精准扶贫走进公益行(十年爱心扶贫路--二炮白族战士周丰林扶贫助学记事)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张选杰、李兵峰、杨永刚)杨雪萍是湖南一家大型医院的检验技师,也是湘西一个白族山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从一名山村女娃成为白衣天使,她是这个村悄然改变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精准扶贫走进公益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精准扶贫走进公益行(十年爱心扶贫路--二炮白族战士周丰林扶贫助学记事)

精准扶贫走进公益行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张选杰、李兵峰、杨永刚)杨雪萍是湖南一家大型医院的检验技师,也是湘西一个白族山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从一名山村女娃成为白衣天使,她是这个村悄然改变的一个缩影。

给这个白族山村带来这些重大变化的,正是二炮白族战士、某基地修配厂四级军士长周丰林。

(一)

2006年,学习成绩优秀的杨雪萍因家贫辍学。正在老家休假的周丰林听说后,赶到她家里劝说,终于又把她送进了课堂。

从那以后,周丰林不但立志把助学的事情做好,而且每年都抽出时间深入一个个贫困家庭。

2012年夏,正在家里探亲休假的周丰林,得知自己资助的贵州苗族小学生李王保,由于父亲去世,母亲打算让他辍学帮助分担家庭重担。

“孩子只有更好地读书,成为有用的人,才能改变贫困面貌。”周丰林坐火车、倒汽车,翻山越岭来到李王保家里,做起了他母亲的思想工作。最后,李王保重新回到课堂。

带着干粮、坐着乡村教师的摩托车到深山苗寨,背着氧气、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青藏高原腹地……这些年,周丰林利用探亲休假时间,先后前往湖南、贵州、青海、四川等地,足迹留在了一个个贫困地区。

(二)

周丰林的父亲患风湿病多年,母亲患扁桃体瘤。1998年,他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警校,但因家境贫寒,无奈地放弃了。

周丰林开始捐助贫困学生的举动源于2004年9月。那时,他到驻地中学军训,得知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张丽新因父亲去世、母亲多病,打算辍学回家。

深深体会到困境中需要援助的周丰林,对张丽新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只要有叔叔在,就不会让你辍学。”并将身上仅有的200元钱给了她,以后每个月寄180元钱,一直坚持到张丽新考上了大学。

一次,周丰林休假路过湖南株洲,正巧遇到一所中学为贫困生举办义卖活动。他来到特困学生周舟家中,看到其父亲双手残疾、母亲丧失劳动能力,当即留下原本接济自己父母的2000元钱,并提出每年资助2000元。如今,周舟已完成学业参加工作。

为省钱帮助贫困学生,周丰林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零食,从不到饭店消费。他对家人也十分“抠门”,与妻子从谈恋爱到结婚,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礼物,也没给家里添置一件像样的“大件”。

随着资助的贫困学生越来越多,周丰林本来就不高的工资开始捉襟见肘。为了筹钱,他经常利用休息日,推着三轮车到处收集废品卖,一分一分地为贫困学生攒钱。

10年来,周丰林先后为汉、白、苗等9个民族的76名贫困学生捐款15万多元,其中10人考上了大学。

(三)

“你们又来了,辛苦了!”“我们家的农机坏了,你们帮忙看看。”“你到我家帮我妈量量血压”……近日,记者随二炮某基地修配厂20多名官兵,来到位于深山中的一个村子,乡亲们十分热情。

修配厂政委李明跃说,厂里成立了由80多名官兵组成的“周丰林学雷锋团队”,利用周末假日到驻地贫困山村开展送修巡诊活动,成为驻地扶贫帮困的一面鲜艳旗帜。

在修配厂营区,设立的“爱心箱”和“节约箱”,经常有官兵自发献爱心,先后募集捐款4万余元。记者打开这个厂政工网的“周丰林爱心网”看到,许多官兵以“一对一、多对一、班对一”等形式,帮助一名名贫困学生重返课堂。

受周丰林资助的贫困学生舒艳大学毕业后,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湘西偏远山区当了一名支教老师,立志用自己的力量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山村孩子,去改变更多贫困家庭的命运。

近年来,周丰林先后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全军创先争优共产党员”“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