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自己和解方式(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1.“你太不合群了,每次都不跟我们一起去吃宵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世界与自己和解方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世界与自己和解方式(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世界与自己和解方式

1.

“你太不合群了,每次都不跟我们一起去吃宵夜。”

我的内心OS:其实我只是作息规律,不想熬夜。

“我们是感性派,而你却是理性派。”

我的内心OS:其实我只是不习惯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似此例子,不胜枚举。

标签化,似乎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无法摆脱的社交困境。人们乐此不疲地给别人贴着标签,同时,又对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深痛恶绝。

2.

日本小说家山本文绪说:比世人的目光还要可怕的,实际上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我的心就曾是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所以一度饱受被标签化的困扰。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不善表达,习惯把喜怒哀乐藏在心底。

同事离职的不舍,拍摄收工的喜悦,探访动物保护区的触动……我没有表达出来的这些情绪,成为我被标签化的开始。

同事们“开心地”给我贴上标签——“冷漠”、“没有感情”。

每次被贴上标签,我表面风轻云淡,内心早已五味杂陈,懊恼不已。

他们怎么知道我有没有眼眶泛红不舍告别过,怎么知道我有没有在日记里写下无数个热泪盈眶的瞬间?

有人隐忍,有人激扬,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习惯表达不代表我没有思想、没有触动,怎么就“冷漠”、“没有感情”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也开始为了撕掉被贴的标签,不得不努力成为“合群的群体”:

因有别于他人的选择而陷入迟疑时,最终选择随波逐流;在无数个煽情的场合,要么为赋新词强说愁,要么干脆落荒而逃一走了之。

那段日子像是不属于我的,而是某片别人的人生片段。

3.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第四次成长,是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写道:“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那些给我贴标签的人,永远不会真正了解我,对我的百般注解也不过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理解;那些贴在我身上的标签,也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

拨云见日,我不再困顿于被贴上的标签和他人的看法,顿时感到无比的轻松愉悦。

4.

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思想,倒不如节省下时间和精力,专注在自己的世界和热爱里,毕竟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拒绝标签化,不要在意别人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更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我们应该把生活献礼于,那个知道我不完美,却依然爱我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