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带你了解80后生存现状(我们和几个90后聊了聊死亡)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80后生存现状(我们和几个90后聊了聊死亡)(1)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80后生存现状(我们和几个90后聊了聊死亡)(2)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80后生存现状(我们和几个90后聊了聊死亡)(3)

“再这样没心没肺地熬夜,我连在自家淋浴间里幻想泳池游泳的机会都没有了。”

文 | 金大王 编辑|奎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里说的断魂,大概不会包含年轻人们,他们要么在大楼里加班加点,要么在小屋里哈哈哈哈,要么为亲人献上一捧白花。明明是这个社会最活跃的声音,到清明季节却最是安静。

在这个清明,小南收集了一些属于年轻人的故事和墓志铭,和你分享和生活、和生、和死共处的悲喜剧。

“这里躺着的人在别处依然活着。”

江煜钰,器官捐献者,20

小时候没事就爱想,瞎想那种。我会想:那个男孩长什么样?他的头发是长一点,还是短一点?他是不是会有点黑,还精瘦精瘦的?他好像跟我差不多大,那他上学么?最主要的,我还是在想:如果没有他卖的那颗肾,我大舅是不是就死了。

多少钱能买回来一颗肾呢?多少钱能买回来一条命呢?最后我不再想了。我去做了。我看了大火的纪录片《人间世》,里面就有一集讲器官捐献。我哭得像狗,转头就去红十字会网站上登记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者。

我没敢告诉我妈我爸。

想到死亡我还是会怕、会回避,但想到器官捐献我内心却坦坦荡荡。想到我的墓碑上写着“这里躺着的人在别处依然活着”,我甚至有点儿偷着乐。

把我埋在树底下就行,

如果一定要有墓志铭的话——

“如果有来生,我绝不做人。

我愿做一棵树,享受阳光雨露。”

李卿,中学老师,28

十年前的那一天,我刚高考完,人突然昏了过去。醒过来之后,我大概有点惶惶吧,揪着医生聊天,跟她说我还要上大学还要干嘛干嘛。她用呵呵一笑回应了我,有点轻蔑又有点怜悯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我的人生要变天了。

我可能现在还有点恨那个给我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医生。我知道我真是无理取闹,我的病就是我的病,和医生一毛钱关系没有,她还负责任地医我、治我。我居然还恨她。

其实不只是恨这一个医生吧。去年《我不是药神》那么火,朋友喊我去看,我都是斩钉截铁的“不去”。实在受不了那个。

16年我做了一场大手术,风险大但治愈率也很高——百分之七十,对我来说是亿万告诉你买必中的诱惑。所以我进无菌病房,一躺就是八十天。每天发烧,每晚失眠,不知道白天和黑夜,还没进手术室我觉得已经死了很多遍了。心里一直都是一万头草泥马狂奔。最后手术也没成功。

我是不认命,所以一路上大学、考教师资格、谈恋爱结婚这么拼过来了。但是每天仍然向死而生,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它说恶化就恶化了。

生而为人,真是太痛了。所以我从三毛的作品那得到了灵感,下辈子决定做一棵树,只有春风化雨,没有苦难。

“Vol de mort.”

Aritier Herman,留学生,22

跟我聊死亡,我只能想到伏地魔。“伏地魔”(Voldemort)源自法语:“vol”有“飞行、偷”的意思;“de”是前置语,相当于英语中的“of”;“mort”的意思是死亡,所以有“飞离死亡”或“偷走死亡”的意思。墓志铭上写这个还挺酷的吧?

我觉得死亡还是离我太远了,但有的时候又觉得它离我很近。我的家乡刚果(金)去年爆发了埃博拉疫情,那个时候我已经来中国读书大半年了,我是从新闻上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的。

有的时候,我可能在学习,可能在健身,可能在酒吧里面跟朋友吹水聊天,反正就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我会突然想起家乡的人,那些死于埃博拉的人,想到这种疾病带来的阴影。这种恐惧实在太迅疾了,它明明和我现在的生活差之千里,却能在短时间内接管你的大脑,让你在莫须有的情绪里沉浮。

死亡让我脑壳疼,哪怕只是思考。所以我说,我的生活很精彩,希望以后也一样精彩,哪怕死之后,我也希望我的墓志铭上写着“飞离死亡(Voldemort)”,依然精彩。

“我可能会在墓碑上整个LED屏幕或者什么,

上面是我拍的星辰和大海。”

严中兴,风光摄影师,24

两年前我参加过一个线下活动,内容大概是这样:假设你时日无多,你现在要录制一段视频用于你的追悼会。视频里面,你要和你最爱的人告别。

当时这是一系列活动里的一个环节,也没有提前告知。我们get要求之后就被关进酒店单间了,一个人呆在里面十分钟,自己用手机录个五分钟左右的视频。

我一开始是拒绝的:有没有搞错大兄弟?我看上去这么像戏精吗?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找到感觉啊?还要录视频,尴尬癌快发作了……

但十分钟后我走出那个酒店房间,眼角还有几滴没来得及擦的男儿泪。平时从来没想过我爱的人是谁、我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现在心里有数了。

我爱我爸妈、我妹、我女票、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妈高三每天给我十块零花,一直攒够人生第一台单反;上到大二决定退学复读、追求梦想;第一次进藏到独攀玉珠峰……因为有他们,才有我。

我想去旅游,想去记录。高中时看到王源宗拍的延时摄影作品《西藏星空》,用脚丈量、用镜头捕捉天高海阔的梦想就埋下了。现在我拍的作品已经不比当年的王源宗差,我也像当年的他一样,成为了能够影响别人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点。

世界这么大,完全装得下一个人的梦想和抱负。况且我也没想过要改变世界,对吧,哪怕只是改变一个人,洒家这辈子也值。

“寸金难买寸光阴。”

柴月亮,白领,25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在靠劳动、尊严和时间换取金钱、换取地位的。养生、慢节奏这些词汇,对我们这种没车没房没对象的一线非土著来说,听上去和都市传说也没什么差别。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只要ta还有点人的意识,盯着报表不知道多少个钟头还无从下手,ta都会绝望的。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大脑还清晰,它会很及时地向你反馈身体的一些不起眼的异样,模糊的视力啦、分散的注意力啦、迟钝的肢体动作啦……甚至是逐渐加速到飞速的心跳、突然漆黑的视野。

从“一寸光阴换一寸金”到“寸金难买寸光阴”,其实也就是一次次濒死的生活经验而已。在经历过几次没来由的大脑断片之后,我也没办法说服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健康的了。年轻是资本就是悖论,它把生命当做儿戏,把时间当做天平一端的筹码。

也不用说我愤世嫉俗了。谁不想整天在家里睡大觉还学唐老鸭他叔叔史高治在金库里游泳啊?可事实就是,再这样没心没肺地熬夜,我连在自家淋浴间里幻想泳池游泳的机会都没有了。

“寸金难买寸光阴”,到时候这句话的邻居最好是“享年88岁”。

“荣耀与暗影的退缩,

畏惧太阳的诱惑和有翼的刽子手。”

“黑魂万岁!”

秦天芬,学生,20

这个墓志铭其实是剽窃来着,我抄了《黑暗之魂3》里面一个墓碑上的话。

墓志铭和死亡一样封锁了人的选择权利,你以为你在那小小的石块上留下的是汗血丹青,实际上都是生活的截面,留不住的那种。

所以,在我活着的这一瞬间,我要完全掌握我的生活。具体的表现方式有很多,比较典型的一条就是随便给自己设计一条无表意也无实质的墓志铭,如果有人喷我我就喷回去。听说有人叫这种行为后现代,那我也是否认的,我本来就没有循规蹈矩过,怎么来的“后现代”相对概念呢,根本就是话术嘛。

以上就是一个爱打《黑暗之魂3》也爱文艺装逼的男大学生的日常bb。一句话总结:生死有命没有你,生死由天不由己,还是活在当下。

还有一些网友表示,

自己的墓志铭会是这样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

原本是济慈的墓志铭,很喜欢这句“声名水上书”。

同样中意的还有司汤达的“活过,爱过,写过“

希望自己也能用吧。

@Joyce

累了就在这块石头上坐一下吧。

@贺仙

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kaka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80后生存现状(我们和几个90后聊了聊死亡)(4)

(有一个叫做伯里加尔的英国数学家,他找到了一种新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式,对此非常的自豪,临终前他让自己的儿子,把这个证明方式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轻萌小说

我先重启了啊,你喝点热水。

@张小放

你瞅啥?

@沈建英

墓志铭是活着的证明

电影《敦刻尔克》的最后一幕:飞机耗尽汽油,再没有气力使螺旋桨转动,它慢慢地滑翔、滑翔、滑向海滩,最后在夕阳里一动也不动。

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撤退中孕育着胜利”。

对于死者,死亡是面对生命的最后一次大撤退,也是一次毫无保留的撤退,而墓志铭就是他们胜利的勋章,和他们生前的岁月一起永恒闪光。

对于生者,在一往无前的生存日志里,为自己设计一条墓志铭,让仪式感完成战略性撤退,何尝不是一场史诗级的胜利呢?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80后生存现状(我们和几个90后聊了聊死亡)(5)

小南说:

那么你呢?

设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吗?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newmedia@nbweekly。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80后生存现状(我们和几个90后聊了聊死亡)(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