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影响了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现金和实物收入)。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07万元/人,比2018年增长了2500元左右。其中,北京约为6.78万元/人,上海凭借1685元的优势领先北京,以6.95万元/人占据第一名。相比之下,第三名的浙江和第二名的北京就有了明显的差距,约为4.99万元/人。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稳步增长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但也能看出一些问题,一是速度比较缓慢,而是东西部差距较大。想要改善还需要继续发展经济和保障就业。

什么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影响了人均可支配收入)(1)

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怎么计算的呢?又是什么影响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呢?

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妨用以下的方法算一算你的可支配收入达标了吗。

城镇住户调查以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由居民家庭的总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除以居民家庭的常住人口。

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万元/人,比2018年增长了3000元。其中,排在第一名的是北京的7.39万元/人;其次是上海的7.36万元/人;紧接着是浙江,为6.02万元/人。

什么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影响了人均可支配收入)(2)

农村住户调查则由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家庭总收入,扣除费用性支出后,除以住户家庭常住人口。

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万元/人,比2018年增长了1400元。其中,排在第一名的是上海的3.32万元/人;其次是浙江的2.99万元/人;紧接着是北京,为2.89万元/人。

什么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影响了人均可支配收入)(3)

影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点:

首先最重要的是居民的人均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高了,就会想办法提高收入;相反,可支配收入提高了,才能负担起消费水平的提高。假如我想买一样东西,只有手头有可用的钱才会去买,也就是可支配收入;如果没有,那根本不会考虑。因此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可支配收入水平。

什么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影响了人均可支配收入)(4)

其次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DP。

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

还有就是居民储蓄和通货膨胀。

居民的储蓄增加,现实的消费就会减少;储蓄减少,现实的消费就会增加。存的钱多了,手头上能用的钱就少了,自然会减少自己的消费。

通货膨胀则直接影响到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物价上涨会削弱居民的消费欲望。现在经常会听到人说“xxx又涨了,不想买了”,东西贵了,自然也就不想买了。

最后就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了,人们需要自己花钱的地方就少了,有国家帮助承担,老百姓自己的钱就省下来了。

希望新的一年,大家的可支配收入能越来越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