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去过地方路线图(跟着杜诗游成都)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莺飞草长,百花齐放,又是一年春天。

而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一位诗人趁着春日好风光,来到锦城郊外的武侯祠,怀古感今,写下了经典名篇《蜀相》。

当一代诗圣遇上千古贤相,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武侯祠堂何处寻?先从杜诗《蜀相》开始。

杜甫一生去过地方路线图(跟着杜诗游成都)(1)

自汉末以来,吟颂诸葛亮的诗歌极多,其中以诗圣杜甫歌咏的诗篇数量与质量为上乘,前后著有《蜀相》《登楼》《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12首诗歌。

诸葛亮之于杜甫,是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是“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是敬慕向往的老师,亦是怀有济世之心的他自己。

成都大学教授、四川省杜甫研究学会前任副会长钟树梁言及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情时曾评价道:“以一往情深之作,见千秋论定之功。”

杜甫一生去过地方路线图(跟着杜诗游成都)(2)

古柏森森,竹林幽幽,碧草映阶,黄鹂婉啼,武侯祠春天的诗意从杜甫的笔下蔓延开来。

从诗圣的视角看武侯祠堂,高大成荫的柏树林比文臣武将之塑像更能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自春庭草与空啭黄莺比楹联古匾更能令人心生斯人已逝的伤情。

杜甫一生去过地方路线图(跟着杜诗游成都)(3)

从远眺祠堂,到移步院内,再到进殿观瞻,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的情感也愈发浓烈。

诗人谒拜武侯祠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他热切地希望能有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出现,以济时艰。

可以说,基于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才凝成他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更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杜甫一生去过地方路线图(跟着杜诗游成都)(4)

如今走进武侯祠,汉昭烈庙、文臣武将廊、三义庙蕴悠悠古意;三绝唐碑、《攻心联》楹联、三足铁鼎承三国遗韵。

也许我们走过的路已不再是杜甫当年那条,可内含丞相精神的杜诗却有迹可寻。

杜甫一生去过地方路线图(跟着杜诗游成都)(5)

在武侯祠过厅,由完颜崇实撰书的匾额“先主武侯同閟宫”,出自杜诗《古柏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由艺术大师徐悲鸿撰书的匾额“万古云霄一羽毛”,出自杜诗《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由著名学者、诗人沈尹默所书的楹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由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冯灌父所书的楹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出自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

沧海变桑田,杜甫的诗卷长留天地间。子美吟咏孔明之诗传千万人之口,入千万人之心,让诸葛丞相的形象在三国狼烟之外多了几分诗意言语。

杜甫一生去过地方路线图(跟着杜诗游成都)(6)

杜甫曾言:“武侯祠屋长邻近。”如今,浣花草堂与武侯祠相去不远,一代诗圣与一代贤相不同时但同心,承其遗志的两地亦互相辉映,光照千古。

春光无限好,正是出游时。如今你再去到武侯祠,莫忘了细细品味祠堂里的杜诗哦~

部分图片:成都武侯祠、王美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