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再论知之为知之)

很多人接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是来自那篇熟悉中学课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再论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

很多人接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是来自那篇熟悉中学课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可这段话来自论语的三段话,并不是一开始就连在一起的。把这三段话连在一起的是一篇作者不详的文章《谈古人读书》。当然也可能是作者在某本书上摘抄下来的。

但这三段话《论语》里都不是讲读书,只是作者认为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治长篇》,原文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是: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篇》,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所以,把这三段话连在一起理解,肯定只是写那篇《谈古人读书》作者的意思,而不是孔子的意思。我们应该单独从原文来翻译。

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来翻译断句是,诲汝,知之乎。

但这句还可以这样断句:诲,汝知之乎?如果是这样断句,全段话的意思就变了。整段话就是孔子对子路讲“诲”了。该怎样去“诲”呢?该知道就让他知道,不该知道的就让他不知道,这是知(诲)也。仲由就是子路作为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论语常出镜人物之一,孔子把他叫来告诉他要老实做学问,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不可想象的,我觉得这是在侮辱子路。

而我们通常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解释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很有可能是把三段话一起读的结果。那这三段话有没有可能来自古书,或者是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连在一起的呢?《谈古人读书》作者只是摘抄。有可能,但我觉得作者意思理解错了。

假设这三段话是孔子弟子连在一起的,那它表达的也不仅仅是学习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学习态度(学而不厌),还包括了诲人方法和诲人态度(诲人不倦)。如果按原来的翻译,前面全是讲学习的,最后以诲人不倦结尾是很突兀的。诲人不倦怎么能算读书呢?可见《谈古人读书》作者是个书呆子。

其实“不耻下问”就有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的意思,不然你问什么呢?就有求学的态度在,再讲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是重复的,是没必要的。

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应的就是“诲人不倦”。是讲教诲的方法,与原文的“由,‘诲’汝知之乎”是一致的。这也是把这三段话按这个顺序连在一起的原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翻译对,翻译成教诲的方法是有重大现实意义。很多人普遍有一种“好为人师”的欲望,但不得法是会害人的,譬如教人炒股。父母教育小孩也是一样,譬如我是坚决反对教小孩性启蒙的。

该知道就让他知道,不该知道你也别好为人师的去教人家,要因材施教。这也是孔子一贯的教学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