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晚上怎么能不让它脱壳(蝉的幼虫)

【 欢迎关注头条号“豫说健康”,宣传医学科普提供咨询。】

这几天,人们明显感觉到天气开始变得炎热,在午后,知了的鸣叫声更是不绝于耳。

知了学名叫做“蝉”,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不同的蝉的生活史各不相同,有的幼虫期为一年,有的需要三年,生长周期最长的美国17年蝉,要在地下生活17年后才羽化成会鸣叫的蝉。

蝉的幼虫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素来被认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于是,人们或煎、或炸、或炒、或烤,将它们变成了“吃货”口中的美食。

知了猴晚上怎么能不让它脱壳(蝉的幼虫)(1)

不过,近日网上流传了一张图片,称“知了猴”并非高蛋白,提醒大家谨慎食用。

知了猴晚上怎么能不让它脱壳(蝉的幼虫)(2)

那么,“知了猴”到底能不能吃呢?

浙江大学昆虫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建初表示,“知了猴”肉低脂肪、高蛋白;适量捕捉“知了猴”,对植被生长也是有益的。不过,由于“知了猴”的生长周期很长,目前市场销售的都是野生“知了猴”,难免携带寄生虫,要食用的话务必煮透。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知了其实是一种害虫。”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学新则表示,适量捕捉知了,对植被的生长是有益的,“就知了的生活习性来说,幼虫一般是很难被发现的。我们吃的知了,是已经从土里飞出来的成虫。这时,大部分都已完成交配产卵的使命,即使不被吃掉,过两三周他们也会自然死亡。

不过,野味有营养,并非人人适合,一些人吃了后可能引发不确定的后果。

南京一医生表示,“知了猴”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物,“知了猴”外壳可入药。虽然“知了猴”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过敏体质的人就应慎食“知了猴”。蛋白质生物价(即含蛋白质的食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越高,发生过敏的几率就越高。“知了猴”的蛋白质生物价在90%以上,过敏体质者还是别去尝鲜为妙。

该医生还提醒,“知了猴”属于野生昆虫,它的翅膀、脚上还会有寄生虫之类的病原物质,如果一定要食用的话,应在清洗时去头、去脚和翅膀,最好是用淡盐水冲一下再控干,烹调时一定要煮熟、烧透,一般建议油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