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

12、《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确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水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芯,彻夜长谈,再一次诉说我在巴山这个夜晚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愚见】这首诗的内容并不复杂,四句围绕“夜雨”展开,曲折委婉,情意绵绵。全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却将无限深情蕴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

“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首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必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古诗中,常用相思的意象来表达思念之情,如红豆、春啼、春草、秋雨、秋月、栏干、杨柳等。用红豆意象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用春草意象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用春啼意象的“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等。本诗中,用秋雨绵绵,秋夜漫漫来表达诗人的漂泊之感和思念之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这时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这跟一二句诗人倾诉身处巴山夜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不同,而是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本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但含义完全不同。第一次出现,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渲染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给人以凄凉之感,同时也道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次出现,则是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你可以想象,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共剪西窗烛,再倾诉那个雨夜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多么温情。

【说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并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