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孤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诗是这样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指:“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别人的家乡,就成为他乡的客人了,每当遇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更加想念家中的亲人了。”

独在异乡为孤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1)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别人的家乡里非常孤独十分郁闷,他也很寂寞,十分想念家中的亲人,想念在家中和弟弟们玩耍的情景,和家人一起登高的情景,一起看小鸟的情景,和家人团圆在一起的情景,一起捉茱萸的情景,一起下水游泳的情景,和弟弟们爬树的情景,那是多么快乐呀!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或者别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它已经成了一个千古名句。

今天翻开抖音,满屏都是关于龙舟比赛的视频,不到现场,是体会不到那种团结与激情的狂欢,想起以前在广东的那段日子,参加龙舟比赛,眼前的那一幕一幕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独在异乡为孤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2)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粽香四溢。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茶鸡蛋,饮雄黄酒,游百病,香囊,备牲醴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端午节热闹非凡,有着独特的民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独在异乡为孤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3)

今天,公司放假了,见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视频里母亲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对着三角形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进一个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对着视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只能请教媳妇来帮忙啦!

独在异乡为孤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4)

独在异乡为孤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5)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