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言情小说虐文(短篇虐文言情小说北海有条龙by坡西米)

【如果有时间,你会来看一看我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短篇言情小说虐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短篇言情小说虐文(短篇虐文言情小说北海有条龙by坡西米)

短篇言情小说虐文

【如果有时间,你会来看一看我吧?】


第一章

  今年北京的初雪来的格外的早。  十一月初的某一天,家家户户看外面,清晨的北京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雪。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上静静飘下来。落下来不会立刻融化,会在头顶、手臂上停留一会儿。  北海公园文物博物馆内,俩人端着茶缸子说话。  “诶?程教授迟到?” 实习生小何看了看身后空着的书桌问:“程教授从来7点准时坐这办公室里,今儿这都十点了都没见着他,我还真有点不习惯。”  老迟回:“奇了怪了么这不是。刚碰到园长我还问了句,说是请了病假。” 他抬眼看了眼天:“你瞅这雪下的。”说着老迟使劲扯了下窗户:“这怎么有道缝儿?我说冷风嗖嗖的。”  “哎呦病假,程教授怎么了?”  “感冒。他不是最近忙那个什么么,估计在外面风吹日晒着凉了。”  “噢!”小何恍然大悟,然后闲聊:“程教授今年有四十了吧?一直坚持锻炼,吃喝作息也自律,身体比我这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都好,也从没听过有过头疼脑热什么的。”  老迟点头:“比我小两岁,今年四十二。谁说不是呢。不过身体再好的人也有生病的时候。”  “您这说了句废话。”  “哈哈,是。”  “哎老迟,你和程教授认识时间长。问你件事儿。”  “嗯,怎么呢?”  “就上周,我给程教授介绍了个对象——我亲姑。”  “老程没去?没去那不是很正常嘛!”  “去了,嗨……现在想想可能也是给我面子。”小何不知道咋说,组织了下语言:“咱说啊,程教授就是这点儿好,即使不愿意,去了以后方方面面也都周到,让人挑不出理儿来。我姑回来说长相、身高、谈吐、还有家境都可满意了。就是她说,感觉没戏。人程教授一点那个意思都没有。” 小何回忆了下他姑给的反馈,说是:绅士礼貌极了,完美的像是假人,拒人千里之外。  “所以你想问我什么?”老迟直截了当。  “之前从园长那里听过只言片语,说是程教授年轻时的爱人……?然后他就一直……?我就好奇啊。”小何有点难以启齿。  “昂。”老迟听明白了他想问什么,态度淡淡,没主动接话,吹去茶缸浮沫。  “我实话说了吧,其实我是给我姑问的。她说知道没戏,但从没这么心动过了,还是想主动争取下。她唯一的顾虑就是这儿,说一正常男的二十年独身,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老迟瞟了小何一眼,“有什么毛病?你自己不都说了么,比你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还要健康。”  “噢!”小何放下心来:“就我还是想……”  “哎哎这事儿打住。”老迟伸出手掌比了个到此为止:“我替程教授做件好事儿,劝你们这些人啊别再给人介绍了。你们都欺负人老程现在脾气好,要是搁以前……其实介绍再多,对于老程那种性格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徒增麻烦。我看他一个人挺好。每天研究研究历史文物什么的。怎么都是一辈子,没说一定要找对象生活才完满。再说了……”  “?”  “再说了,有时候心里住进一个人,即使那个人不在了,在心里也是能住一辈子的。”老迟目光放远,看着外面的雪。  “嚯。老迟,这话不像是你说的。忒文艺了。”小何笑了两声,拿起笔在纸上刷刷划了两下,又起话头:“我姑条件真的不错,人家也大学副教授呢。而且才三十七,比程教授小五岁。”  老迟顿了顿:“你是没见过老程年轻时和他对象……算了,不提了。”  千竿胡同23号院门紧闭。  居委会阿姨在外面喊门,说是要发什么施工通知。程渠头疼欲裂,缓缓起身扶着墙走去开门。  他这个四合院儿做了玻璃回廊,站在窗户前就能看见院里的梅花树。梅花树枝干蜿蜒,一层棕,一层白,盖了白雪。  这场病来势汹汹。  程渠最近在做北海九龙壁最后的修复工作,经常穿单衣挨外面一站站一天。昨天又赶上刮了一天邪风,估计是受风了。  门开后,居委会阿姨被他的脸色吓一跳:“小程,没去上班啊。看你脸色不好,生病了?”  程渠掩着咳嗽一声,“嗯,感冒。”  “呦!”阿姨赶紧后退一步:“那你得做核酸!我离你远点儿。我回家还带孙女呢,别给我传染了。”  “应该不是,只是吹风受凉。主要是头疼。” 程渠按着额头,头疼从那里绵延开来,像是有人拿着铁锹一下下凿他的头。  “嗨呦,遭罪。你等我回家给你拿点儿药!”  “不用,谢谢您,我家里有药。”程渠岔开话题,举着通知问:“这个是要我签字不?”说着要去衬衣兜里掏钢笔。掏了一下发现那里空空如也,才意识到自己穿着居家服,并不是平时上班的装束。  “不签,就是通知。咱街道和前面那条街要整修地下管道,上面写了什么时段停电停水。你自个儿好好看看啊。”  “好。”程渠拿了通知关上门。纸上盖着居委会红章,上面寥寥几行字,看了开头脑袋又开始疼,干脆扔到一边不去细看。  病来如抽丝,男人摇摇欲坠地走回南屋,和衣躺下。  程渠一直都是不分昼夜的工作,即使是休假在家,也是提着公文包去图书馆看一天文献。突然因为身体原因抱病在家,书看不下去,倒水吃了感冒药,还有一片睡觉药,沉沉睡去。  下到中午时分这场雪停了。园区办公室的俩人在外面站着放风。  小何拿着扫帚扫门口的雪。老迟站在一旁抽烟。他看了眼天空,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像蒙了个厚重的罩子,老迟说道:“这雪没下透,还得下。估计得下今明两天。明儿你别开车了,高速上要堵。”  小何说:“那我得祈祷今天它在五点后下,我今儿就骑小电驴来的,限号。要是它给我下一下午我得推车回家。明儿我坐公交。”  老迟嘿嘿笑了声:“你应该学学人程教授,人家就住隔两条街。平时都走着来上班。”  小何:“这是学能学会的么?我家住南四环。要我学程教授,那我也得有个在北京二环有四合院的爹。”  老迟想想也是,说:“哈哈,羡慕吧。”  “我去过他家那院儿,上次给他送过年咱园里发的水果。啧,真是不错,这前儿还能独门独院有小花园。”  老迟说:“其实那院子原先不全是他家的。你去过他家吧?原先东边的院子住着别人,他家老爷子家只有南边和西边两房。二十多年前东边人家搬去楼房,卖房,他给出钱买下来的。”  “那家现在还不得肠子悔青了?现在有这一套房还不得奔千万。”  “那家闺女死了,家人不想住这儿睹物思人,所以卖房。”老迟解释。  “噢……程教授胆儿还挺大,住这么个院子。我之前去的时候还寻思他怎么不把空着的房间租出去,东边的房间锁着。原来是之前死过人。”  “死的那家闺女就是老程的爱人。”  聊天因为这句戛然而止。

第二章

  果真如老迟说的那样,雪在下午时分又下起来。整座城被飘飘洒洒的广阔寂静笼罩,红色的城墙,黄色的瓦片,青色的地面,棕色的树枝,全盖了一层白。  程渠好像是被梦魇住了。  梦里他听到声音回荡:“有人吗?请问有人在家吗?”  外面有人在叫门。可是他眼皮很沉,脑袋也沉,怎么也睁不开眼。  “砰、砰。”敲门声由远及近。  声音持续着,不停。不堪其扰的程渠终于睁开眼,发现外面天已经全黑了。  伸手去开灯,可是灯没亮。噢,停电。  男人头重脚轻下了地,之前梦里的叩门声已经停止,他下床开门看,门外空无一人。小院寂静。  天是青黑色的,太阳已经完全落山,可是因为下雪,所以天空有种奇异的亮。  他在门口站了会儿,因为风被挡在外面,并不觉得冷,估计也是感冒药起效了。  就在他关门回屋时,门外又响起敲门声。  “砰、砰。”那喊门的声音清脆:“有人在家吗?”  又听了一遍那个声音,程渠顿住身形。  “有人在家吗?”  程渠整个人一震。手指开始哆嗦。他扶着额头,烧糊涂了。  转身去开门。  这次外面有人。他有些疑惑,因为之前连接西南屋的玻璃回廊不见了。  小院儿的梅花树下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  女孩儿脸冻的红彤彤,搓着手:“谢天谢地,有人呀,还以为没人。敲半天了。” 她并没有说叔叔好之类的敬语。  她梳低矮的双马尾,歪着脑袋看程渠,一边的马尾翘起来。  奇怪的是,程渠好像也没有比她高多少。两人几乎是平视。  大雪纷纷扬扬。  门后的程渠是少年模样,只是身上还穿着白天的棕色毛背心,里面只有一件白衬衣。衬衣的袖子忽然长了许多。  “我住你隔壁,新搬来的。我爸说隔壁住了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子,你好神秘啊,搬来后一直没有碰见过你。”女孩儿指了指东屋。  程渠有些站不稳。  “嗯……”声音是从喉咙里挤出来。  他感到缺氧,视线开始模糊。他想说点什么回应,眯眼又睁眼,那团模糊忽地掉落,原来是眼泪。  女孩儿笑了:“好好说着话,为什么哭了?”  少年吸了下鼻子,用袖子拂去眼泪:“没,没什么。生病了。不碍事。”  他一动不动地盯着眼前的女孩。细细看。不敢相信。  “哦。那个我其实是来借蜡烛的。我爸妈今天不回家,但是赶上停电,我们刚搬来没来得及买蜡烛。” 女孩大大方方探头进屋看:“哎呀,你家也黑乎乎的。没蜡烛吗?”  程渠反应过来:“有的,有的。你先进屋,外面冷,我给你找。”  他翻箱倒柜找了半天,只有一根蜡烛。男孩腼腆地笑:“给你。”  “不行,你借给我了你怎么办?”女孩不接。  “我不怕黑。”程渠看她,声音轻轻。  “我也不怕黑!我只是、只是着急写作业,明天还要交呢。”  “那你要不把作业拿过来,我们一起在桌子上写?”  “好!”女孩同意:“那个、你可不可以跟着我一起去拿一下作业?”  程渠笑了笑:“当然。”  “说停电就停电了。真是的。”女孩带程渠去东屋,跳着避开地上的杂物:“屋子里有点乱,我们刚搬来不久。爸妈工作都忙,所以没时间整理。你小心点别被绊倒。”  程渠的眼睛习惯了黑暗。  他站在东边屋子前环顾四周。少年此时无比安静,只是静静地看。看到最后,眼神去找卧室里拿作业的女孩。  “你站在那里不出声有点吓人。”女孩拿来作业揪了下他袖子:“走吧。”顺带从兜里掏出颗柿子塞给程渠:“这个给你吃,谢谢你的蜡烛。是我爸爸单位发的,你要是觉得好吃,还有一箱呢。”手指碰到程渠的那一刻,他抖了下。好冷啊。  两人站在院子里,看着紧锁的门发呆。  蜡烛在窗户内燃烧。  程渠出门的时候忘记带钥匙了,门撞上后就自动锁上了。  少年少女面面相觑。  女孩问:“怎么办?”  程渠一脸抱歉:“看来你的作业今天是写不成了。”  “好像是的。”  “抱歉。”  “……没事儿。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他是考古队的,去外地了。我爷爷家还有副备用钥匙。” 程渠回忆了下,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特别忙,几乎没有时间管他。基本都是他一个人在家。  “我们去你爷爷家吧,拿钥匙?”女孩提议。  “好。”程渠停顿:“可是,我们还不如去买蜡烛。”  “哈哈,你说的对。”  北京城的街头,少年少女提着蜡烛并排走着。  程渠带她去了稍远的地方买蜡烛,其实有更近的地方,但是他忽然很想和她走一走。  因为停电,两人“刚刚”认识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女孩问:“你叫什么?”  “程渠。你呢?”  “赵丰年。大家都喊我小丰。”  程渠自然回道:“瑞雪兆丰年啊。很应景的名字。”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听过没?”女孩文绉绉。  “啥意思?”  “诗的意思是,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这对于还陷在饥寒交迫中的百姓来说不是件好事,因为他们甚至很难度过这个冬天。唐代罗隐的《雪》。我名字是我姥爷给我起的,他是农学家。我姥爷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吃饱饭,不求为万世开太平,只求此世家家户户盛满米饭,不陷入饥饿。”  “你姥爷好有志向。”  “是啊,我也觉得!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姥爷,我希望我长大后也成为农学家。”小丰点头:“你呢?你为什么叫程渠?”  “呃……我妈生我的时候去医院路上我爸蹬三轮车不小心掉沟里了。喊程沟不好听,就起名程渠。” 程渠挠挠头。  “哈哈哈哈哈……”女孩儿笑的弯腰。少年程渠看着她的后背,手渐渐抬起,想要碰碰她。手即将触碰上时,他赶紧缩回。  小丰直起身时,还带着笑意。“之前没见过你面,但其实我听到过你父亲在屋里揍你。”  “嗯?你说哪天?”  “上周和上上周都听到过。”  “他经常揍我。我想想,哦,上上周揍我是因为我给我爷爷养的蝈蝈儿喂朝天椒,给蝈蝈儿辣哑了。”  “上周呢?”  “上周我趁胡同张叔蹲坑时往茅坑里扔摔炮儿,炸了他一屁股屎。”  “哈哈哈哈哈!张叔叔是谁?”  “胡同口养鸽子的,你见过不?”  “好像见过。他招你惹你了?”  “他说我是小流氓。”  “他为什么说你是小流氓?”小丰好奇。  “因为我就是小流氓。”程渠回答。  说完他沉默了。十二岁的程渠还处于叛逆的年龄。因为母亲改嫁,爸爸工作忙,每次回北京待不久,就算是“管”他也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外人眼里的老师、教授,实际上并不具备教育儿子的能力。那会儿的他是别人家的坏孩子。  一说起来,就是老程家那坏小子又干嘛干嘛了。他逃学,满北京城溜达,最远的一次他还跑去雁栖湖看了一天老大爷钓鱼。  大部分时候他去书店看小人书,看军事书,看历史书,仗着脑子还不错成绩凑活,外加上家里有点关系,还不到被开除的地步。  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直到他十二岁那年,认识了东屋新搬来的小丰。

第三章

  老迟是博物馆内最后一个走的。  回家前他特意绕到九龙壁前看了看,这处影壁是北海公园最盛名的景点之一。前不久因为整体修缮工作被盖起来了,不对外开放。工作是程渠负责的。  老迟此时看着九龙壁,想起程渠,想问问他怎么样了。于是拨程渠电话,手机关机。可能是睡觉不想人打扰吧。  老迟觉得自己想多了,自己这个师弟这么大的人了,能有什么事儿。明儿如果程渠还请病假的话,他再去看望他。  大概八年前吧,程渠爷爷程锡去世。程锡年轻时给国家捐了几十件文物。  老爷子身体好,活到八十九,算是喜丧了。葬礼老迟去了,葬礼上还见到程渠的父亲程铭。  老迟早就听闻程渠一家,他们北大文博学院的教授见到程渠还要寒暄问问他爷爷怎么样,父亲最近在忙什么。是学界泰斗了。  大学时他知道师弟和父亲关系不太好,几乎是从不联系。有一个业内这么出名的父亲,程渠却基本不怎么提他。  葬礼上见面,老迟看程渠和程铭只是平静点头,比陌生人还冷淡。  后来吃饭聊天时,程渠父亲提了一句,让程渠考虑考虑人生大事,岁数不小了,找个对象,结婚生子,不然到老了人死都没人给他办事烧纸。  程渠回了句,活着时好好给国家做贡献,死了以后捐献遗体,那国家就能派人给烧纸。给程铭噎了回去。  程铭说,这人就这么念念不忘?  老迟出来打圆场。  程渠不买账,面色刷地一下彻底淡漠下来,说今天的日子不适合吵架,此类话题不要再谈。  程铭不肯罢休,直白提到小赵的死,说人死不能复生,这么多年了,也该翻篇儿了。  桌上都是熟人,所以也都清楚程渠的事,跟着他爸一起劝,是啊是啊。  说他俩当初也没结婚,没领证,只是谈个朋友,不至于守着这样一个早已死去的人这么多年。  程渠深吸口气,不再辩驳。他把茶杯轻轻放下,起身,走了。  看着程渠背影,老迟还感慨,师弟到底还是成熟了。他见过程渠大学时那股飞扬的傲劲儿,没打人不错了。  程渠和小丰走回家,推开院子门。  拧把手时,他忽然觉得门把手变矮了。  一掏兜,兜里的柿子干瘪,发黑。  他回头看边上的女孩,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从平视变成了微微低头,身后的小丰变成了十五六的模样。  家里灯火通明,不像是停电的样子。  而小丰恍然未觉。忽地变得和程渠很熟识的样子,蹦蹦跳跳拉着他的胳膊往门里走:“快快快!你去做饭!饿死我了!”  程渠怔愣间,举起手里提着的蜡烛,发现那也变成了一兜菜和肉。  两人穿着四中校服。  “小流氓”程渠别的不行,做饭特行。他爸不在家时,他除了研究怎么玩儿,怎么气人,还研究怎么吃。  遇到小丰后,小丰总夸他。他这人属于越夸越来劲,况且在小丰之前,从没有人主动去发掘过他的优点。  饭桌上,程渠把藕盒儿推到小丰跟前,那是小丰最最爱吃的。  小丰吃着问:“所以今晚到底去不去?”  “嗯?”  “你说我们写完作业的早,要去北海公园看九龙壁。”小丰吃完藕盒,问程渠:“咦,你干嘛不吃东西?愣坐着。”  程渠满眼温柔,轻声细语:“我看你吃饭就特开心。”  程渠在夜晚下着雪的北京带小丰溜进了已经闭园的北海公园。  小丰悄声问:“你真厉害,怎么知道这里有道小门可以溜进来?”  程渠得意:“我以前经常傍晚一个人逛这里,没人,可自在了。地上打滚儿都没人管你”  他没吹牛逼,小时候有次他被父亲揍,离家出走,没地方去,就溜进来,在琼华岛边的天鹅船里睡了一晚上。水波微荡,晚风轻吹,天鹅船的棚顶年久破洞,他看了一晚的星空。从那以后,他经常没处去了,就溜进来睡觉。正片公园都属于他,他觉得自己是皇帝。  九龙壁前。  小丰看了看这座宏伟的皇家影壁:“你说要给我讲九龙壁的故事。”  “嗯。” 程渠围着栏杆绕了一圈,在一条龙前站定,指着一条戏珠白龙的腹部说:“过来,你看这里。看看但是别碰啊。”  小丰凑近看,程渠拉着她的手,怕她栽到影壁上。从小家里熏陶,保护文物爱惜文物是被他深深刻进骨子里的。  “这里怎么了?”  程渠虚点:“这块龙鳞和其他的龙鳞都不同。除了这块龙鳞是木头仿的,其他龙鳞都是琉璃烧制的。”  “好像……好像真的有点不同。”  “当时烧琉璃时,有个小工匠不小心把这处琉璃鳞片打碎了,临时重做来不及,因为第二天乾隆就要来视察。龙是天子的象征,九龙又是纯阳之数,皇家的脸面被打碎,这可是要掉脑袋的。情急之下,小工匠的师傅灵机一动用上等的金丝楠木重做了鳞片,技艺高超到以假乱真。乾隆过来看时,根本看不出来。还是两百年后,木头褪色,后人才发现这个秘密的。”  小丰认真听完这个故事,又去看了看:“听你一说,我越瞧这片鳞片越觉得不同。”  “傻不傻。这块其实已经被现在的专家修复过了,只是远远比不上当初那位老师傅的技艺。”  “是吗。”  “嗯。”  “你为什么带我来看这片鳞片?”  程渠面对小丰,语气忽然严肃:“我是想说啊,之前我们聊未来想做什么,你说你想学农,我说我不清楚,现在我想清楚了。我想学考古,考北大。”  少年眉宇间意气风发:“以我现在的成绩……嗯,我还是需要努把力,但是应该问题不大。”  说完,程渠发现边上的小丰正笑眯眯看他。就像他饭桌上看着小丰的表情一样。  程渠腼腆笑笑,明知故问:“为什么这么看我?”  “为你感到开心啊。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这么喜欢历史,也有天赋。但是会因为你父亲也是这行的原因不学,现在我放心了!”  他忽地不好意思起来:“嗨,还不是这帮专家太二五仔,修的这叫什么……玩意儿。要是我好好学,假以时日,我能把这片鳞片修复到之前的程度!哎呀,你好啰嗦!什么担心不担心的!”  “我关心你啊。我希望你好。” 小丰直白笃定地说,毫不掩饰眼神里的亮晶晶。  程渠被她说的愣住了。  他发现,十六岁少女眼睛里的光比他小时候看了一晚的星星都要明亮。  “说这个干嘛……”程渠打岔:“哎,你要不要趁没人的时候坐天鹅船?”  “可以吗?可是下着雪啊,我们也没买票。”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下雪又怎么了?来。”程渠不由分手一把拉住女孩的手。  两个人都是轻轻一震。  程渠没打算放手,他紧紧攥着那双手,那双他十六岁握住,二十二岁放开,然后怀念了二十年的手。

第四章

  程渠特意挑了个棚顶破洞的天鹅船。  他先迈进船,回过身去搀小丰时,女孩身上的衣服换成了浅驼色的呢子长衣,头发也从马尾变成了披肩长发。  那是他们大学一年级时,小丰回家过年时的装扮。  他记得这天是除夕,两人熬到所有家人守岁完入睡后,溜出来约会。  看到小丰又变了样子,他没问,没出声,只是默默地将她拉上船。  船身轻轻摇晃,两人躺在座位上,头挨着头看夜空。空气里弥漫着倒计时放烟火的淡淡火药味。  小丰往他那边缩了缩,程渠坐起来把自己身上的夹克脱下,盖在两人身上。  1994年,小丰考到中国农业大学读书。  因为报专业,小丰和家里吵了一架。小丰爸妈是外交部的,想她选择外语专业。学校老师也说以她的成绩没选择清北有些可惜。  小丰却偷偷和程渠说,农大有位林教授非常厉害,她以后想跟着那位教授搞研究,做课题。只有程渠懂她,支持她。  “咱俩谈恋爱这事儿,我还没跟我爸妈说。”小丰有些惆怅地说。  “没事儿。”  “我之前高考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现在也没算完全和好。我如果和他们说我和原先胡同里的’小流氓’、后来考上北大的程渠在一起了,我怕他们受刺激,哈哈。”  “发现了,你督促的我,结果我上了,你没上,高考出分后你爸看我的眼神儿像是要把我吃了。”程渠开玩笑。  小丰叹口气,“我了解他们。其实他们也不是觉得我一定要上清华北大,只是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学这个专业太辛苦了。我姥爷年轻时就是因为太累,落下胃病,胃癌去世后家里也没人搞这个,更没人给铺路。之后写论文的话,我如果跟着林教授做课题,大概率还要去东北,那边有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到时候你在北京,我在东北……”  “这有什么的。” 程渠打断她的顾虑:“你尽管去,我到时坐火车去找你。”  “可远了。坐火车要将近二十个小时。你不要来找我。”小丰说。  “那有什么的。我就是想你,想看你,不看你我浑身刺挠,你拦得住么。”程渠说。  小丰其实很少听程渠用这么霸道的口吻说话,在她面前,程渠收敛又克制。她悄么声地笑。  程渠瞥了一眼:“笑就出声呗,憋着干嘛?”  小丰回答:“有些笑,不能出声。”  “为什么?”  “因为是心里的笑,发不出声。”  “为什么?”程渠就很爱小丰忽然说这种有些高深的话。他继续问,但其实他也不知道他想听什么,可能只是听她说话,他就很受用。  小丰继续给他解释,叨叨的,说了一堆,听到后面程渠没往脑子里进,而是在想另一件事。  “嗯……?”小丰问了句什么,程渠没答上来。  小丰佯装生气:“嘿!你根本没仔细听!”她怒气冲冲看程渠,结果发现男人专注看她,眼神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她有点慌张,看着他的眼神躲闪,嘴上还逞强:“你就是……唔……”  程渠俯身亲了上去。  身下的女孩嘴唇紧闭,身体微颤,手放在他胸前,无力地抵着。  他沉醉了,脑子里乱作一团,鼻间全是她身上淡淡的香气。  男人鼓起勇气,声音迷离:“嘴干嘛闭着?”  “你,你流氓!” 小丰骂他,他根本不在意,趁她张嘴说话的时候舌头探了进去。  其实他也不敢乱动,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第一次属于成年人的接吻,不只是嘴唇碰碰而已。  “我本来就是流氓,只不过认识你后面子上被你改造了,改造后,骨子里还是流氓。现在后悔了?”他不讲道理。  两人回家后已经是后半夜。家门紧闭。  程渠低头找钥匙,找的时候又回头看小丰。  女孩此时脸上稚嫩的学生气已经褪去大半。脖子上系着大红色毛线围巾,剪短的头发到耳际,碎发被围巾拢到一起。  这是二十出头的小丰。  那两年她做课题,写论文,去了东北水稻基地。农林不分家,基地在黑龙江,大兴安岭起始的脚下。  那个时候的异地非常熬人,很少电话,写信也慢。  程渠觉得自己属于特别没出息的那类男人,每个把月就要坐火车去看一次小丰。生活费全交了路费。师兄说他看着挺潇洒一人,平时在学校有大把女生给他献爱心,他呢,没心没肺,光顾着和教授老头们插科打诨,拒绝一切年轻异性示好。实际上,这么粘人啊。  他每次去,她们课题组都欢呼,说小丰家的北大历史系大厨又来给他们改善伙食了。只要他掌勺,随便炒炒的菜都好吃,是不是北方男人都这么会做饭?  小丰抓错重点,别人夸他会做饭时,她总要大声提醒他们,是考古!不是历史!强调他以后修复文物,很厉害的!  他倒不在意,只是发现她们课题组的人在吃饭上特别糊弄,他来,就是课题组过节。  程渠跟着老乡进林子捡菌子,逮兔子。小丰问程渠知不知道“天下龙肉,地下驴肉”里的“飞龙”是什么。程渠说还真不清楚。  小丰告诉他,飞龙鸟是花尾榛鸡,肉质十分美味,曾经遍布东北。只是现在几乎绝迹了,是保护动物,如果在野外看到了不能杀。看看就好。  程渠说那他还真挺好奇的,想看看这飞龙鸟到底长什么样子。只不过他不经常在这边,可能看不到。小丰拍着胸脯向他保证说,如果有机会,她拍下来给他看。  程渠说好,不忘叮嘱小丰,见到龙以后记得许愿。许愿你导师早点放你回北京结婚。我媳妇儿志向远大,事业心强是好事,但也千万别忘记北京还有个叫程渠的小子等你解决人生大事。  这次小丰回来是做毕业答辩,答辩完还要回基地。  推开门的男人只感到一股深沉的呜咽被自己压回了胸膛,那里弥漫开来一种酸涩,他甚至有点不太敢看这时候的小丰。可是他又十分怕,如果不看她的话,下一秒他的小丰就消失了。  于是他回身拉住小丰的手,小丰的手依旧冰冰凉,他帮她呵了呵:“冻成这样……一路上累了吧,我给你煮点东西吃。”  小丰没说话,她跑了一步,上前紧紧拥住程渠。女孩把头埋在程渠的胸膛里,那里宽阔又温暖。  程渠闷闷地笑了下:“怎么了?”  小丰说:“想你。在那边忙的时候还好,闲下来的时间没有一刻不想你。”  “我也是。”  “你可以等等我吗?之前你信里说结婚的事……我想等项目彻底收尾后,回北京再考虑。那可能……还要再等一两年。”  程渠摸摸她的头发,声音因为被酸意梗住,所以有点哑。  他明明知道这会意味着什么,但还是说道:“没事,我等你。我只喜欢你,也只爱你一个人,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都不是问题。”  这突如其来的承诺好像太过厚重,把小丰说愣住。  “我去烧水,你等我会儿。”转身进厨房前,程渠对小丰说。他把暖炉拉过来,摆在小丰跟前:“你烤烤手。”  厨房在西边屋子,程渠看着咕嘟咕嘟的水发愣。随后他意识到了什么,没顾上炉子上的馄饨立马转身跑回南屋。  推开门后,沙发上空无一人。

第五章

  小丰在林区失踪的事是一周后程渠才知道的。给他打电话的是小丰的导师林教授。  林教授告诉程渠说,小丰和老乡的娃娃们处的特别好,平时也会跟着小孩儿们进山捕点野味。这次是有个小孩儿告诉她在山里看到了飞龙鸟,拉她去看,寻着踪迹说不定能找到,找到的话拍给程哥哥。  让大厨也看看,他们东北真的有飞龙。不是骗人。  小孩儿问她,小丰姐姐,你见到飞龙后许什么愿啊?  小丰告诉他,许愿和你们的程哥哥在一起一辈子。  他修他的文物,我研究我的稻谷。  开开心心白头到老。  然后当晚雪暴,小孩儿回来时和小丰走散了。  救援工作一周后停止,救援人员先是在一处下风口翻到了雪地里的相机,再然后……  林教授话没说完,电话就被程渠挂断。他没听后面的。  没听的话,小丰就是还没被找到。那么她就肯定还活在雪林里的某一处。那么他就还会在北京等她回来。  是她说的,让他等她回来结婚。  也是他说的,他只喜欢她,也只爱她一个人,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都不是问题。  男人此时颓丧地坐在漆黑的屋里。屋里暖气燃着,却并不暖和。整间屋子冷飕飕。  那种头疼又找上来,程渠整个人陷在沙发里,弯着腰,头抵在膝盖上。  良久,他感到身边的坐垫轻轻往下陷。  随后一只手臂放在他的后背上,那手臂像抱小婴儿一样抱住了他。  他怔愣抬头,看见小丰。  此时小丰是他从没见过的小丰。  他回忆不起任何时候小丰是现在的模样。  好像十二岁、十三岁、十四岁……二十三岁的小丰一起出现在了这张脸上。随着她说话,那些面孔不断变换着。  “程渠?”小丰喊他。  女孩伸出手,碰碰他的脸。那触感冰凉又轻飘,像是一团雾,不像是人的肌肤,  “你怎么哭了呀?” 她笑笑地问,还伸出手指勾了勾他鼻尖:“这么大了,还要哭,真没出息。”  小丰捧着他的脸,非常细致地观察他,描摹他,从眉毛到鼻子,到嘴,到下巴。  随后不可思议道:“你好老了!你看,你这里都有皱纹了。”  男人嘴唇颤抖,深深吸气,看着面前生动的女孩儿,用埋怨的语气怪他都这么老了。  忽然泪崩。  眼前模糊,热泪一颗颗滚落。  他浑身震颤,一声声呜咽随后转变成嚎啕大哭。  “小丰!小丰!!”他大喊,一把将那团光雾揽进怀里,重复地喊她名字。  “我一直在等你!等了你好久好久!你怎么才来看我啊?”  “你怎么……怎么才来看我啊??”  小丰一脸抱歉。  她试图让他开心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神秘兮兮:“你知道吗?我看到龙了。记录在我的相机里。你有没有看到啊?”  程渠点头又摇头。  那相机当时作为小丰的遗物被寄回北京,小丰的爸妈将里面的照片洗了两份出来,一份留给了程渠。  程渠收到照片,只看了上面一张就把那摞照片塞进了角落。  “我来看你,是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小丰推推哭得蜷曲一团的男人,“你还说我傻,你自己就是大傻子。大傻子!!如果这么辛苦,你就不要等我了嘛。”  “不辛苦。”程渠摇头:“我等你,是因为我愿意。我这里……”  他戳戳自己的心口,那里曾在无数个无眠孤寂的夜晚疼痛如刀剜针戳。  十二岁遇见,然后在一起十年。因为她,他的人生轨迹被改变了。从胡同小流氓,变成了北大高材生。是人人尊敬的程教授。是别人眼里“脾气好,绅士温柔”的程渠。  可是只有他知道,这么多年他没有改变。  他等了她二十年,他还可以再等下一个二十年,再下一个二十年。  他这人最大优点不是做饭好吃,也不是脑子聪明,是轴。  骨子里的顽劣不堪被用到了别处。  小时候和父亲对着干,长大后和既定事实对着来。  他一字一句:“我这里,只有你一个。装不进别人了。”  过去的二十年,他哭不出来,全憋着,憋到头疼,心痛,四肢百骸像是被人敲碎后又胡乱拼接在一起。  他好像忽然明白了小丰说的那句话,心里的笑,是笑不出声的。  他明白这一句,是因为他领略到,心里的痛,也是哭不出声的。  只有深沉地坠落,坠落到暗不见底的深渊,在那里无望地度过四季年年。  “你知道吗,不仅你看过龙,我也看过。”程渠说。  “嗯?”  “北海也有一条真龙。九龙壁上的那条白龙,我帮它把坏掉的龙鳞修复好了,然后它活过来了。”  “然后呢?”  “然后它说,它疼了几百年,都亏我,它终于不疼了。所以它能满足我一个愿望。”或许是被自己编的故事逗笑了,男人哭了又笑,叹息着说。  “你许了什么愿望?”  “我向它许愿。”程渠道:“许愿能再见你一次。看来它没有食言,是条好龙。”  “真好呀。” 小丰摸摸程渠的头。“真好。这下,我们两个,都见过龙了。”  程渠心甘情愿被她哄着,一边点头一边落泪,心酸到无以复加。  他拉住小丰的手。  “小丰,可以不走吗?或者让我来找你?我一个人,真的是太难过了。”  二十年的思念就像一场孤独的跋山涉水,他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知道往前走,往前走,边走边等待,将自己打磨成一个没有脾气,总是笑眯眯的成熟男人,将炽烈的爱意深埋。  “不可以哦。每个人活着的意义都不止一个,你已经找到了你的意义,只是你不肯承认而已。”  “我的意义是什么?”程渠声音沙哑。  “你看啊,你帮小白龙修复了龙鳞。”小丰依旧是哄小朋友的语气。  随后她点点他的眼角,戳戳他的脸颊,鼓起灿烂的笑容:“我说错了,你不老。只要你不哭,就不老。”

第六章

  小何给老迟打电话时,老迟正往千竿胡同赶。  胡同昨晚停电,有家点蜡烛,被小孩儿弄翻起火。冬天干燥,火势蔓延,院子里屯着去年剩下的烟花爆竹,还有煤气罐,这一爆爆了一片,街道八户居民全遭殃。  现场十分混乱,来了好几辆救护车,狭窄的街道里堵的水泄不通。老迟不顾阻拦冲进去,拉住医护人员大声问:“23号门的人呢?救出来了吗??”  没人有工夫搭理他。他被推出去,然后又自己挤进来,比划着程渠的模样:“一米八几的男的,四十出头,应该是躺屋子里的,有没有见到??”  没人见到。  最后有个医生看不下去他这么捣乱了,说了句:“23号院里检查了,没人。”  老迟愣住。  *  第二天早上,程渠是被北海公园的打扫大姐发现的。  火灾和爆炸发生的夜晚,人在破了洞的天鹅船里躺了一晚上,身上盖着件不知道哪年的皮夹克。  老迟看到睡眼惺忪,不知道发生什么的程渠几乎要崩不住,程渠从船上起身上岸时,老迟飞起一脚把他踹进了湖里。  “你他妈有病啊,躲这儿来的,要吓死我!”  感冒本来快好了的程渠,因为这一脚落湖,又发烧了将近十天。  没人能解释为什么在家躺着养病的程渠,会突然出现在北海公园的天鹅船里。说是梦游吧,那也太离奇了。程渠也怎么想不起来。他最后的记忆就是在家。  连小丰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都有点记不太清。好像是说了再见,又好像是没说。  23号院东西南屋几乎全部烧毁,程渠没地方去,借住到老迟家的沙发上。  程渠好像天生招小孩儿喜欢,老迟十一岁的儿子、五岁的外甥女成天围着程渠转,让他给他们讲历史故事。小孩儿屁都不懂,问就是说,觉得这个叔叔又温柔又酷。没辙。  这让老迟想起他刚结婚那会儿。  他结婚时和老婆在北沙滩租房,房子本身不大,还要收容因为小丰去世人不人鬼不鬼的程渠。  每次他老婆快要有意见时,程渠做一顿饭俩人都觉得还能再容忍这个“男保姆”一段时间。  其实程渠挺克制的,不哭也不崩溃,还负责打扫卫生做家务。  只是那种冷让人浑身不自在。老迟觉得程渠好像是内里有什么稀碎了一样,强撑着体面给所有人看。  日子这样过,大半年后,程渠主动提出离开的。  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老迟的老婆的妹妹在一次来家蹭饭后在他家住的频率开始变高。  老迟和他老婆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也曾想过要不撮合下?他老婆妹妹二十二,那会儿程渠也才二十四五,一表人才,未来光辉璀璨,且人品非常过得去。  这事后来不了了之。  程渠私下里来找老迟喝酒:“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  “说到底,我他妈到现在都没明白爱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觉得这玩意儿特别玄乎。命中注定一样,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好像我十二岁那年冬天,开门见了一面就觉得她好看。聊了几句就心生喜欢。之后的几十年魔障了一样,见过她,我觉得别人都不好。这种缘分实在太可怕了。”  程渠喝高了,和老迟交底:“你要问我爱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我只是感觉,对于我来说,心里住进一个人,即使那个人不在了,在心里也是能住一辈子的。我这话这样说,你信不?”  对于一辈子的事,老迟不敢信,也不敢不信。他没说话。  程渠见老迟不表态,拍拍老迟的肩膀:“师哥,我的事你别操心了。你不提,我们就还能做朋友,做师兄弟。”  程渠高烧彻底好了后才被准许回去上班。  小何好奇问他屋子烧的严不严重,重新装修得花多少钱,保险公司管不管。  老迟一个劲儿使眼色让他别问,程渠看了眼老迟,老迟赶紧低头假装看报纸。  “基本都烧没了。” 程渠回答。  就好像冥冥之中故意的,几乎所有和小丰有关的痕迹,都被这场火抹去。逼迫他开启新生活一样。  但他很不屑。  程渠坐下,拨钥匙串找到一枚铜色小钥匙,他俯身用钥匙去开办公桌最下面一层上了锁的抽屉。  锁打开,他拉抽屉。因为办公桌太旧,木头有点变形,微微使力“咔哒”一声,抽屉才出来。  抽屉很轻,几乎没装东西。  入目第一眼,是最顶上的那张照片。  当时这叠照片寄到了程渠单位,他只看了最上面照片一样,就立即把它们锁进了办公桌最下层的抽屉里。  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觉得今天的他有勇气看看它们,于是他拿起照片起身出门。  九龙壁前,男人捻着那叠照片,看着小白龙。  这里修缮完毕,重新对外开放。  围栏前游客络绎不绝,导游举着喇叭讲述乾隆年间的那桩奇事。  导游的解说词里还提到了程渠,说历经百年后,这片褪色金丝楠木龙鳞重新被北海公园博物馆的教授修复,如今人们很难看出它与其他鳞片的不同,几乎是复刻了之前的工法技艺。  程渠听着导游夸他,在人群中默默站着,开始细细翻看照片。  照片里不只有小丰,还有她和老乡们的合影,和课题组同学的合影。  里面有一张,是东北漫天飞雪中,他一只手搂在小丰肩膀上,两人的合照。  小丰戴一顶滑稽的大帽子,几乎盖住她眼睛。女孩系大红毛线围巾,大红包指手套,捧着雪球对着镜头大笑。  程渠对着镜头笑得腼腆,小丰说的对,和他那时候比起来,现在的他的确老了很多。那时候眼神里的还有锐利又志在必得的光芒。  他依稀记起那次他去找她,小丰带他去镇上招待所。那晚他使坏,明明知道小丰要赶着回基地宿舍,他拉着她慢条斯理吃完晚饭,又喊她一起看星星。直到最晚一趟车离去,小丰没有回去成。他心满意足,扛起她回房,门被他踹上,小丰捶他后背让他小声点儿。他把她撂床上,笑嘻嘻问她干嘛脸红了。那晚两人睡一间房,一张床。  照片里他还看见了飞龙鸟。  可能是太激动了,小丰按下快门时手抖,照片手抖。网络这么发达,他见过别人拍的花尾榛鸡,可这张照片,他觉得飞龙鸟比他在别处看到的花尾榛鸡都要漂亮。  照片堆最上层的一张,是他当初唯一看了一眼的照片。  那是小丰捧着稻米的照片。  稻穗沉甸甸,年轻的女孩笑的灿烂。  那是她的梦想,希望瑞雪兆丰年,年年是余年,冬天不难捱,四季无饥饿。  看完照片,程渠转身离去。  男人在雪地里留下一串脚印。雪被踩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琼华岛上高高伫立的白塔和大雪融为一体。静默肃穆。  他抬头看看天,这雪啊没下透,灰蒙蒙的。  看样子估计还得下,一直下,不会停。

关注我推荐更多精彩小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