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国产规划(阻止上汽和奥迪联姻)

从2017年起至今,要最吸人眼球的大戏,当属上汽奥迪联姻。从去年“双十一”,上汽与大众在狼堡闪电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一直是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从“启动”到“暂停”再到“启动”。每一步动作都引来无数的争议与期待,原本尘埃落地的事最近又起了风波。

上汽奥迪国产规划(阻止上汽和奥迪联姻)(1)

是利益受损?还是想独吃?

在年初的海南三亚召开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奥迪经销商联会成立大会上,奥迪经销商联合表示:奥迪与上汽的合资计划对现有奥迪经销商核心利益的损害。在之前的多次沟通交流中,奥迪经销商反复强调该合资计划将极大地损害奥迪经销商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建立新销售渠道的计划,对此经销商表示坚决的反对。

客观来看,众所周知的南北大众已经共同度过了数载年,为何如今却容不下上汽奥迪的存在?引发经销商们集体反对上汽奥迪存在真的只是普通的维护自己权益吗?其实并不是,因为一旦上汽奥迪合作开启,势必在新车领域、售后领域做出新的突破,这并不是一汽奥迪的经销商来想看到的结果。简单来说,经销商迫切希望将上汽奥迪扼杀在摇篮中,除了担心上汽会在新车领域及售后领域瓜分一汽奥迪的份额,更担心消费者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个销售公司”并非你情我愿的事

早在2012年12月,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比设立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统一负责梅赛德斯-奔驰在华进口车与国产车的销售业务,实现了两条渠道的整合。接下来,奔驰让所有人看到了飞涨的销量数字。人们或许对销量的赞颂,却忘了事情本质的区别,毕竟奔驰方面只是两家企业的事,而奥迪如今需要应对的渠道问题和奔驰当年有别,并非两家企业之间你情我愿就能解决的事,让资产所有权结构完全不同的三个合作方(Audi外资,一汽央企,上汽地方国企)要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是几乎不可能的,光一个股权的分配方案就足以令人头痛。拿一个不靠谱的事情来说事儿,显然,这背后另有拿不上台面的原因。

上汽奥迪国产规划(阻止上汽和奥迪联姻)(2)

“一个销售公司”只是障眼法?

在谈判中德方已经明确表态现有的奥迪经销商投资人都能得到未来成为上汽奥迪项目经销商的优先选择权。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提出“一个销售公司”的概念,是为了刻意的从另一个角度努力阻止奥迪与上汽的联姻。

原本的合理竞争被一个销售公司回避,通过一个销售公司操纵价格,不仅存在法律风险,更严重欺骗了消费者。在如今价格透明化的汽车市场,这行为同样严重挑战《反垄断》的底线。

事实上,目前奥迪公司、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联会三方唯一书面共识,只有2016年11月30日的文件。并没有奥迪销商联会所谓的奥迪公司同意“一个网络渠道”的确切依据,未来奥迪、上汽、一汽将共同成立销售公司,统一经营国内的奥迪品牌销售网络。这只是奥迪经销商口中的底线。

上汽奥迪国产规划(阻止上汽和奥迪联姻)(3)

奥迪在华销量已经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奔驰销量达到了14.5万辆,宝马销量为14.3万辆,奥迪销量为10.9万辆。奔驰、宝马一季度同比增速达37.3%和12.4%,而奥迪销量受多种因素干扰下滑了22%。

如今事态变得更加复杂,但厂商启动上汽奥迪的步伐并不是经销商所能左右的,不过一旦一汽奥迪的经销商携起手来消极提车、销售。在笔者看来,这种“逼宫”行为不仅会让奥迪将难以夺回丢失的市场空间。更重要是伤害了广大的汽车消费者。

笔者总结:

一汽似乎陷入了一个让合资伙伴不怎么放心的规律,想当年,一汽为了与丰田合资,巨资收购了天津汽车集团,没承想在与一汽合资不久,丰田闪电般与广汽集团进行了联姻。马自达也是这个规律,冥冥之中似乎也说明了些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