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

洛阳牡丹今天下,国色天香为哪般?

文 | 宋宏建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1)

伊洛汤汤,北邙苍苍,千年帝都,号称洛阳。天下之中,盛世天香,牡丹花城,号称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十三朝古都,洛阳牡丹,不仅有着与龙门石窟、白马古寺、天子驾六、丝绸起点、王城遗址、隋唐遗址、二里头遗址等许多城市符号并驾齐驱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和全国重点老工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等现代与未来都市名片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意义。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2)

历史: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隆冬腊月,一个大雪飘飞的日子里,喜欢搜奇猎艳的武则天在长安的宫廷里呆腻了,即刻吩咐起驾,到皇宫的后花园里摆宴赏雪。环佩叮当,觥筹交错,直到暮帘高挂,武后踱步亭台楼榭,忽见皑皑白雪之间,独有梅花怒绽显露峥嵘,便与才女上官婉儿即兴赋诗。于是莺啭鸾啼,好不尽兴,女皇乘着酒劲,面对花畦大笔一挥,留下了她那惊世骇俗的奇思妙想——“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且说武后一声令下,立马惊呆了天界的百花仙子。数九寒天,哪有百花盛开的道理,可是人间皇帝贵为天子,金口玉言,下诏和玉皇大帝具有同等效力,怎么办?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议来论去的结果,最终还是摄于女皇淫威,纷纷在不合时令的季节里,命令所司之花绽苞吐蕊。子夜过去,晓风徐徐吹动,姹紫嫣红缓缓铺开,然而百花之中,唯有牡丹仙子坚守节操不唯命是从,所司之花依旧傲骨独立,不展芳容。武则天见状,红颜大怒,下令把牡丹全部连根拔起,贬到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却舒展芳容灿烂盛开,消息传入皇宫,气急败坏的武后急令用大火焚烧。于是牡丹被烧得枝叶焦枯,面目全非,纵然如此,翌年春天仍然新芽勃发,艳压群芳,史称“焦枝牡丹”,从此洛阳牡丹驰名天下……

这,便是流传在民间关于牡丹的传说,反映出广大人民对洛阳牡丹的深切爱戴和美好愿望。清人羊之有诗赞曰:“即便烧焦亦不平,根根铁骨自铮铮。洛阳恰得相宜地,留取花中强项名。”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3)

牡丹属于毛茛科植物,原为野生的落叶亚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陕、甘、川、豫等地山区。牡丹最初无名,因花似芍药枝干如木,故有木芍药之称。后来根据其花形、颜色、产地等,命以鹿非、鼠姑、百两金、富贵花、洛阳花等别号。三国时期,牡丹移入庭院,作为观赏花卉则到了魏晋,唐代玄宗年间传入日本,继尔远播西欧。“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正是因为唐朝李正封的这两句诗,又给牡丹增添了“国色天香”的雅称。

作为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牡丹根植洛阳的历史,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史书《海记》曾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有赫红、鞓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另外北宋的文学家欧阳修,除在《洛阳牡丹图》中留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千古名句之外,还有“自唐武则天后,洛阳牡丹始盛”的全面记述:当时牡丹曾出产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所谓丹州红,延州红、青州红,均为当地的奇花名葩,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誉流传千古,名扬华夏。

应该说,牡丹盛于皇唐,武则天是有大功劳的。自五代到后唐,洛阳牡丹又得以发展,皇室芳殿大量种植,品种繁多,万紫千红。再到北宋年间,已经广泛普及,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无论男女老少,簪花踏青,士庶竞游,帷幕高悬,笙歌互答,“旦暮走营营,尽日绕丛行”;白天看不够,夜里火把明。洛阳这种倾城赏花的风俗,曾经持续千年之久。“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那脍炙人口的《赏牡丹》,可谓对当时洛阳牡丹盛世天香的真实写照。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4)

科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洛阳地脉花最宜”,得出这个结论,宋代的欧阳修先生不知做过哪些考证,然而在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却通过对洛阳牡丹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表明,以其无可辩驳的事实,使得“洛阳地脉花最宜”这句名言,成了实实在在的科学论证。

植物产出的地质生态环境,是新世纪农业地学内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作为国花且具有富贵与吉祥象征意义的牡丹,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一度被认为是我国花卉出口的拳头产品,尤其是每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无疑为洛阳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并为旅游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在2004年以来,继河南科技大学杨正申教授、史国安副教授参与完成“牡丹周年开花技术”,首次取得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开花的科研成果之后,对于牡丹赖以生存的土壤养分及生态地质环境研究方面,一直是个空白。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随着近年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开展和在农业地质方面的广泛应用,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开始立项,迅速在伊洛河流域(洛阳城区)启动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为进行洛阳牡丹的生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几多风雨,几载艰辛,通过对河南省中西部、伊洛河流域中下游,包括洛阳城区及周围偃师、孟津、宜阳三县部分地区的调查、采样和测试,后经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进行土壤样品分析,并按中国地质调查(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暂行规定)测试方法测定全量指标54项、土壤有效量指标11项、牡丹花样测试指标13项,最终发现研究区域大部分元素高于中国表层土壤的背景值——首先突出富集的是镉,其次是硒和钙,锌、磷、铬、镍、镁、铁为高背景含量元素,溴、碘、钼明显低于中国表层土壤背景值,属低背景或缺乏的元素。再拿洛阳城区表层土壤与河南郑州--漯河一带(以下简称河南)表层土壤背景对比可知:硒是河南表层土壤背景的3.8倍、镉2.7倍、钼2.2倍;其他较富集的是铜和磷,在1.51~1.58倍;锌、锰、钴、镍、铁、钙及其他元素也在1.04~1.46倍以上。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5)

河南工作区内,广泛分布着古老的太华群和中基性熊耳群地层。在地质学上,太华群以斜长、角闪片麻岩类为主,熊耳群以玄武岩、安山岩类为主,这些岩类矿物经过风化分解,钙、镁、铁、锰、铜、锌、硼、钼、钒、钻、铬、镍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因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和搬运迁移,最后便会随着洪水冲积物在伊洛河两岸堆积起来。这些现象证明,该地区的土壤背景含量与牡丹园区的土壤背景特征十分相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在对中原农业地质调查取得佳绩的同时,继续开展了对洛阳牡丹种植现状的调查。他们根据牡丹的长势高低、叶色深浅、以及花朵大小与鲜艳程度等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了化探指标检测,发现一些重金属与牡丹的品质存在着重要关系。比如钙与铁的全量比值愈小(在0.55),牡丹品质愈优;比值越大(在1.09),牡丹的品质则越差。另将土壤全量与牡丹花中分析数据标准化后,发现研究区土壤有效锰、钼、磷、锌、铜、硼、钾的含量,分别是河南的26.3、6.56、3.6、3。19、2.24、1.41、1.3倍;有效钙、铁较河南偏低,分别是河南土壤的0.85倍和0.76倍。

综上所述,洛阳地区磷、钾、锰、铜、锌、钼等元素丰度较高,有效量适度富足,为牡丹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来源,地利优势再加上天时与人和,这便是“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之所以脍炙人口,并且成为科学论断的根本原因。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6)

未来: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牡丹是世界上园艺化最早、栽培技术较高的花卉之一,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我国于1929年曾把牡丹定为国花,时过境迁后八九十年,新中国依旧把牡丹作为国花定格,再次凝聚了牡丹富贵吉祥的象征,以及中华民族的对花中之王的浓厚情感。

洛阳牡丹,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唐以来,历代文人骚客吟咏牡丹的诗文,也像雍容华贵的牡丹一样,在中国的文学画廊里琳琅满目,光彩照人。从颜色上分,牡丹有红、白、黄、粉、兰、紫、绿、黑绚丽多彩,仅红色就有大红、二红、水红、火红、粉红、银红、桃红、石榴红和胭脂红之别;从花形上看,牡丹有单瓣的、多瓣的、平瓣的、卷瓣的、半重瓣的、叠重瓣的,按造型可分荷花型、皇冠型与楼台阁型,其中粉、白色的花香清幽,紫、红色的浓香扑鼻。关于牡丹的品种,有以姓氏命名,如姚黄魏紫,赵粉胡红;有以产地称谓,如菏泽牡丹、洛阳红锦;有以寓意和人物扬世,如璎珞宝珠、瑶池映月、嫦娥飞天、贵妃醉酒、二乔扮装;有以形状与颜色冠号,如青龙卧墨池、出水芙蓉、霓裳羽衣、绿碧玉楼、红金莲、竹叶球、御衣黄、百褶紫、白雪塔、豆绿……以上这些,均是其它栽种牡丹城市都所难以望其项背的资源。

洛阳牡丹源于河洛大地的野生品种,新中国成立初期品种数量只有105个,后经半个世纪的栽培、驯化和杂交,目前品种已达1200多个,分为红、黄、蓝、白、黑、绿、紫、粉以及复色9大色系。从1983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成立的牡丹研究所到2009年的洛阳市牡丹研究院揭牌,从1986年“催花牡丹”在首届中国城市市花展览会上获奖到2008年的“夏季抑制栽培开花牡丹”被定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洛阳主会场专用花卉,目前已收集引进国内外园艺品种600多个,培育出新品种100多个。另在科研成果方面,发表论文论著100多篇,主编了《洛阳市志--牡丹志》、《牡丹大观》、《芍药图谱》等专业书籍。除此之外,国色牡丹园、天囿牡丹园、南山牡丹园、天香牡丹园、隋唐遗址植物园、洛阳农博园、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公园和国花园,与之遍布城乡花圃、机关、工厂、学校、庭院、河堤俯拾皆是的姹紫嫣红相映成趣,使得洛阳成了名副其实的“牡丹花城”。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7)

栽培牡丹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其根皮具有根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可谓是一举两得。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无毒,具有清血、活血、散瘀功能,主治热病发斑、吐血、衄血、阑尾炎初起、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痛肿疮疖等症,其牡丹酚具有抗炎、镇痛、降压、抑茵和解痉的作用。丹皮作为治疗血中伏火、以及除烦热、祛血瘀、瘕积聚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也有“牡丹以色丹者为佳”的记述,目前国内年需要量在250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为50多万公斤。

为发展特色产业,宣传洛阳,1982年洛阳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命名牡丹为“市花”和确定“花会”的议案。自1983年至今,洛阳已经成功举办牡丹花会40届,且于2012年定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每年4月1日前后至5月10日前后,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主办。今天,牡丹园已由最初的3家发展到20多家,种植面积也扩大到100多万亩,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目标是过500亿元大关。赏花时节,全城花团锦簇,蔚为壮观,赏花游人多时日达30多万,2019年花会期间共接待3000万人。以牡丹搭台,经贸唱戏,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经济链条。花会期间,人文荟萃,各种经济、技术洽谈与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若百花争艳,互露峥嵘,前所未有地促进了洛阳的繁荣昌盛。

洛阳的古老确实值得我们赞叹,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夏朝,4000多年前就建都在这里,历史上还先后有十三朝在此建都的时间长达1529年。洛阳的牡丹确实值得我们讴歌,自隋唐以来历经1400余载,花开花落盛衰枯荣,依然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文化精髓在延续传承。“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声感慨,道出了千年帝都的悠远历史;“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清代学者王国维的一句吟诵,印证了牡丹花城的绝代风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40余年后国泰民安的今天,在迈进2022年继往开来的今天,雍容富贵、情系万众的洛阳牡丹,必定会更加绚丽多彩,倍崇尊荣!

洛阳牡丹最好的是哪里:洛阳牡丹今天下(8)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ㅡ END ㅡ

作者简介:宋宏建 河南地矿局文学老年

关注头条号“等你FM”,更多精彩每天等你来。

本文为"等你FM"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