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去东台沿途寺庙(从大悲楼到无梁殿)

五台山去东台沿途寺庙(从大悲楼到无梁殿)(1)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大白塔处,寺以塔名,颇为得体。该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金国重点寺院。作为五台山标志的塔院寺,几乎是来山朝拜者必到之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有着一处,哪怕是来山数十次的虔诚信徒也会错过的地方,那就是大悲楼。

所谓缘即如风,来也是缘,去也是缘。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

五台山去东台沿途寺庙(从大悲楼到无梁殿)(2)

从塔院寺后面进入,走过一段石铺甬道,便可看到一座精致雄伟,其形状如古城楼的楼阁,便是大悲楼,该楼建于明代,曾名“青峰阁”,最早作为塔院寺仓库,后因发生多次火灾而改名为“山海楼”,出自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意以山海来镇火祛灾。后来又在楼中供入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并改名“大悲楼”意以观音菩萨之甘露水祛除火灾,以地藏王菩萨来镇压邪魔灾祸。

五台山去东台沿途寺庙(从大悲楼到无梁殿)(3)

据说,后来塔院寺在无火灾发生。大悲楼下层为砖石结构,外呈堡形,内为窑洞。上层是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木栏杆。楼东长廊夹道的尽头又雕有“山云水月”四字,起到了化虚为实的效果,托起一个风光满目的形象意境。伫立楼头,凭栏环顾,台怀景色尽收眼底。塔院寺山海楼,是五台山一处居高揽胜的观景之地。

五台山去东台沿途寺庙(从大悲楼到无梁殿)(4)

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便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寺,五台山第一座寺庙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揭开了五台山历史的崭新的一页。

五台山去东台沿途寺庙(从大悲楼到无梁殿)(5)

在这座千年的古刹中有一座极为罕见的砖石建筑“无梁殿”,为我国无梁殿砖雕之杰作。无梁殿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无梁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方木砌就。四壁全用青砖砌就,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殿内正中供奉着铜柱卢舍那佛,造型奇特,背后供着弥勒佛。唐代清凉国师曾在此殿内著述《华严疏钞》。

五台山去东台沿途寺庙(从大悲楼到无梁殿)(6)

清凉国师,法名澄观,为七朝九帝之师,殿内写作达四年之久。殿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称为“无量殿”。殿内无大梁、无立柱,殿外无廊檐,因此人们又叫它无梁殿。殿内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个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这是五台山各寺庙中的一座特殊建筑,在全国也不多见。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有的题“普光明殿”,有的题“法菩提场”,有的题“逝多园林”,等等,意喻释迦牟尼佛“七处九会”,即释迦牟尼在七处地方九次讲《华严经》才讲完。因此,无量殿又称七处九会殿。无量殿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人民政府曾拨专款,按照原样进行了翻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