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如何发展(一季度数据背后)

“影响是有的,这段时间都在想办法解决。”深圳一家智能汽车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孙龙(化名)坦言,受上海疫情影响,供应链紧张。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这段时间公司都在顶住压力,协调其他地方调货,或用其他公司生产的零部件代替。

近日,又到了每年各省递交一季度成绩单的时候,因疫情影响,今年各省份的一季度表现受到格外关注。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就如这家企业当前处境,广东也在顶住压力,稳增长。

工业成为广东一季度最亮眼的“主角”:广东工业对GDP增长贡献过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绝对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54.3%。汽车、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增速超20%,广东制造中的新动能已经开始成为稳增长的主力。

但不要过分乐观。

有专家认为,尽管一季度数据喜人,但当前广东制造业发展还是面临诸多挑战。以汽车产业为例,新动能的大量发展成绩都是源于创新驱动,而持续在短板关键领域进行创新突破,才能大力支撑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多家企业及行业专家受访时也表示,创新技术是产业驱动发展的重要“CP”,未来如何能持续有效发力,这一年非常关键。

广东制造业如何发展(一季度数据背后)(1)

顶住下滑压力,释放制造新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28498.79亿元,同比增长3.3%,增量为1380.83亿元。南都·湾财社记者整理分析公布一季度GDP数据的省份了解到,广东GDP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但增速和增量低于部分其他GDP总量排名靠前的省份。

今年一季度,广东省的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等核心城市均受到了疫情反复带来的较大冲击,叠加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广东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殊为不易。

分经济门类来看,零售消费、进出口增速均不及GDP增速,工业则值此之际担起了稳增长的大任。

广东制造业如何发展(一季度数据背后)(2)

广东制造业如何发展(一季度数据背后)(3)

数据来源:广东省工信厅。

4月24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季度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3月当月增长6.2%。一季度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高2.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7%,比去年同期贡献率(41.5%)提高12.2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新动能增速明显。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绝对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54.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89.6%,产量占全国比重16.2%;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1%,产量占全国比重32.5%。

从广东重点推进培育的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来看,一季度20个集群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1%。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同比增长5.2%。

其中,智能家电产业集群(5.9%)、汽车产业集群(24.2%)、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15.2%)等增长较快。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2.6%,其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6.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5%)、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35.2%)等增长较快。

与此同时,一季度广东工业投资增速数据亮眼。全省工业投资增长34.8%,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4.1%,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43.1%。工业投资在高技术和先进制造领域的高增长,也意味着这些制造新动能领域的发展后劲仍然可观。

分行业看,医药、电子及通信制造业利润增势强劲;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一马当先,机器人基础与前沿技术迭代加快,商业应用涌现并稳步落地。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正显著增强。

两大城市圈增长点交叉度高

探讨产业新动能的第一步,绕不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主角:城市与产业的关系。

对于新动能对工业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作为众多核心、重点产业集群的聚集地,珠江两岸的广佛肇、深莞惠两大城市群,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

广州,广汽集团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4.8%,增幅遥遥领先于燃油车型。在4月初广汽集团财报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披露了多项新领域发展信息,包括子品牌埃安计划A轮融资500亿元、要将如祺出行打造成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上市第一股等。

深圳,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8.63万辆,同比大涨422.97%,3月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大涨333%,位列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榜首。

广东制造业如何发展(一季度数据背后)(4)

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冲焊车间内进行生产作业。 新华社。

南都·湾财社记者对比分析2022年前两个月广佛肇、深莞惠六市发布的工业数据发现,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相关产业上,两大城市群的增长点交叉度很高。

其中,珠江西岸,1-2月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增长18.7%;肇庆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50.3%、56.9%、34.4%;佛山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9.3%和18.6%。

珠江东岸,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5%,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234.9%、143.0%;惠州电子行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9%、12.3%、11.2%;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6.8%,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7%。

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跟踪调查发现,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个产业新动能的驱动下,不仅带动起汽车产业本身,也带动起电子(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相关创新领域共同发展。不少深莞惠优势的手机产业链企业,以及广佛肇优势的家电产业链企业,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生的新需求开拓业务,并已取得了不少市场成绩。

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易,补链需求明显

分析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的相关省份情况,智能汽车产业已是各家产业发力的对象。

2022年初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个产业新动能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广东省统计局相曾做过相关分析报告并做出预判。

广东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指出,面对2022年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复杂性上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威胁重点行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等挑战,需要进一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应通过巩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高端制造产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间交叉、延伸、重组、渗透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广东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集散地,从产业发展来看,都是创新驱动发展。”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芯片、电子、零部件,操作系统、软件和重大装备等都是下一阶段重要的创新方向,在这些领域的突破可以大大支撑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也是广东汽车产业一直需要提升的环节。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蒋丽介绍,基于她对汽车行业近20年的研究,广东汽车零部件的短板问题在于一是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不多;二是过往广东汽车制造的重心主要在于整车研发上,没有重视上游供应商的研发,因此广东汽车制造供应商在研发投入方面非常不够。

三是广东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不完整,2020年初武汉和最近上海疫情都可以导致广东省整车制造供应链断裂而导致停工;四是广东传统汽车产业以日资汽车为主,日系汽车的生产网络非常封闭,采购额大约有 50% ~70%来自日系供应商,本地和供应商很难进入其在广东重组的生产网络,其他国家的供应商由于没有供货市场而不愿意来广东投资。

近几年广东省汽车整车制造业和零部件制造业的比值(整零比)基本维持在1:0.9左右,约是国际上成熟汽车市场整零比的1:1.7的一半。不过也正因如此,蒋丽认为广东汽车零部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张瑞锋也表示,在车载芯片方面,国内汽车产业链仍受限于恩智浦、英飞凌、英伟达等国际厂商;在执行控制层方面,技术主要被国外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大陆电子等企业垄断,很多主机厂的自动驾驶零部件和方案仍需要依靠国外企业。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供应商中,我国仅占8席、广东仅占2席,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

建言:

引导高端资源向核心技术领域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电子成为电控和智能驾驶电子感知零部件中的核心零部件,在一辆汽车中无论是在成本还是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蒋丽看来,一季度广东汽车、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增速都超过20%,这些产业是存在交叉点的,半导体和新材料都是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解,近年来,在补短板的强需求推动下,市场已自发推动一些企业加大在汽车芯片等上游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

张瑞锋对此认为,应该把握好这种市场趋势,同时在政策方面做好引导,让资源投入往科技创新研发领域倾斜,避免仍是大量流入相对低端易做领域的情况出现。

同时希望产业端的龙头企业要放下身段,学会尊重和平等对待合作伙伴,在市场端要避免捂盘惜售、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出现,共同建设好健康稳定的供应链创新发展环境。

四支撑点激发新动能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提出了当前国内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普遍挑战,并针对广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朱克力认为,当前世界局势更趋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相关产业发展受原材料价格高企及“双碳”目标约束影响,面临超预期挑战。

在技术壁垒高筑、供应链遭遇阻滞等重压下,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节节攀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威胁。此时亟需加大保供稳价和帮扶力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就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自身而言,存在原创技术动力还不够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能力提升仍有空间等制约,强化这些弱项非一日之功。

对于广东如何持续激发制造新动能,朱克力建议:

一是要激活市场主体。高技术制造业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因此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打造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有数企业”,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二是要夯实产业基础。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根本在于基础创新能力,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要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对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支持。依托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紧跟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朱克力也认为,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发展要补齐技术短板。应瞄定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牛鼻子”,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新基建同频共振。要加大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数据和信息安全,并在短板领域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

与此同时,应构筑创新生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强化数字赋能,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优势和科技龙头“数字连接器”作用,引导数字技术向制造业加速渗透融入,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科技向善理念引领共享创新,促进“先强带后强”。

朱克力同时认为,广东作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领跑全国的科创高地,更应注重各类创新要素的高能级整合,不仅运用好技术、人才和资本,关键要激活数据的价值。数据要素流通有赖于新型数字化交易体系,比如在广东建设全国性的数据交易市场,为大湾区数字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要素基础,并同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制度保障。

他建议,推进广东制造的数字化、绿色化进程,发起成立面向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湾区生态联盟”以及“湾区绿色数字联盟”,加快确立绿色数字标准、推进绿色数字金融,以数字化赋能湾区城市以及能源、交通和建筑等行业提升能源效率,缩小区域、城乡和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和“绿色鸿沟”,以数字化和绿色化助推区域共享创新发展。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统筹:任先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