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办事的五个技巧(如何求人办事才得体而有效)

本号坚持认真原创,如果喜欢,请您关注,以便及时将最新内容推送给你。

求人办事的五个技巧(如何求人办事才得体而有效)(1)

万事不求人,是一种既不现实,也未必需要达到的境界。无论多么牛逼的人物,总有有求于人的时候。

还有另外一句话,叫作万事求人难。我们肯定都有过求人的经历,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不会求人,用错方法,走错路径,求人则难上加难。

下午跟儿子去吃必胜客,两个跟我儿子年龄相仿的小男孩,穿着相同的黄色上衣,怯生生地走到我跟前,其中一个男孩的手中捧着一只小箱子,箱子由红纸包装着,前面两个大字“募捐”。

两个小男孩低声地说:“叔叔,能不能捐一点钱。”我第一反应是诈捐,不过很快地转变了这个看法。随后,我看到了后面还有十几二十个穿着黄色衣服、捧着募捐箱的少年,旁边站着几个大人,应该是老师。

大概是一次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于是,我决定支持他们,给他们捐一些钱,顺便鼓励鼓励这些孩子。我停下脚步,问站在我跟前的男孩:“你们给谁募捐的?”其中一个男孩答:“为了重阳节。”

我正准备进一步询问,突然意识到,今天只带手机,没带钱包。自己没钱捐给他们 ,也不好意思进一步问东问西了,于是我向他们表示了歉意,两个小男孩依然是紧张而怯生生的神情,转而跟着大部队去物色新的对象了,而我悻悻地去必胜客。

我是乐意帮助他们的,我知道,学校和老师不仅仅是搞一场募捐活动,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一次教育和锻炼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必需而有意义。从两个少年的表现看,他们也的确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在向我求助募捐的过程中,有几点可以改进:

第一,没有做到和颜悦色。当然,这对于少年来讲,是一种较高的要求,毕竟大人也难以做到。但这正是他们需要提高的地方。无论内心里有多么忐忑不安,乃至遭遇了一些冷眼甚至白眼之后,开始变得灰心丧气,但是只要决定再试一次,就应该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和颜悦色地去迎接一次崭新的机会,这既是尊重他人,也是为了提高成功几率。

第二,无效沟通。我注意到,两个男孩走到我跟前的第一个动作,是举高募捐箱。在我问了之后,他们才说是重阳节活动。这个简单的解释,亦颇让人费解。如果带了钱包,那么在捐赠之前,我至少需要了解如下三个问题:1.谁组织了募捐活动;2.募捐的主题或为谁而募捐的;3.如何分配使用募捐得到的钱款。其实,这三个基本的问题,应当不是由我去问,而是由募捐者主动说明。除此之外,募捐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如下一些信息,募捐活动的意义;那些被帮助者的困难之处;如何确保募捐资金流向预定目标;参与募捐者可以收获什么……

第三,没有表示感谢之意。既然是募捐活动,当然要有感恩之心。即使我没有捐助,你们也不应无声地离开,而要表示一下感谢。或许老师已经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对捐助者表示感谢。而实际上,你们传达谢意的对象应适当扩大一些,比如像我这种愿意停下来与你们真诚交流的人,若最后多加一句谢谢,会更加温馨而完美一些。

以上三点,是在短暂交流之后的体会。下面,我简要地谈一谈,如何求人办事,才得体而有效?与朋友们共勉。

1.态度应认真而真诚。求人办事,不管对方作何种反应,都应保持礼貌。就算紧张,也要尽量避免表现出慌慌张张的样子。即使被拒绝了,也应有理解和体谅对方的肚量,千万不要转脸不认人。

2.做好充分准备,实现高效沟通。要以简洁的语言说清楚前因后果,不能重复累赘。所以要进行高度概括提炼,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明确我们的意图。最忌讳的是,对方还不明就里,就被要求提供某些帮助。

3.求助应讲究精准性。向他人求助,不能漫无目的,而应有的放矢。要向能够提供帮助的人求助,并且多从对方能够帮助的地方入手。向人求援,千万不要强人所难。我们再难,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义务。

4.激发别人的欲望。虽然求人帮忙,肯定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的,但是在计划这件事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被求助方的需要。他们帮助我们,对他们而言,或也是一件有意义、有收获的事。如此,沟通起来可以更加顺畅一些。其实,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是沟通中的必修课。

5.别吝惜赞美和感谢之辞。赞美或感谢,不是形式主义,应发自内心。也只有真诚的感谢,才能够真正打动和愉悦别人。特别要注意的是,当遭遇别人拒绝的时候,我们不妨因打扰到别人而致以歉意和谢意!

以上,即是我总结的如何向他人求助的方法和注意点。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是被求助者。当我们面对求助者时,多给他们一些理解之同情,既理解他们的难处,也理解他们求助时的紧张和怯意,并尽力给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的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