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18年由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火遍大江南北,而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则是改编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史书评价她为“千古第一才女”,连温庭筠、谢道韫在她面前都要逊色几分。

她一边喝着最浓烈的酒,一边写着最婉转的词,一边“寻寻觅觅,独上兰舟”;她叹息着“物是人非事事休,粉泪先流”,又大笑着“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2)

有人说李清照造就了一个时代,一个独属于大宋女子的时代。

在这里,女子可以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可以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她挣脱了时代的束缚,将压迫女子的“程朱理学”当成了笑话,活出了精彩的一生。

翻阅李清照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用词非常大胆,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批判别人的诗上,还体现在闺阁情趣当中。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3)

她在北宋的才女当中可谓是一枝独秀,别人避而不谈的话题她反而坦坦荡荡地写出来,并且写的数量还不少,其中就包括了一首“求欢词”。

而丈夫赵明诚看到妻子所作的这首词时面红耳赤,连手里的圣贤书都看不下去了。

李清照后来还将它记录在自己的撰记当中,成为了现代研究诗词的学者们至今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4)

“年少慕艾,夫妻恩爱”

李清照出生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文学最为鼎盛的宋代。

宋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不同于辞藻华丽的魏晋之风,也不同于绚烂恢弘的大唐盛世。

因为“重文轻武”的缘故,宋代诗词多有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悲情,以及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迈。

这就将宋词分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5)

李清照的诗词因语言清丽、情调伤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婉约一派。

她出身于汴京城的一个清流世家。祖父曾官至宰辅,父亲进士出身,师从苏轼,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更是当朝宰相王珪的嫡长女,地位非常尊贵。

因为是书香门第的缘故,李清照家里的藏书非常多,上至三皇五帝之时的神话故事,下至当代苏轼、前朝李白杜甫绝句,每一本书籍都是被精心编注过的,甚至有不少绝本。

在这种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长大,李清照自少年起就广有才名。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6)

王灼的《碧鸡漫志》里记载道“易安才力华瞻,逼近前辈”,而这里的前辈就是指当时的文坛大家——晁补之。他是苏轼的大弟子,曾经公开地称赞过李清照的才华。

后来李清照的第一首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横空出世,引起了整个汴京文学才子们的争相颂扬。

史书将这种盛况称之为“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直到这她在宋代文坛中的地位算是彻底奠定下来,名扬中原。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7)

宋徽宗靖国年间,这时候李清照18岁,到了女子该嫁人的年纪了。

她的父亲李格非门下有一个学生赵明诚才华过人、为人方正、家世相当。

于是两家父母就想让孩子们相看一眼,别错过了好姻缘。

可是李清照一听说这个事却不乐意了,她认为女子一辈子不嫁人,与诗书典籍相伴也可以过得很好,所以最初两人婚事的进展十分艰难。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8)

直到有一天,赵明诚被李格非邀请到家里来做客,说是一起品鉴字画,其实谁都知道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清照听说这件事后急冲冲地找父亲去理论,没想到在后花园碰上了迎面而来的赵明诚。

只见这位男子身体颀长,眉眼英俊,周身气质温润如玉,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舒适感。

久在深闺的女儿霎时间就红了脸,匆匆看了一眼心就如小鹿乱撞,怦怦怦跳个不停。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9)

后来传说李清照在《点绛唇》中写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是形容她与丈夫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不久之后,两人在汴京成婚,羡煞了一众京都的贵族子弟们。

成婚后,因为志趣相投,醉心文学,两人虽然生活简朴但是精神却十分满足。

他们经常对谈诗词至深夜,兴致来了还会互相做飞花令来比试文采。

《易安杂记》中记载的《醉花阴》这首绝句就从此处来。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0)

这时候正赶上赵明诚休沐的日子,夫妻俩在府中无所事事,于是便想出来了“作词比赛”来打发时间。

“作词比赛”顾名思义就是两人作一首词,题材不限、语言不限,时间为三日,三日后看看谁的词更好。

赵明诚一早知道妻子的才华冠绝汴京城,于是这次下了决心将自己关在房中静心钻研。

后来两人将做好的词拿出来一比,看了前几句,赵明诚就知道自己已经输得彻彻底底了,从此更加仰慕妻子的才情。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1)

“雨后情愫,作求欢词”

可惜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宋代政治交替、权力更迭,李家和赵家站错了队。

在成婚后的第二年,李清照和赵明诚被贬谪到了遥远偏寒的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隐居田园的新生活。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远离了水深火热、明争暗斗的汴京,两人的生活反而更肆意欢乐了许多。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2)

在府邸里面,李清照专门开辟出了一处青石亭,亭子里有一张紫檀木制成的长桌,平时两人在桌上泼墨作画,提笔行文,好不快活。

夫妻俩对于古籍文书都十分珍爱,其中李清照十分推崇“英雄风骨”,她写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李清照好酒,赵明诚常常陪着妻子小酌一杯,微醺之时两人还会互相考察对方的“知识储备量”。

比如一人说一句诗词,另外一个人则要说出作者及其典故,若是答不上来,那个人就要自罚一杯。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3)

他们在生活中都如此有诗情雅趣,谁能想到在闺房之中也不遑多让呢?

李清照就曾作过一首“求欢词”来增进夫妻之间的情趣。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讲的就是:那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季,连续多天的闷热让人们的心里也很是烦躁。

数天后的傍晚终于下起了大雨,此时赵明诚外出还未归家,李清照一人在府中。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4)

雨水携着阵阵的凉风,带来了舒畅和凉爽,李清照洗了一个澡,换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衣。

她坐在铜镜前细细地梳妆了一番,还描摹了一下眼眉,涂上了淡淡地口脂。

此时丈夫快要回家,这又是难得一见的好天气,可不要辜负了良辰美景,李清照的情绪瞬间浮动了起来。

外面的雨势已经渐渐小了起来,窗外草木摇曳、花香四溢,颇有一番“雨打芭蕉”之态。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5)

“词意大胆,心生向往”

下面我们来一句一句地分析这首“求欢词”的内涵。

首先“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与当时的环境相照应:风和着雨打湿了行人的衣裳,也带走了夏日的炎热。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这指的是李清照沐浴完后,对着镜子给自己画了一个清丽的妆容。

从这我们就可以稍微窥探出李清照想要向丈夫求欢的意思,否则沐浴完后早就睡觉去了。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6)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描写的是镜中美人的模样,肌肤莹白透亮,曼妙的身躯在薄纱下若隐若现。

最后一句则是整篇求欢词的点睛之笔,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笑着和郎君说,今晚的凉席非常清爽,其实是在表明自己想要和官人云雨一番。

赵明诚饱读诗书,哪里看不出妻子的意思呢?

看着妻子这么大胆地表白自己,不做出点实际行动不是枉为丈夫了吗?

于是赵明诚当即放下手里的圣贤书,抱着李清照去了凉席上。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7)

后世这首求欢词被收录到《易安诗集》当中并命名为《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但是因为用词大胆、直率遭到了很多文坛大家的抨击,在古人的印象里,女子应该是矜持,懂礼数的,像李清照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可是非常少见。

同时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史书中形容的一身傲骨,永不屈服的“易安居士”形象是如此的鲜活、生动。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8)

不仅如此,这首求欢词还隐喻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生活。

我们从中得知,夫妻之间不仅仅要有门当户对的身份、志趣相投的默契、更重要的是有心意相通的理解和相濡以沫的坚持。

所以到后来“靖康之耻”爆发,李清照一家被迫南下,两人颠沛流离,家财散尽,赵明诚直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放开妻子的手。

李清照生活的故事(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19)

对于李清照而言,拥有赵明诚是她一生的幸福;可是对于整个大宋而言,拥有李清照却是这个时代的福气。

她留给中国文坛的诗词是无比璀璨的,即使经历了战争炮火的洗礼,也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后世将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冲破了封建礼教的奇女子,会有更多的人将“易安居士”的作品流传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