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

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1)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翻译:获得俘虏,大吉,无过错,可以占卜,前往有利。用什么呢?二簋拿来祭祀吧

初九。已(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子、巳、已字考

《汉书·贾谊传》:“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往事

子字和巳字甲骨

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2)

子字甲骨

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3)

巳字甲骨

从上图我们看出,二者确实存在相似性,总体而言还是有区别的,子一般是脑袋上有头发,用来指事,区别于巳,两者区别其实比较大,但是后面简化以后导致两者同型,所以初九爻辞的已(巳、子)事,到底指的什么,大家还记得我们在《随卦》六三爻辞“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如果此处是子字,那么应该写子,而不是巳,丈夫、小子肯定无误,必然不是巳,所以从造字上,应该为巳字,疑问也就在于此字到底为还是巳?

猜测1:往事加紧前往?

如果为已,似乎解释不通,因为往事,而加紧前往,而且已事是汉代的说法,不具有相关性,所以从爻辞、造字含义可以看出此爻当属“巳”字,也有学者考究已、巳同源,还有认为是巳为祀之通假,我依然有疑问,已、巳同源好理解,如果巳、祀同源,为何《困卦》: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其中有而非“巳”,《革》卦: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如果作易之人没注意这一点,巳=祀,岂不是只用其中之一来表示,何必作区分,导致后世学者绞尽脑汁翻译呢?所以,为了翻译而翻译的学者走向了一种极端。

遄字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快快、疾速

酌字

《周礼·夏官》:及祭,酌仆。——酒

《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酒

翻译:巳事加紧前往,无过错,减少酒饮(文王建议纣王减少酒池肉林或者理解为,饮酒误国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翻译:贞卜有利,结果出征凶险,(国力)不会减少,反而增加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翻译:三个人同去,则减少到只剩一人,一个人去,则会获得朋友(三公被杀掉二公,独留文王,这应当属于卦象了)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翻译:疾病减轻,加紧前往,有大好事,无过错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十朋之龟

其一:马、郑皆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

其二:很多货币(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说两贝为一朋。又说五贝为一系,二系为一朋)。

翻译:增加十朋之龟的赏赐,不要违背,大吉。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翻译:不要减少,增加,无过错,贞卜吉利,前往有利,获得无家的臣子。

综述:《损》、《益》两者爻辞有重复: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损》卦是64卦中唯一“元吉”,《损》甲骨是用手从贝中取走东西(肉或者珍珠),而《益》是鼎中东西溢出。(如下图)

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4)

损字甲骨

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易经64卦文王得姜太公)(5)

益字甲骨

所以初爻的巳事,或许是《讼》卦之后的问题,文王和纣王之后,在渭水之战,被俘羑里,虽然有所损失,但是获得了一个无家大臣,而无家大臣刚好是姜太公,有关姜太公的历史可以引用《史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损》卦前三爻描述的应该是文王羑里之囚,后三爻是带上礼物邀请姜太公,我们可以看看《诗经•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泛湖舟上,遇到贤明的君子,赐给此人百朋,似乎印证了此卦——姜太公,表现出文王求贤若渴,为了人才一定要大度。从战国屈原诗歌来看,姜太公是屠夫,被文王找到。至《史记》以后,后世诗歌描述,多为在渭水之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熟真熟假,不好争论。后人也有猜测,说太公年轻是屠夫,由于家贫,被老婆嫌弃,后来跑到渭水钓鱼,被文王所识,也不失为一种猜测。所以《损》也是一种易经哲学,成就霸业者,需要重视人才,《损》之所以损,是你不尊重人才导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