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自古多情伤别离)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自古多情伤别离)(1)

【宋词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自古多情伤别离)(2)

〈注释〉

1.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2.凄切:凄凉急促。3.骤雨:急猛的阵雨。4.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6.无绪:没有情绪。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10.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暮霭:傍晚的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11.今宵:今夜。12.经年:年复一年。13.纵:即使。14.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15.更:一作“待”。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自古多情伤别离)(3)

〖译 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到最后竟然无言相对,千言万语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一去一程又一程的,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际。

多情的人自古以来最伤心的是离别,又怎能经受得了这离愁,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能在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又是年复一年的长期分别,我料到此日别后就是那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对我也如同虚设。即便有千万种柔情蜜意,又能向谁去倾诉呢?

『全文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别情词。词中抒写了词人离开汴京与心爱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情,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上阕开头三句写离别环境,点出地点和天气,渲染离别气氛;中间四句,曲折缠绵,将二人依依不舍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使离别更添愁绪;后二句是词人内心的独白,道出与爱人分离时难舍的痛楚。下阕抒别后伤情。首句点明离别之苦;“更那堪”递进,强调清秋时节的离别最令人感伤;“今宵”二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佳句,抒写了词人离程的况味,渲染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结尾四句,暗含词人对往日二人欢愉之时的眷恋,再遥想今后要独身一人的生活,顿觉无味,倍增惆怅,可见词人对女子的痴情。全词跌宕起伏,声情并茂,深沉婉约,是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创作背景』

柳永因作词忤宋仁宗(见《能改斋漫录》),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名家点评』

宋·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外,晓风残月。”与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同一景事,而柳尤胜。

明·俞彦《爰园词话》:不知万顷波涛,来自万里,吞天浴日,古豪杰英爽都在,使屯田此际操觚,果可以“杨柳岸晓风残月”命句否。且柳词亦只此佳句,余皆未称。而亦有本,祖魏承班《渔歌子》“窗外晓莺残月”,第改二字增一字耳。

清·沈谦《填词杂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或讥为艄公登溷诗,此轻薄儿语,不足听也。

清·田同之《西圃词说》:今人论词,动称辛、柳,……耆卿词以“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佳,非是则淫以亵矣。此不可不辨。

清·刘熙载《艺概·词概》: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特别提示』

《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是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宋元笔记里记载了有关这首词的种种传说。金元杂剧、散曲引用了词中句子或运用其语意的非常多。董西厢“长亭送别”一段,写张生、莺莺在清秋季节里离别,以及张生别后酒醒梦回时的凄凉情景,在艺术构思上可以看出这首词对它的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