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徐派变脸(徐肃静温世霖办女学)

天津徐派变脸(徐肃静温世霖办女学)(1)

徐肃静(1841—1924,张苠绘),原名徐振肃静以字行,天津武清区梅厂镇人

天津徐派变脸(徐肃静温世霖办女学)(2)

天津徐派变脸(徐肃静温世霖办女学)(3)

1913年,天津普育女学校附属蒙养园第二次毕业师生摄影。左一温世霖、左二徐肃静

徐肃静,天津武清区梅厂镇人,原名徐振肃,以字行。道光二十一年(1841)九月十九日生。待字闺阁时娴习经史,年23嫁给山东登州总兵、宜兴埠人温长溥之子温联琇(字润斋)为妻,生世华、世霖、世铭、世珍、世勋5男和2女。每于灯下手理针黹督诸子夜读,俨如家塾。光绪十年(1884)中法甲申之战和议既成,清廷声明调回驻越清军,肃静“引为大辱”,因命世霖、世珍弃举子业入北洋水师学堂,世铭入北洋机器厂,以备他日学成致用。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海战败绩,她“慨国事之日非,以为强国必先造就人才,而自古人才多因有贤母方有贤子”,乃立志倡兴女学,二十六年(1900)在宜兴埠创建“佩贞”女子学堂、女子职业学堂和幼稚园,先教2女和子媳为基础。三十一年(1905)11月5日,协助次子温世霖在天津市二道街荣家胡同赁民房2间,创立私立普育女子学堂,一切经费斥私产变价充之,并以64岁高龄亲任校长,成为天津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当时风尚未开,女子犹守闺户,虽多方劝诱,上课之始仅梅贻环(清华大学第九任校长梅贻琦之妹)、张哲姿、张文英、陈璞林、王锦云5人。与严范孙创始之南开并立,为国人在津埠建设私校之首。徐肃静在校组织“天足会”和“女子演说团”,每逢周日带队到鼓楼大街西马路一带宣讲,历数列强豪夺、百姓痛苦,尤以妇女受压迫之事实感人至深。直隶总督袁世凯连下两道禁令,徐肃静不为所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迁址鼓楼东沈宅东院,生员增逾50人。

宣统元年(1909)12月,初小第一班22人毕业。三年8月增招预科,1年半后毕业26人,多升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1911年迁址南门西板桥胡同,改火神庙为天井式2层楼,增设高级小学;2年间陆续添招蒙养园、家政班、保姆班,并在达摩庵开办分校。

蒙养园第一班18人,1914年12月毕业;高小第一班15人,1915年7月毕业。1917年后,又于分校购装机械、立工厂,招收缝纫、织巾两科,开天津女子职业教育先河。1919年7月9日,肃静谢世,享年79岁,孙中山先生题匾“民国贤母”以为褒奖。由温世霖夫人安桐君。

1920年,普育延请孙凤藻、王贤宾、李金藻等为校董,并向河北省教育厅立案。1933年筑南北楼新校舍,始招初中第一班,是为中学之始。除初小、高小外,其他班科停办。毕业缝纫1人、织巾2人、家政5班36人、保姆2班15人、幼稚园22班283人。

1934年,因招收初中生而改称普育女子初级中学。是年9月温世霖逝世,其子润荪继任,惜2年后逝世;1936年3月妹夫王荷舫任校长,至1945年9月。期间兵燹水患、财政至窘,周转筹措,艰难维持。思所以兴发普育新精神者,乃延聘参加抗战数载、卓著功绩之刘绛文主持训育。

刘绛文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学院,曾任职新加坡中华女子学校、重庆国立戏剧学院,她以“真”、“做”两字示诸生,早到晚归,勤于校事,更延请市立中学校长张经甫、主任李子虞、范绍韩,省中张华清等任教。生物教员魏皆元、体育教员严学恭声誉卓著,数学教员边叔扬更跻身津门“四大金刚”之列。

1945年10月,刘绛文任冀热平津救济分署专员,于课余假日联合市立二中组织青年社会服务队,与范绍韩负责全市救济工作,师生深入社会,倍有所得。

1946年,因招收高中生而更名私立普育女子中学,同时设小学部,翌年秋聘温阆仙(瀛士)为小学部主任。

1949年天津解放后,学校改为国办,迁校址于老城厢鼓楼南侧,与文庙和广东会馆毗邻,改称天津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为沈钧儒堂妹沈慧儒。1959年改名天津市第九中学,1963年复名第三女子中学并由市教育局直管,1979年恢复第九中学校名,1992年8月晋升为南开区重点中学并更名中山中学,操场矗立孙中山全身铜像。2003年8月,因老城厢改造校址迁建并复名第九中学:南校区在南开区复康路五号,设高中部;北校区在南开区服装街八十九号,设初中部。

私立普育女校存续期间,先后毕业初小生40班1141人、高小生33班826人、初中生11班725人。1949年毕业高中第一班29人、初中生114人、高小生53人、初小生40人;43载总计毕业生3291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