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

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1)

如果有一本书值得反复读,那么《乔布斯传》就属于其中一本,他一手创办苹果,拯救苹果于危难之中,创办一家企业和运营自己的人生有着相似之处。透过乔布斯的这3段经历,我们可以得到运营人生的3点启示。

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2)

“我们只要最优秀的人”

当年轻的乔布斯进入雅利达时,他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别人总想着“这个恐怕不行”,而他总是说“我要这个,相信我可以做到!”。最终,他意识到无法给人打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沃玆家中,他被一台半成品的电脑吸引,在那一刻,他看到了未来。

随后,他说服沃玆,将电脑拿到斯坦福大学电脑俱乐部做演示,期望获得关注和订单。

可是,没有人关注未来,只看着当下的利益。演示还未结束,人就走了一大半。最终只获得一份订单,50台,500元一台,90天后交货。

沃兹一筹莫展,两个人即使24小时不停工作,也无法按期交货。这时,乔布斯雇来了员工。

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3)

当产品进入到攻坚阶段,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他请来技术大牛。

当公司发展需要外部投资时,他拉来投资。投资人本来打算只投9W。但是乔布斯通过谈判,让其额外提供25万美元的贷款,10%的利息,实现净利润后还清。

借助投资,苹果在成功路上越走越顺。第一届西海岸电脑节,苹果电脑发布 APPLE 2,市场为之一振。

在找什么样的人上,他从来不含糊。他似乎具有一种直觉,清楚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在不擅长的地方应该找什么样的人来补。

比如做MAC的时候,他挖走全公司最优秀的人,并且找到百事可乐的营销天才负责销售。

在小米创立之初,雷军也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找人上。他们的理念就是,找这个领域内最优秀的人。

因为只有找到最优秀的人,才能创建,一个好的团队。而这样一个团队,完全可以和其他超大型团队抗衡。也就是说,当你做一家创业公司的时候,最初加入的10个人将决定公司的成败。

对初创企业来说,找到领域内最优秀的人,至关重要。对个人来说,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成为所在领域最优秀的人,也至关重要。

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4)

“我的职责不是与人为善而是让人变的优秀”

1980年,苹果总部,乔布斯面对不满意的产品,对工程师进行责难。

一旦有人质疑辩解,就将被辞退。在外人看来,他俨然成了一个暴君。神经质、反复无常。

他是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但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

在苹果即将上市的时候,被问到将给初创团队多少股份时,他的回答是“0”。在他眼里,只有值得和不值得。

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5)

“我的职责不是与人为善而是让人变的优秀”,看似不近乎人情,但却让苹果汇聚了领域内最优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并开启了一个时代。

如果把自我的人生当成运营一家公司的话,那么这句话可以换个说法,“我的职责不是迎合别人而是与众不同!”

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6)

“我们必须停止效仿他们,我们要做自己”

在MAC被低价销售,甚至到卖不出的时候,老伙伴沃兹离开苹果,他也被董事会赶走,一起创业的伙伴都散了,一切都又回到原点。

至此,苹果不断走下坡路,产品线多而杂,股价也是一泻千里。

几年后,他被再次请回苹果。解铃还须系铃人,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视察所有的产品线。他对设计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停止效仿他们,我们要做自己”。

于是,他砍掉了那些不合时宜的、盲目模仿的产品线,将注意力聚焦到单品上。

他对产品的要求近乎偏执,力求将用户体验做到绝佳甚至近乎完美,而这种偏执最终力挽狂澜,让苹果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乔布斯10条经典思考(乔布斯的3段经历)(7)

《2小时品牌素养》中讲到一个心智资源的概念。比如,我们说到可乐类的饮料就想到了可口可乐。这时,可口可乐就占据了可乐类饮料的心智资源。

产品的差异很容易被模仿和跟进,而心智的认知很难改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里的心智资源其实就是品牌资源,是公司护城河的一部分,让企业远离恶性竞争。

乔布斯一举建立了苹果的品牌资源,在苹果和竞争对手之间建造起一条宽而深的护城河。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最重要的是你的不同之处,而不是和别人的相同之处。

而对于个人而言,形成个人品牌的关键在于个人优势,类似于企业的护城河。唯有独特的优势才能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