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

导语:这个暑假,由黄晓明、杜江、杨紫等实力派演员演出的《烈火英雄》上映,把消防员的工作搬到荧屏之上。在烈火中的诸多场景,让许多观众为之震撼。更有人感叹:消防工作是现代社会的重中之重,消防员是我们身边最容易被忽略的岗位。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1)

在影片中,演员和电影制作人员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了消防员和烈火做斗争、拯救人民财产的情形,情节感人,观众们不禁热泪盈眶。在感动之余,影片中除了使用了消防车、防火服、高压水枪、消防泡沫、云梯、消防直升机等先进设备,还使用了诸如砖瓦、水泥等一系列平时被我们忽视的防火工具。本文,笔者从《烈火英雄》谈起,从古代的消防历史沿革、古代消防设备、古代建筑消防、古代消防文化四个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消防技术的发展史。

一、火焰无情:中国消防的历史沿革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火”,并且熟练保留火种。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除了能够给人来带来熟食,还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驱赶怪兽等。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自古以来,“水”和“火”是对立面,《道德经》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利万物,水中能够孕育出大量的生命。但火不行,火中不存在任何生命。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说法,不过这和生命的自然规律是违背的。正是因为火种不能孕育任何生命,所以有人说“火焰无情”。在中国古战场上,有大量使用“火”的典型案例,例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鄱阳湖之战等。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2)

战场上用火,是人为因素,是一方故意引火来攻击另一方。但如果在生活中使用火种,火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的灾难。这就引来了一个巨大的课题——防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消防的发展史也十分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周礼》记载:

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意思是,到了仲春(春末夏初)时期,当天上的火行星出现的时候,宫廷中有官员专门要负责防火宣传,他们经常敲着木铎行走在大街上,提醒大家注意防火。周朝设有司烜、司爟、 宫正三种官职,主要负责全国的“火政”,可见消防历史之悠久。

在古代,不仅在火灾预防有专门的人负责,在处理火情上,也有一定的研究。例如,《左传》记载:

知将有火灾,素戒备火之政。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火情蔓延之前,要拆掉他蔓延之路上的房屋,切断火路。平时要储备一些灭火用的水或者砂石等物。

汉朝时期,设有执金吾,执金吾相当于当时的“警察”,古代可没有匪警、火警之分。不管是出现火情还是盗贼,执金吾都要立即赶赴现场处理。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3)

唐朝时期,长安城十分繁华,人口众多,消防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唐朝专门设立了消防组织,名曰“武侯铺”。各大城门、坊门都有专门负责防火的武侯铺工作人员。据《通典》记载:

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

这里提到用竹筒去掉中间的竹节,然后在竹筒末端放一个水袋,相当于最传统的“防火水枪”。这是古代灭火方法的详细记载之一。

宋朝的《武经总要前集》,记载了大量的防火工具,包括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等。元朝和明朝时期,防火工作更加成熟,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曾详细记载了中国的“军巡铺”,主要负责城市防火工作。明朝设有五城兵马司,在北京城有112处望火楼,作为消防预警,日夜值守。其中,在北京的东南西北和皇宫,都设有“消防队”,他们配备各种救火器具,随时等待救援。其中,明朝的皇宫内,设置了绝对的防火隔离墙,规定每隔7间房子,必须空出一间。这是古代消防知识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体现。

清朝康熙年间,朝廷设立了“机桶处”,又称“火班”,规模在200人左右。在《救火事宜》中记载,机桶处分为若干个救火班,每个救火班下辖15人,他们每月工资3钱。平时需要带一面旗子和灯笼上班,而且旗子和灯笼的颜色各不相同,在救火时,旗子和灯笼是指挥的标志。

不仅如此,清朝在民间,也有救火社,由百姓自发组织而成。在清朝,已经出现“火龙”,这是当时十分先进的救火设备,也是现代消防车的雏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消防的历史沿革十分绵长,其中,包括了防火、预警、救火等多方面。随着古代消防的发展,在消防设备、建筑防火等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二、备预不虞:古代的消防设备

随着古代消防的不断进步,其中在防火、预警、救火等方面,也有许多设备,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古代消防设备:

  • 1.古代“防火警报”——望火楼

古代没有即时通讯系统,若发生火情,全靠口口相传,等救援人员赶到时,势必会造成更大损失,因此,望火楼在古代就是一项非常必要的防火警报。例如,在河北省安平县的一座古墓中曾发现一份东汉时期的壁画,壁画内是一群古建筑,在古建筑中有一座四层楼高望火楼。望火楼上还有大鼓、旗子等工具。可见,在东汉时期,就有了“望火楼”(下图是青岛望火楼)。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4)

然而,“望火楼”三个字在宋朝的时候,才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古代房屋多是木结构,顶部是茅草等物,容易发生火灾。在繁华的城市,朝廷设立望火楼,一旦发生火情,望火楼便通过击鼓和挥旗来发出警报,而救火的人员就通过鼓声和旗语赶来。

望火楼是古代较为有效的防火预警方式,当然,这也需要有人日夜值守,算得上是古代的“消防警报”了。

  • 2.古代“消防泵”——唧筒和水铳

泵是使液体增压并且输送液体的工具,需要用人力或机械来给液体增压,强行控制水流方向。在宋朝时期,我国开始出现了古代的“消防泵”——水铳。

最原始的水铳,又名唧筒,唧筒的原理和现在的“注射器”十分类似,将水杆上裹上棉絮,用手来回拉动水杆,将低处的水吸出,然后用竹筒再将水喷出。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5)

明朝天启年间,一部《远西奇器图说》问世,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力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提到了高级的唧筒——水铳,又称洋龙,由西方传教士带来。水铳是利用气压原理制造而成的消防泵,其威力很大,当大火燃烧,救援人员无法靠近时,水铳就能喷出巨大的水柱,展示它的神威。

  • 3.古代的“消防车”——火龙

清朝晚期,在上海的租借第一次出现火龙,火龙和传统的水铳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储水能力非常强,而且,已经不是纯人工为动力,而是加上了蒸汽机或内燃机。据胡祥涵的《上海小志》记载:

火龙之制与洋龙(水铳)同一原理,惟用蒸汽之力故,喷射水高而有力,昔年亦用马曳,今则改装于汽车也。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6)

也就是说,在西方蒸汽机发明之前,火龙是用马来提供动力的,后来有了蒸汽机,火龙的威力更大。

  • 4.古代“消防栓”——水缸

消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源,并没有现在各种泵机,因此为了防火,需要储备大量的水。在《洛阳记》中提到:

​镬受百斛,百步一置。

​“镬”是大铁缸的意思,”斛”是容积(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也就是说,洛阳皇宫前的大铁缸储水量至少在一万升(百斛)以上。如果换算重量的话,这些水至少有10吨。再加上“百步”就要放一个镬,可见洛阳皇宫的储水量有多大。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储水量,是防火工作的保障之一。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7)

据《大清会典》记载:

紫禁城内曾有腹大口收的铜、铁水缸308尊。在宫殿前设置的这些大水缸,称之为门海、吉祥缸、太平缸,每尊可贮水3000多升,由几十个太监专门负责管理。冬天加缸盖,下燃炭火,昼夜不熄,以免缸水冻结。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清朝时期,紫禁城的大铁水缸,每尊可以存水3000多升,而且到了冬天,为了防止缸水结冰,还要给缸保暖和加温。

除了望火楼、水铳、火龙和水缸等消防设备外,还有诸如水囊、水井、护城河、防火墙等许多防火工具,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古代消防工作已经从预警、防火、救护等各方面,已经做到了系统化,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三、防患未然:古代建筑与防火
  • 1.建筑材料和防火

考古学家在龙山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4600年前的土墙,这些土墙基本不可燃,说明在远古时代,古代人民就已经将防火意识运用到了建筑材料中。

古代最初的房顶多用茅草,但从夏朝开始,就出现了陶瓦,在陕西扶风的西周遗址中,瓦片已经非常成熟。

土墙(包括后来的砖墙),以及屋顶的瓦片,是建筑的进步。但对于消防来说,是一种技术更新和革命。这些不可燃的材料,让建筑的防火性能大大增强。

宋朝时期,有一位叫·叶康直的进士,担任光化县令,在《宋史·叶康直传》记载:

县多竹,民皆编为屋,康直教用陶瓦,以宁火患。

即:光化县生产竹子,当地百姓都用竹子来建房子,但时间一久,竹子干燥,容易产生祸患。所以叶康直就教化百姓用陶瓦等建房子,以避免火灾。

从这里可以看出,许多古代的建筑材料在进步和升级中,都和消防挂钩。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8)

古代房屋有“梁”,而梁的原材料大多是木材,木材是防火中的难点。到了明朝时期,技术革新,一度出现“无梁屋”,用砖石做成的拱梁代替了传统的木梁。但因为这种技术难度太大、成本过高,最终没有被大范围袭用。但这也足以说明,在中国建筑历史上,防火技术是逐渐探索和突破的。

  • 2. 居住规划和防火

人类是群居的,从原始社会开始,每个氏族形成一个原始的部落,这些部落居住的地方形成一个独立的村落。随着人口的增加,村落逐渐拥挤,一旦发生火灾,受灾的可能不止一家一户。因此,在后期村落规划时,就要考虑防火的问题。

1972年,陕西临潼发现了姜寨遗址,这是距今约6600年的新时期遗址,这个遗址面积宏大,达到五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布局规律,有规划。居民区可分为五个群组,每个群组周围都有壕沟,而群组内不超过30间房屋,必定要有很大的空隙。这样,即使发生火情,也能利用壕沟和空隙控制火情,避免了“火烧连营”的情况(下图为姜寨遗址复原图)。

在安徽南部,古徽州是古代著名的文化圣地,这里诞生了徽商、徽剧、徽派建筑等别具特色的徽文化。其中,徽派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标志就是马头墙。马头墙在古代都是用砖瓦制成,除了美观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火。当邻居家中发生火情是,马头墙可以将阻隔或减缓火情。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9)

村落的规划和马头墙等,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一次次消防事故中的探索。除此之外,例如古代长安分为108坊,每个坊用坊墙单独分开,也有消防的作用。

  • 3.护城河和沟渠

古代城池都有城墙和护城河,护城河作用首先是城防,有利于抵御外敌攻击,其次,护城河还有消防的作用。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指的就是当城门着火时,大家都会用护城河里的水来救火,直接危及到了鱼的生活环境(下图为紫禁城护城河)。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10)

除了护城河外,在城内还会有许多沟渠,因为防火工作艰巨,全靠水缸等储水工具不足以和烈火做对抗。沟渠除了能够储存大量的雨水外,当火情爆发时,沟渠还能有效的阻隔火源,效果明显。

四、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代的消防文化

消防是伴随人类发展的大事,从古至今,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烈火之下的不计其数。从而,诞生了独特的消防文化。

《韩非子》里有句话,前半句大家非常熟悉,后半句却十分陌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

后半句的意思是说:房子再大,从烟囱中冒出一个火星,也能将房子烧着。

关于防火,东汉时期的《申鉴·杂言》曰:

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意思是说,在消防这件事情上,只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是预防,第二是救援,第三是惩戒,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其次才是救火,惩戒责任人是最次要的。

​在古代传说中,也有一些火比较害怕的事物,例如“龙”。因此在宫殿或民间的建筑中,有许多“龙”的存在。北京的紫禁城,没做宫殿上面都有防火灾的龙,在建筑上称为“厌胜之物”,如太和殿屋脊两端有一对对称的龙形物,实际上是为了镇火考虑的。

故宫的文渊阁是故宫中国的藏书之处,防火工作做到了极致。在文渊阁中,处处能看到 “水龙”和鱼等镇火之物。民间房屋中,也多有龙、鱼的出现,这也形成了古代独特的消防文化。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11)

在浙江宁波,有一座古老的藏书楼,名叫“天一阁”。这是一家私人藏书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明朝的兵部侍郎范钦所建,藏书量多达7万卷,如今是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国家AAAAA级景区。自古以来,火都是书籍的大患,为了防火,天一阁也将古代消防文化运用到了极致。《易经》有云: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

​水是火的天敌,因为“天一生水”,所以范钦在建图书楼时,特意给图书楼取名为“天一阁”,希望能够利用《易经》这样古老的文化,以水制火,来避免火灾。天一阁是中国古代消防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12)

​在人类发展史中,当一件事物存在太久,他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消防亦然。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消防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五、总结:中国古代消防技术对我们意义

本文从古代的消防历史沿革、古代消防设备、古代建筑消防、古代消防文化四个方面来探讨了古代消防技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和烈火做斗争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方法、设备和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消防大国,中国古代消防技术对我们意义重大,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消防工作的历史沿革方面,古代消防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总结出消防工作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我们要以古代消防为借鉴,结合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为当今社会的消防工作作出贡献。

黄晓明拍摄的电影有哪些(黄晓明演了部电影)(13)

第二、通过了解古代的消防预警、救援和设备等知识,有利于我们做好当今社会的消防工作。消防工作古今同理,以预防为主,以救援为重。于此同时,不管是在建筑、公共场所、汽车还是其他区域内,消防设备检查、消防的演练都必不可少。

第三、古代消防建筑、居民规划,对当今社会仍有较大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另外,古代消防文化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值得学习和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