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里总是哭是不是被吓到了(宝宝夜里哭个不停)

宝宝半夜醒来大哭、乱踢、发脾气,怎么哄都没有反应,不知道宝宝究竟怎么了?

其实影响宝宝睡觉突然大哭的因素,除了睡眠环境不佳、身体不适等普遍因素外,还有可能是渴、饿、冷、热、缺钙、腹胀、出牙等等外在因素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解决下吧:

宝宝夜里总是哭是不是被吓到了(宝宝夜里哭个不停)(1)

Q1:宝宝为什么会哭?

要提醒妈妈的是:哭闹或烦躁不安时可采取轻拍或抚摸孩子,或给他喂奶和喝水,可使宝宝重新入睡。不要马上又抱又哄,这样会恶性循环。以下是宝宝晚上哭闹的9种原因。

1、长牙期的疼痛

提醒您注意的是,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有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吵。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引起的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

建议: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2、憋尿而哭吵

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随哭吵。

建议:解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喝水,否则,入眠后半小时~2小时之间,宝宝会解尿3~4次。如果您掌握了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憋尿引起的哭吵。

3、小宝宝的鼻塞

有经验的妈妈会发现,小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宝宝。宝宝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

建议:要学会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4、注意夜间温度

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得过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吵。

建议:控制室内的温度,便于宝宝安静入睡。

5、空气中的刺激物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吵。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

建议:让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用痱子粉、驱蚊花露水等,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清新。

6、感冒

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吵。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建议:这时多给宝宝喝热水,喝新鲜果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减轻鼻堵的药物。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宝宝。

7、发烧

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

建议: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给宝宝尽早的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8、父母、照顾者的情绪变化

如果是与宝宝接触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妈妈,情绪不稳定,比如生气、沮丧、失眠、紧张和焦虑等,往往也容易“传染”给宝宝;如果有家庭关系变故、人员之间冲突或者搬家等情况,都会使孩子处于情绪紧张状态,因而哭吵。

建议:希望所有看护宝宝的人,爱护宝宝,不要把不良的情绪变化“接种”给还不懂事的小宝宝,影响宝宝一生的心理发育。

9、过分的活动

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抑制功能较弱。所以如果白天受到过强的刺激或晚上睡前有过过于激烈的活动,都会使宝宝在睡眠时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发在睡眠中的突然哭闹,似做噩梦一般。所以,

建议:注意在睡前不要让宝宝活动过多,使大脑兴奋性过高,以保证宝宝有一个好的睡眠。

宝宝夜里总是哭是不是被吓到了(宝宝夜里哭个不停)(2)

Q2:如何预防宝宝晚上哭闹?

了解宝宝晚上哭闹的原因,确保宝宝的睡眠时间,并规律宝宝的作息时间安排。到点就要哄宝宝入睡,逐渐掌握宝宝的睡眠时间规律,避免宝宝是因为感到困倦而哭闹。二来,避免他睡前太兴奋。如果入睡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就容易导致睡眠不安。

宝宝夜里总是哭是不是被吓到了(宝宝夜里哭个不停)(3)

Q3:作为成人,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率先带领孩子走出这种恶性循环:

  • 理解接纳孩子。孩子不是有意与父母作对,只是情绪反应模式有天生的成分,又因年龄尚小还没有能力控制。孩子边说“妈妈别打我,我听话,我再也不哭了”边哭,正反映了这种无力又无奈的状态。如果孩子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而挨打或受惩罚,只会感到更加绝望,变得更加压抑。事实也表明,家长的冷淡、批评、责打并不能让情况好转。
  • 调整情绪,温和包容。父母的情绪极大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是烦躁的、不耐烦的,孩子会更烦躁;如果父母是温和的,孩子才能慢慢平静下来。父母在孩子半夜哭闹时,应该保持温和的态度,用舒缓、低沉的声音耐心地回应孩子:“妈妈在呢……妈妈会带你出去玩,但是要在天亮以后,因为妈妈也害怕黑天呀……”当然,父母也不是完人,如果感觉实在做不到,可请其他家人帮自己分担一二,或者学习一些情绪调控、自我减压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做运动等。父母转变了,孩子才会发生转变。
  • 找准孩子的需要。行为需要驱动。从孩子的话语中(“妈妈抱抱我”、“妈妈(带我)出去玩”、“妈妈保护我”),可以看出孩子非常需要妈妈的陪伴,非常想出去玩,因感到恐惧非常想得到妈妈的安慰。这些需要基本上都是合理的。可能正是由于长期得不到满足,孩子白天情绪就不愉快,到了晚上更是以半夜哭闹这种极端又无效的方式反复表达需要。
  • 恰当引导孩子。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以获得安全感、想出去玩、不会有恐惧感,父母可以这样引导: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暂时放下所有琐事,全神贯注地与孩子互动,这样比每天在孩子身边若即若离地忙自己的事更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和安全;调整日常生活安排,适当增加外出时间、增大运动量,对于精力充沛又渴望游戏、交往和新鲜刺激的孩子来说,长时间呆在家里是非常无趣的;告诉孩子“人人都会害怕”,多问问孩子“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战胜害怕呢?”,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实践,比如,一起读关于勇敢和克服恐惧的绘本、自编故事、鼓励自己的画;鼓励孩子做他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和勇气,提高独立性和自主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