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

经常有考生咨询:“老师,我怎么才能提高申论材料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呢?怎么快速找到题目的答题要点呢?”,通常给考生的回答都是要拿历年真题来多读多练。

不是说模拟题就一定不好,但是绝大多数模拟题是达不到申论试卷的出卷标准的。当然了,多读多练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深究。

给定材料的阅读,是作答申论试卷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我们能否快速准确的找到给定题目的答案要点,关系到我们最后的分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到底该如何来操作申论材料的阅读呢?具体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考生,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1)

审题前置

【错误做法】很多考生在开始作答申论试卷时,直接就开始从头到尾漫无目的的阅读给定的材料,结果材料是阅读完了,时间也花费了,但是什么收获都没有,做了无用功,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正确做法】在阅读给定材料之前,作为一个考生我们要做的是审题,直接翻到题目部分,认真审题。具体到审题这个环节,我们又要从材料范围、主题词、设问角度、特殊要求、字数、问数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材料范围

通常,申论题目的材料限定范围决定了该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申论题目给定的材料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

根据式、结合式

如果作答时遇到这种类型的材料范围,则说明该题较为容易,答案要点的出处比较明确。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去找如下关键词

根据给定材料A…,则说明本题的答案要点一定来自材料A。

结合给定材料B…,则说明本题的答案要点一定来自材料B。

材料A中提到…,请结合给定材料B写一份倡议书。则说明本题的答案要点来自材料A和材料B。

【例】请你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4的基础上,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困难?(2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表述简明;不超过 300字。

根据前述逻辑,我们可以判定该题目的答案要点,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主要困难”一定只存在于资料3和资料4。所以在作答本题时,我们完全可以抛掉其余部分的资料不管,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两则材料上即可。

2

提到式

这属于相对而言稍难的一类题。其题干特征如为:给定资料2中提到…,只要遇到题干中有这样的说法,即说明该题的答题要点不止来自资料2,但主要要点会来自资料2。

【例】给定资料2中划线句子中写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表述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对上题中这句话的具体理解,其答案要点应该主要集中在资料2,但并不局限于资料2,在其他给定资料中可能同样存在。

3

不提式

所谓不提式,指的是题干不给出该题作答的参考材料范围。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是大作文题。大作文题通常立足于整个材料的主旨,所以不给出材料范围很正常。

其二是非作文题。对于非作文题,如果没有给出材料范围,我们在作答的时候就需要重点关注其他非作文题未涉及到的材料。

【例】(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A市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B市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方面的值得借鉴的做法。

(三)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XXXX的看法。

对于例题中的第(三)题,并没有给出相应的材料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重点关注除给定资料1和资料2之外的其他材料。其答案要点要到其他材料中去找。

主题词

所谓的主题词,指的是申论题目所针对的“客观对象”,也相当于题干的中心词。下面举例说明:

【例1】请你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4的基础上,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困难?(20分)

【例2】给定资料2中划线句子中写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例3】假如给定材料中所提的G省政府要组织一次“关于G省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讲座,如果你是该省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材料5-6所提供的信息,拟写一份演讲提纲。(25分)

在上述例1、2、3中,下划线标出的即为该题的主题词。我们在阅读材料时需要紧紧围绕该主题词来寻找答题的要点。

此外,在审主题词时,我们还要注意关注主题词前的“时空限定词”。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没有对“时空限定词”引起注意,最终偏离采分点而失分。

【例】(2012国考副省级)给定材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上述题目我们通过审题可以找到其主题词为“社会生活的问题”,但是在该主题词之前,有一个限定词——市场经济背景下。如果材料中给出了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很多考生可能就会掉到这个陷阱里去,所以一定要注意。

设问角度

设问角度指的是题目具体的问题指向,设问角度决定题型,题型则决定该题的答题逻辑。申论题目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非作文题和大作文题两大类。(注:2020年国考出现了未考大作文的情况,这也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出现这种意外。)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非作文题的设问。

根据设问的不同,我们将申论非作文题分为: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分析启示题、概念解释题、应用文题、综合分析题等。具体如何来判断以及各类题型的答题逻辑是什么,我们会在后续讲解每一类题型的作答框架时做详细的分析讲解,在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可。

特殊要求

所谓的特殊要求,主要是针对答题的内容(即最终落在卷面上的答案)而言。对任何一道申论题目而言,在作答时都会有对应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分为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一般要求:指的是格式等常规要求,通常跟题型相呼应。例如在归纳概括题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准确、全面、有条理”等要求。在对策题中可以看到“有针对性、可行性”等。

特殊要求:对答题内容有特殊要求。

【例】给定资料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 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我们看一下该题作答要求中的这句话——“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这就属于内容上的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答案中如果没有把该人物对应的精神实质明确写出来(如雷锋——为人民服务),肯定会被扣分。

字数

在作答申论题目时,很多考生都会关注该题的作答字数要求。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句:不要关注字数。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字数在我们真正写答案时并不太可控。那给出的字数要求有什么用处呢?在这里我们给出三个注意要点:

1.将字数一律折合成行数

2.行数和答案要点数成正比例关系

3.答案要点数围绕行数上下最大浮动2

该怎么来理解上面这三句话呢?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根据背景材料1-4,总结概括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概括全面具体,条理清晰,表述简明;不超过200字。

1.字数折合成行数。通常申论的答题卡是25字/行,如本题要求200字,则为8行。

2.行数和答案要点数成正比例关系。如本题一共是8行,则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本题的答案要点数为8个或为4个。

3.答案要点数围绕行数上下浮动2。有时候会出现例外情况,比如本题行数是8行,也可能存在材料阅读完之后发现要点数是10个,或者只有6个。但是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是少数,因为我们还要考虑题目的分值,通常要点的分值是平均的,如果不能平均,说明要点数不准确(假如本题分值10分,找到6个要点就发现分值没法平均)。如果发现要点数远远多于行数,就要注意将同主题词的要点适当进行合并。

问数

申论题目通常只有一问,但是部分题目会出现一题多问的情况。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细心。审设问数的目的在于明确我们的答案是否需要分段写。大家要牢记一句话:问数决定段数,有几问至少有几段。

通常情况下,我们给出的参考建议是:

1.段数是问数的绝对值。(即有几问就分几段写)

2.要求300字以上的题一般建议分段。

【例】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精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细看上题我们就发现,看起来是一道题,但是其中却包括两问,一是要解释什么是技防,二是要解释什么是人防。在这种隐含两问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将两个词的含义分段撰写。本题150字,6行,平均下来一个词的解释占3行。当然大家在作答的过程中也要做到灵活应变,不能生搬硬套。如果发现分段撰写可能格子不够,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在写完“技防”的解释之后,空2格,然后在接着写“人防”的解释,从而保证答案的清晰明了。如果格子明显充足,那么就请分段写。

以上就是申论材料阅读时所要完成的三个任务中的第一个——审题前置的主要内容。但俗话说的好,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相信通过阅读大家已经知道了审题时的具体要求,但能不能审得又快又准,就需要大家平时多利用往年的真题来练习审题。另外,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将审题的结果书写在草稿纸上。在这里给大家一个书写审题结果的参考范本。

【例】(一)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精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审题结果书写:

(一)② K1=技防,K2=人防 6

具体含义如下:其中②表示本题的答案要点出自资料2中。K表示的是主题词,K1,K2表明本题有两个主题词需要解释。6表示将150字转换为6行,可以猜想本题的答案采分要点应该在6个左右。有了这个方向之后我们在具体读材料提炼要点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如果通读完给定资料2你发现只找到2个要点则说明肯定没有找全,如果找到9个点则说明多了,需要合并要点。

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书写方法用往年的真题(再次强调一定要用真题,不要用模拟题)来做审题练习,注意一定要养成将审题的结果写在草稿纸上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采分点找全,答题不至于偏题。正常情况下,通过10套左右的真题来练习,大家审题的速度和质量一定能够有一个质的提升。

在审题结束之后,我们就需要根据审题的结果,结合题干给定的材料范围来认真阅读材料,并在阅读的同时勾画或提炼出该题的答案要点——这是申论材料阅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几则历年的真题材料来给大家做具体示范讲解。

提炼要点

01

什么是要点

申论答题立足于要点,要点则来源于给定材料。但给定的材料为了说清楚具体事实,往往在内容上表述得非常详实,有时还会列举相当多的事例。

因此,作为考生,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对这些详实而具体的内容进行提炼,用简洁的语言誊抄到答题卡上——这也是申论题为何会限定答案字数的缘由。因为它考查的就是考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的能力。既然要提炼答案要点,那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被称之为要点?

要点:指的是对材料中某一层次(不是一段)内容的意思概括。

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为什么强调是一层次而不是一段?下面看两个例子:

例 1

假如材料A只有一段文字,其内容结构如下。

前半部分:论点1 事例/数据/故事。

后半部分:论点2 事例/数据/故事。

例 2

假如材料A共有四段文字,其内容结构如下。

段1:S省在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医务工作者。

段2:医务人员A事迹介绍。

段3:医务人员B事迹介绍。

段4:医务人员C事迹介绍。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述例子中。例1的材料分别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内容,据此我们能够提炼出2个要点。而在例2的材料中,除段1外,其余的三段材料都是在描写医务人员的事迹,是对段1这句话的具体描述。因此我们只能提炼出1个要点。由此可见,申论试卷中的给定材料不可能刚好都是一个段落一个要点。

02

要点的常见分类

在申论的给定材料中,常见的要点按照其性质(正面/负面)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好现象、原因、意义(正面)

2、问题(坏现象)、原因、危害(负面)

3、对策【政府做法、学者建议、群众期望、国内外经验教训】(正面)

【注】之所以对策为正面,是因为对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

依据其性质,我们在勾画的时候还应该对其进行区别。在这里给大家建议一种常用的勾画要点的方法——双线法。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性质的要点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线条(直线、波浪线)来做区分,其中正面在勾画时画波浪线,负面的画直线。即:

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2)

【注】大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进行区分,比如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其他类型的线条,或者用3种(不建议超过3种)不同的线条来区分均可。这样做是为了在誊抄答案的时候更加清晰快捷。

接下来我们用两个小练习来帮助大家熟练判断是该画直线还是波浪线。

【练习一】

1、请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失败”的原因。(失败原因——负面:直线)

2、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安澜原因——正面:波浪线)

3、请总结H县乡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成功经验——正面:波浪线)

4、中央统一指挥协调,兄弟省份齐力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全面胜利。(做法=对策——波浪线)

5、困了累了,喝脉动。(做法=对策——波浪线)

【练习二】

请你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4的基础上,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困难?(20分)(困难=问题——负面:直线)

03

要点的提炼方法

了解了要点的概念和分类,那具体该如何来提炼要点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提炼要点的方法。

首尾阅读法

顾名思义,就是要关注材料开头和结尾位置的内容。具体来说:

假如申论试卷一共给出了8则材料。

(1)如果是以整套申论题的材料为单位,就要重点关注首则材料(资料1)和最后一则材料(资料8)的内容。

(2)如果是以一则材料(如资料1)为单位,就要重点关注资料1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3)如果是以一段材料(如资料1的第1段)为单位,就要重点关注该第1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4)如果是以一句话(主要指比较长的句子)为单位,就要重点关注该句话的第一个逗号之前和最后一个逗号之后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用一段材料来示范讲解。

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3)

大家认真阅读一下上述材料就能够发现,我们能够在这段材料的段首找到一个问题要点:(1)沿途史籍对丝路历史文化记载失真颇多。段尾找到一个对策要点:(2)要还原“丝绸之路”真实历史,宣传“一带一路”的和平本质。

关联词阅读法

关联词阅读法主要用于去寻找一段材料中间位置的内容中所包含的要点。如果想要快速准确的提炼出这些处于段落材料中间位置的要点,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特征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表强调语气的特征词

A:转折——但是、然而、而、尽管如此、可

B:强调——更/更为重要的是、本质上、事实上、甚至

(2)表结论的特征词

A:总结——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一言以蔽之

B:因果——因为、所以、因此、导致

(3)表引出观点的特征词

A:说、称、发现、表示、强调、指出、《》:“”(通常会在后面的话中提出某些观点)

B:建议、应、该、必、须、需、要 (一般引出对策)

(4)表并列的特征词(前面是要点则后面一定是要点)

A: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B:同时、并且、此外

C:分号(;)

对于上面的这些特征词,大家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只需要平时多练习做题,自然很快就能够把握准确并快速识别出。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只就其中部分特征词来举例说明。

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4)

上述材料中,大家可以看到加粗的三个特征词:但、而、需要。其中“但、而”引出了问题要点,“需要”则引出对策要点。当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看到类似的特征词时,可以用笔画一个圆圈标记出来,帮助提醒自己这个位置存在要点。

主体阅读法

主体阅读法的使用是有限定范围的,主要是针对一些案例型的材料。申论题的答案要点,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直接从给定材料中勾画出原句。但不是所有的要点都会这么直白的呈现给我们,否则就无法体现申论题的难度。通常,一篇7000字左右的申论材料,正常情况下其要点大约有40个左右,其中37个左右会比较直白的呈现在材料原文中,剩下的2-3个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归纳提炼。因此,当遇到这种案例型的材料时,考验我们归纳概括能力的时刻就到了,这些材料并不会用原文直白的告诉我们要点是什么,它“犹抱琵琶半遮面”,需要我们自行归纳提炼。

所以,当我们在阅读申论材料时,就应该要有这样一种心态——不画线就旁批(反之能画线就不旁批)。意思就是如果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一大段的材料都没有出现任何要点,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一下这段材料是不是案例型的材料。如果是,我们就需要对该段材料隐含的要点进行提炼,并用笔在这则材料的边上批注出来。

那具体该如何去把这个隐藏的要点提炼出来呢?这就需要运用主体阅读法的要点提炼公式:

主体 环境(条件) 做法 结果

该公式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主体和做法,这也是在誊抄要点时必须保留的要素。如果遇到答题格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省略掉环境(条件)和结果这两个要素。各个要素的具体含义如下:

(1)主体:材料中的行为人——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也可能是组织或机构。

(2)环境(条件):指行为人处于什么样的场景或者背景、什么样的条件下。

(3)做法:行为人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措施。

(4)结果:行为人的做法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下面我们就以一则材料来讲解其具体的使用。

【例】万众瞩目的武广高铁宣布于2009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开行世界上最先进的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武汉至广州实现3小时到达,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进入新阶段。然而随之公布的全程最低票价490元,并停运多列武汉和广州之间的普通列车,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部分网友表示接受不了如此高的票价,并认为“被高速”了。

问题:请用一句话来解释什么是“被高速”。

首先我们看材料第一句话,精简一下主干就是:武广高铁开通运营。

第二句话在说武广高铁的意义。

第三句话在说停运了武汉和广州之间的普通列车,引起了网友热议。

把这三句话的意思串起来,就能明白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要素了——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条件)停运了武汉和广州之间的普通列车(做法),进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结果)。我们发现缺了最重要要素——主体。思考一下,这件事情是谁在做呢?很显然,联系常识我们就知道是铁路部门。所以最终的答案如下(括号内部分的内容可以省略不写):

被高速:铁路部门(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停运武汉到广州之间的普通列车(引发网友热议)。

04

比较阅读法

与主体阅读法一样,比较阅读法也有其适用范围。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数据型(定量描述)的材料。如果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遇到大段有关统计数据方面的材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需要从这些统计数据材料中提炼要点。

当然,前面我们所说的阅读材料时的心态——不画线就旁批,在这里同样也适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阅读这些统计数据材料时(可以跳过数据部分不读,重点去关注数据前后文字集中区域)能够画出直线或者波浪线,那就不需要考虑提炼要点的问题,反之则有可能需要自行提炼要点。

数据型材料的要点提炼公式为:

数据主题词 定性描述(大小/多少/高低…)

这个公式稍微有点抽象,我们通过几个小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例】1、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大型基础设施的寿命不得低于100年。但是在A省某市,该市的市图书馆修建不到5年就被拆除掉了。

2、据统计,十年前在我国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到58个,而在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只有3个不到。

3、根据调查,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中小学在职教师中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比已经高达40%,而在西部地区,这一比例仅仅只有3%。

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上述三个数据型材料。

第1个材料中有两个数据100年和5年,其主题词分别为大型基础设施和市图书馆,而市图书馆本身就属于大型基础设施,因此可以统一为大型基础设施。大型基础设施怎么样了呢?——不到5年就被拆除了,这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寿命不得低于100年。对比之下,可以得出——A市有大型基础设施(主题词)寿命达不到法律标准(定性描述)。

第2个材料中的核心数据是58个和3个,其主题词均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较两个数据,东部58个明显多于西部3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十年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词)东多西少(定性描述)。注意,有些考生可能会在描述的时候使用诸如“不平衡”这样的词,这种表述是非常不准确的。在对主题词进行定性描述的时候,界定范围一定要准确清晰,如果使用“不平衡”,它带有两层意思,可能是东多西少,也可能是西多东少,这样就产生了歧义,最后被扣分处理。

第3个材料中的核心数据是40%和3%,其主题词是博士学历教师,比较两个数据,东部地区的比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小学在职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主题词)占比东高西低(定性描述)。

以上就是我们在阅读申论材料时提炼要点的四种方法,其中最后两种方法的使用频率相对来说较低,有时候甚至用不上。因此大家要重点掌握好前两种方法,同时辅以大量的真题加以强化练习,这样我们在考场上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在我们阅读完一则材料之后,材料中的要点此时已经被我们用不同的线条(直线/波浪线)标注出来。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将该则材料中找到的要点誊抄到答题卡上了呢?请不要着急,因为有时候一道题的材料范围可能不止一则材料,我们还需要继续阅读下一则材料,而且下一则材料中有些要点可能还与前一则材料中的要点——意思相同或主体相同,这时就需要将这两个要点进行合并。但是在我们继续阅读下一则材料之前,请记住我们还有一道重要的工作要做——颗粒归仓。

所谓颗粒归仓——指的是我们在找到要点的同时,需要在该要点的边上标注上该要点回答第几题。如果该要点回答第n题,就要在该要点旁边标注上n(即“标题号”)。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同样存在不同的两道题共用一则材料的情况,这样就能避免混淆。所以,请牢记——读完一则材料不“标题号”不允许进行下一则材料的阅读。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以前面的例子为例,将我们所讲解的阅读材料时的三个环节的工作——审题前置、提炼要点和颗粒归仓完整的给大家做个示范。

【例】题目:(二)请你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3-4 的基础上,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困难?(20 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表述简明;不超过 300 字。

审题结果:

2、34 K=“一带一路”的困难(问题) 12

资料3

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你不能错过的申论干货)(5)

通过审题,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本题的答案要点主要来自材料中画直线的要点——因为题干要求概括困难,困难也就等同于是问题,问题是负面的,画直线。而通过提炼要点和颗粒归仓两个环节的标注,我们在誊抄答案要点时,直接找到材料中标注题号为2,且画直线的点,整齐的书写在答题卡上即可。

至此,有关申论材料阅读方法的所有内容给大家介绍完毕。《论语.学而》有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领悟好阅读申论材料的本——即以上给大家介绍的方法和技巧,然后挑选上10来套历年的申论真题来强化训练,最后形成自己的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