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金寨县斑竹园镇打造红色小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近年来,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围绕红色旅游不断探索实践,利用自身红色文化资源,积极融入大别山红色旅游体系,初步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为辅的“红色小镇”品牌。自该镇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大别山红色小镇”以来,以红色基因为主线、绿色生态为底蕴、红色文旅为主导、绿色休闲为配套,创新智慧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体系,以红旅融合发展的脉络,讲述红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别山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基地。

红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金寨县斑竹园镇打造红色小镇)(1)

小朋友参观红色“先锋馆”。

整合资源,全力打造红色小镇

据了解,斑竹园镇位于金寨县西南边陲,鄂、皖两省交界处,交通便捷,是一个集老区、山区、红色地区于一体的山区重镇。这里红色资源丰富,诞生了安徽省境内第一支红色队伍,走出了徐立清、漆远渥等开国将军,周维炯、漆德玮等2000 多名革命烈士载入史册。小镇保存了大量红色遗址,立夏节起义烈士纪念园、红檀树会师广场等已列入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那么,斑竹园镇在建设红色小镇、助力乡村旅游的征途上,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做法呢?

整合资源,全力打造红色小镇。首先是规划布局先行。该镇根据镇总体规划,先后编制了《斑竹园镇乡村旅游概念规划》《金寨县立夏节起义烈士纪念园景区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力求打造功能完备、设施全面、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小镇和大别山生态旅游小镇。

其次是区域特色鲜明。以集镇为中心的旅游服务中心,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中心轴,逐步打造形成以东北部王氏祠村为中心,以天麻、灵芝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的养生体验旅游区;以金山村美好马河开展的特色农业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以东北部大别山天堂寨景区为依靠的户外运动旅游区;以沙堰村、漆店村的油茶基地为核心开展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农业观光旅游区。

再者是塑好形象符号。结合斑竹园红色文化故事,在斑竹园风景道入口选址建设大型雕塑,对周边景观统一规划设计,既传承独特革命红色记忆,又体现新时代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斑竹园镇对外推广的一个形象符号。

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设施建设

全面梳理,深入宣传红色文化。首要工作是记录红色历史。斑竹园镇组织本地镇志编撰专家,邀请权威人士指导,全面梳理斑竹园镇革命斗争辉煌历史。开发红色课程,邀请县委党校专家来镇指导,结合本镇红色文化资源,共同开发红色精品课程,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宣传培训,为县内县外现场红色教育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组织人员开展斑竹园镇红色故事、老红军事迹、烈士事迹搜集活动,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典型事迹。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斑竹园的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红色故事。

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设施建设。先从全面修缮文保旧址入手,对红11军32师成立旧址(朱氏祠)、刘邓大军刘伯承驻地旧址等6处红色遗址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建成省、市、县三级党校现场教学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200平方米会师广场,与红11军32师成立旧址连成一体,红色氛围更加浓厚等。其次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新建2500米的“红军栈道”和75米的“红军吊桥”,贯穿立夏节起义烈士纪念园、红11 军32 师成立旧址和会师广场,形成独特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红色“先锋馆”,将徐立清等7位将军事迹列入馆中,为后人讲述红色“先锋”故事。加快道路、街道、供水、供电、亮化等硬件设施配套。推进停车场、加油站、商超等生活服务配套。完善旅游宾馆、餐饮服务点、旅游购物商贸城、休闲娱乐场所等旅游功能服务配套。

红旅融合,打造红色旅游示范

在发展红色研学教育上发力,目前已接待200 余批共五万余人接受红色体验训练。

据悉,该镇在红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做好空间规划、做大旅游框架方面,加大推广力度、营造宣传氛围方面,以及创新推广方式、提升小镇形象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斑竹园镇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融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培育红色文旅产业,开辟红色教育、生态观光、健康旅游、农副特产等产业综合体,配齐接待、住宿、餐饮、商贸等各类旅游基础设施,修缮了朱氏祠、立夏节起义烈士纪念园等国家级和省级红色文化遗址6 处,建成了可一次性承接1000 人的红色教育基地,发展旅游类企业和个体户300 余家,康复灵牌灵芝孢子粉、立煌牌生态有机茶、天堂山牌山茶油等一大批农副产品逐步被市场认可。仅2021年,小镇接待游客量就高达40万人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编辑 张大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