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想挑起大战(老子要你娃死得棒硬)

小鬼子想挑起大战(老子要你娃死得棒硬)(1)

这几天我在心脏病医院陪我妈,百无聊赖的时候,打开电视,调出壮士出川入战场,看那帮纯爷们嗷嗷叫着杀小鬼子玩。

陪床是个无趣的事,我一个大老爷们,栓驴一样的定这里,倒个水买个饭,机械而呆板,就像睡不着觉时候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的数来数去没完没了,总觉着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壮士出川》还真是一部热血剧,这帮子四川兵从淞沪会战下来到了山西战场后,他们在小鬼子眼里连瓜怂都不算,甚至鬼子指挥官觉着连游兵散勇这样光荣的称呼川军都不配。

所以川军需要为自己正名,川军从来不怂。川军需要几场硬仗,让小鬼子们永远铭记,在川军面前耀武扬威那纯粹是扯把子,几老子爬一边去!

正是小鬼子们对川军的羞辱和蔑视让川军从上到下立誓“杀不尽鬼子不回乡”,四川人容不得半点被轻视,任何的轻视都需要对方付出沉重的代价。

小鬼子想挑起大战(老子要你娃死得棒硬)(2)

来自小鬼子的蔑视更加令川军义愤填膺,在打架斗殴的历史上,都是川人指手画脚,由不得别人掌控节奏。

于是在山西贫瘠逶迤的大山里,双方开始撵兔子战术,先比武器,后拼刺刀。一旦双方近距离肉搏了,从小到大都是莽莽青山郁郁竹林中的主人的川军优势立显。

当时因为这或那的原因,军队的补给不到位,川军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武器——大刀。所以,每一个川军士兵的背上都插着一把大砍刀,这成为了当时川军走遍天下的标志。

小鬼子想挑起大战(老子要你娃死得棒硬)(3)

近战我还是觉着川军的大刀使起来顺手,砍削剁劈划扎刺七种功能完美覆盖了小日本三八大盖上那把明晃晃的刺刀。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川军的大刀不长不短不轻不重,那尺寸简直就是近战武器中最精致的黄金分割。

当时坐镇山西的阎老西对那些在自己地盘上帮忙打鬼子的外来队伍并没有善意,所以川军尽管抛头颅洒热血,可抠搜的阎老西说好的武器配备从不到位,经常弹尽援绝的川军最后为了活命只好拔出背后的大刀。

说什么人人一把开山刀是川军的标配,可谁能理解汉子们不得不背上冷兵器的苦楚?

到处都是政治。

但导演有点烦,每一轮战斗结束,他不让川军打扫战场,就那么放着小鬼子的那些好东西不屑一顾,一个个穷酸装大户。

这一点我很不理解,缴获小鬼子的东西拿来打小鬼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什么不呢?

至少饿的前胸贴后背的川军们从小鬼子兜里抹点干粮香烟卷子还有罐头等的,是顺理成章的,是取之有道的。

为了安全小鬼子的武器不乱用我试着去理解,但小鬼子的清酒不屑喝,小鬼子的军粮不去吃,那就有点瓜娃子的憨怂了。

为什么导演非让川军哪怕两手空空也不拿起鬼子的武器呢?

百思不得其解,也就不刻意去解读了,毕竟导演有导演的理由,或许是为了煽情需要,穷也要穷的光棍。

当年义和团的教众头缠红头巾,光着上身,喝上辣椒水,跳着八字舞,就敢在英国佬的排枪面前大叫着“刀枪不入”一个不剩的死光光,那时候,英国佬就是不信义和团那一套装神弄鬼。

那一次从多个方面的同步打击去看,英国佬一定会打到义和团服为止,别看它嘴硬,从综合实力的对比上,哪一点其实都还不配作为对手。

川军个个是汉子,实力完全没问题,而出于战略考虑,连导演都不轻易给它认怂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