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

“日日是好日”

“爱是爱最想要又最缺乏的”

“美是事物在无概念状态下的显现”

......

近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

做客CCTV3,为我们带来一堂

生动有趣、充满哲思的美学课

从《父亲》到《五星出东方》

从《酒狂》到《庄子·齐物论》

彭锋教授如何以经典艺术作品为载体

感悟人生哲理、体悟哲学智慧?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艺术清单”看看吧!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

1 《父亲》:一种沧桑但强劲的力量

“我是跟我爷爷长大的,这个形象特别像我爷爷,所以它能够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2)

油画《父亲》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是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美术作品。1980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年级学生罗中立以精微的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位普通农民饱经风霜的形象,作品以巨幅的尺寸、惊人的细节、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朴实的情感力量,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成为我国当代人物肖像油画的里程碑。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3)

彭锋细致地讲解了这一油画作品的艺术特点。《父亲》是中国人画的第一幅“超级写实”的作品,也叫“照相写实”。这幅作品创作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艺术家还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照相写实技术,因此这是一幅结合了照相写实和古典油画风格的作品。

“这幅画上有汗珠、有皱纹,这些都是照相写实技术,但是眼睛没有画清楚,是在阴影当中的,这就是古典油画的方法。比如《蒙娜丽莎》,眼角和嘴角也都是阴影。为什么要用阴影呢?有阴影的地方,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想象力去补充它的轮廓,所以它会给我们的想象力更大的空间。总而言之,这一系列设计使这个作品与众不同,成了中国当代艺术里面的一幅杰作。”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4)

《蒙娜丽莎》

《父亲》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一位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它是一幅典型的乡土写实主义作品,表现了画家罗中立的乡土主义情怀,是作者对本土文化和艺术的坚守与挑战。彭锋提到:“这幅作品原来叫《我的父亲》,后来吴冠中先生建议改成《父亲》,《父亲》比《我的父亲》更有力量。”

彭锋说,他每次看到这幅作品,都会站在前面不动,看很长时间,为之深深打动。这不仅因为他的专业是美学研究,这幅作品是他的研究对象,更因为这幅作品唤起了他的童年记忆。

“我会想起我爷爷,因为我父亲在很早的时候去世了,我是跟我爷爷长大的,这个形象特别像我爷爷,所以它能够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如果当时我没有考上大学,我今天跟这幅作品上的形象一模一样,所以人生有很多偶然性。我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天才,我还不相信灵感,尽管我是做艺术的,我只相信一个,就是勤奋。只要有了勤奋,你就能改变你的命运。”

2 《五星出东方》: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成功案例

“这部舞剧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古典舞不仅是我们身体的运动,其实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承载。”

舞剧《五星出东方》是以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题材创作的。舞剧讲述了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作品通过艺术化创作处理,以舞剧的形式让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舞台上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5)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6)

舞剧《五星出东方》

尽管这部舞剧刚刚问世一年,但彭锋特别喜欢它。“它的舞蹈中借鉴了很多陶俑的造型,这个舞蹈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典舞不仅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运动,它其实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种承载。”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将传统文化的当代化作为自己的使命,而这个作品的“火爆出圈”,恰好是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成功案例。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7)

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员王璐在节目现场表演了舞剧《五星出东方》选段《锦绣》,并向观众介绍了这一舞剧的妆容、服饰、动作等方面的特色。彭锋谈到,这一舞剧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关:

“舞剧要排得大家都喜欢看是有难度的,但这个作品特别受欢迎,基本是一票难求。它结合了古典舞的优雅和一些幽默的成分,因为它的题材是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活,对于我们中原地区的观众来说,它有些动作会显得很幽默,它将这两点结合得特别好。”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8)

王璐表演舞剧《五星出东方》选段《锦绣》

3 《酒狂》:艺术是阮籍的心灵慰藉

“从这个乐曲中可以看到阮籍内心的挣扎,他需要一种心灵的慰藉,他的艺术对他来说起很重要的拯救的作用。”

古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阮籍生活在魏晋初期,曾经担任朝廷官员,他怀有政治抱负,但魏明帝死后朝内动荡,只能放弃。阮籍经常寓情于酒,乐曲通过描绘混沌、朦胧的情态,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9)

彭锋对这一乐曲的喜爱,主要来源于对阮籍这个人的理解。他认为,阮籍放荡不羁,饮酒纵放,但面对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内心怀有深沉的苦闷。“从这个乐曲中可以看到阮籍内心的挣扎,他需要一种心灵的慰藉,他的艺术对他来说起很重要的拯救的作用,艺术的功用能够保证阮籍是一个高士。但他是一个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真实的人,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用他的艺术来达到平衡。”

节目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林晨,演奏了这首古琴名曲《酒狂》。林晨从古曲的角度,彭锋从美学的角度,分别为大家解读了这神秘的曲谱。“青春艺享团”的同学回答了主持人关于古琴的提问,一问一答中,我们听到了美学专家对千年古曲的独到见解。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0)

林晨表演《酒狂》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1)

4 《庄子·齐物论》:“物”齐之外还有“人”齐

“齐物”就是要把万物看成是平等的,但万物平等并不等于万物都是一样的,而正是因为万物都是不一样的,它们才是平等的。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2)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文章主要论述万物齐一和是非相对,集中涉及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论问题。

彭锋认为,“齐物”就是要把万物看成是平等的,但万物平等并不等于万物都是一样的,而正是因为万物都是不一样的,它们才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来讲,“齐物论”是“同样的不一样”。“不一样”指的是每个事物的太小、风格不同,“同样”指的是它们的境界都是同样的。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3)

国家大剧院演员罗巍朗诵《齐物论》

彭锋还谈到,除了“物”的齐以外还有“人”的齐,是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齐的,每个人生阶段的意义都是自足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齐物论”不仅把物弄平了,把人生每一个阶段也弄平了。

彭锋还与观众分享了他的美学感悟。“美是事物在无概念状态下的显现”“审美是自我在无身份状态下的逗留”“日日是好日”“爱是爱最想要又最缺乏的”……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在彭锋的解读中展现出深刻的意蕴和内涵,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4)

人物介绍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5)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出版《艺术学通论》《美学导论》《回归:当代美学11个问题》等学术著作15部,《艺术的语言》《景观美学》等译著7部,主编《国际美学年刊》(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第16卷。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6)

来源:央视文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吴纪阳、郭雅颂

排版:吴纪阳

责编:郭雅颂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7)

再见“大学堂”!记住北大最初的模样

只此青绿,北大入夏

恭喜同学们!通过北大论文答辩!

写一首歌,为最爱的北大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8)

北大清华的艺术(北大教授推荐的)(19)

一起走进彭锋的“艺术清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