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在2000年市值就高达上千亿美元,拥有全球最多的用户群体,并在2005年就收购了阿里巴巴39%的股权。那么这家企业是不是可以在未来的20年里躺着赚钱了?

而事实上,它在2017年就被威瑞森通信收购了所有的核心业务,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家公司就当年互联网行业的霸主——雅虎。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1)

从门户网站的鼻祖沦落到如今只剩一副空壳,连名字都被打包卖掉。雅虎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雅虎的发家过程说起。

1.雅虎的崛起

1994年,当时互联网已经问世了25年,网站已超过了2700个,联接的主机数高达220万。在科研、国防、通讯等领域发挥着惊人的作用。

然而当时的它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走进千家万户,因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当时的互联网有一个要命的缺陷——太贵!

不仅拨号上网要钱、访问数据库要钱,就连账号注册、信息检索都要钱。尤其是搜索,作为当时互联网最主要的功能,它居然是按次计费的。

这样的收费规则逼得无数用户只能通过筛选关键词来节省搜索次数,包括当时在斯坦福上大学的杨致远和费罗也深受其苦。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2)

于是,这两位高材生趁着教授休假的机会,使用学校的免费网络,把各种网站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放在一个索引上,做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门户网站——“杰瑞的网络指南”。

这一网站的问世在当时可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可以查信息、可以查网站,它就像是当时所有网站的目录一样,让用户可以在一个页面上解决所有的用网需求。

最重要的是,它免费

于是,无数的网民潮水一般涌向这个网站,并很快挤爆了学校的服务器。

校务找到了杨致远和费罗,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离开or把网站关闭。

经过简单的讨论,两兄弟决定拿上红衫投资的200万美金,创立了雅虎公司。

不到年底,雅虎日浏览量就突破了2000万人次。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3)

可是,怎么变现呢?

好多用户都是冲着免费过来,而且雅虎当初也把免费的口号打出去了,改口那不现实。

因此,雅虎借鉴了纸媒和电视台的智慧,创立了以精准的广告为主要营收方式的免费用网模式。

利用免费的平台换取数以亿计的流量,再通过流量吸引企业投放广告,通过高昂的广告费赚取高昂利润。雅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互联网生财之道,并为互联网的应用定下了免费、盈利和开放的三大基本原则。

仅仅一年,雅虎就成功地挂牌上市。当天股价就从13美元一路暴涨到了33美元,涨幅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单日150%。

到了1997年底,雅虎的日均访问量逼近了1亿人次大关,远超所有竞争对手的总和。

同时,雅虎趁势推出了新闻、体育、邮箱、论坛、游戏等诸多服务,占据了当时C端网络所有的生态位,在互联网行业表现出了垄断态势。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4)

2000年,雅虎的市值达到了1280亿美元。

我们知道,互联网是一个马太效应最为显著的领域。用户习惯一旦养成,就几乎不可能被破坏,新用户也将被源源不断的吸引到最大的网站上。

那么作为统治了互联网各个领域的行业巨无霸,又怎么会被昔日小弟逼到将全部资产悉数卖出呢?

2.雅虎的衰败

1997年,同样出自斯坦福的两位年轻人搞出了一段叫做“网络爬虫”的程序。它的功能是自动抓取特定网络信息,它的意义类似于今天的搜索引擎。

当时的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能得到这段程序,都势必会引起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

这一次幸运女神同样眷顾了杨致远。

在雅虎上市后,杨致远就已经是斯坦福的风云人物。两位学弟出于对这位学长的崇拜,在程序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就主动找到了杨致远,希望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他。

对于当时市值庞大的雅虎来说,以100万美元购下如此重要的程序,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白嫖。

然而此时的杨致远却不肯支付1分钱,并将两位学弟送了出去,这一送便是送走了半个时代。

而这两位打算出售“网络爬虫”的学弟,正是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5)

杨致远的举动在今天看来似乎难以理解,但著名的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在与杨致远进行了充分的接触后,讲出了杨致远拒绝“网络爬虫”的真正原因。

那就是杨致远始终认为搞技术挣钱太慢,他更信任的是融资和销售。

当时的互联网看似是蓝海,其实是一片泡沫,所有的富豪都在疯狂的往里面扔钱。在杨致远看来,只要保持行业龙头地位,依托融资和销售就能源源不断地赚取大量现金,没有必要在技术上花费太多的精力。

于是,以颠覆性技术起家的雅虎成了一个几乎纯靠商业模式和内容输出的公司。

1999年,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大量使用全新的程序和代码进行技术革新的时候,雅虎的员工居然还在使用手工的方式给成千上万个网站进行分类。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6)

此时的投资人们也似乎意识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巨大水分,纷纷撤资。

随着互联网行业泡沫的破裂,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雅虎市值接连暴跌,市值直接蒸发了90%。

即便遭遇如此巨大的打击,雅虎仍然在全球互联网行业中排名第一。

然而更多的危机也逐一暴露。

比如在多次的融资和股权更换中,雅虎的股份被华尔街大量把持。在2000年,作为创始人的杨致远和费罗才掌握了雅虎不到10%的股权。

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大股东们的意见始终难以达成统一,雅虎的CEO也是换了一任又一任。

这也导致雅虎的战略方向摇摆不定。今天搞搜索、明天搞娱乐、后天搞媒体,20年竟没有在一个领域搞出领先同行的运营模式,更不要提核心技术了。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7)

同时,这些CEO为了照顾各位投资人的利益,在各个决策阶段都会选择尽可能的节流,这也让雅虎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会。

比如,2004年雅虎想收购一家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公司,来助力雅虎中国的业绩。面对开价1.5亿美元的百度和开价1.2亿美元的3721这两位备选者,雅虎果断选择了更便宜的3721。

同年,雅虎想以30亿美金收购谷歌,谷歌还价50亿,被雅虎断然拒绝。

2006年,扎克伯格已经基本接受了雅虎以10亿美金收购Facebook的报价。可在临近交易前,雅虎突然把价格降到8.5亿美金,气的扎克伯格在董事会上当众撕毁了收购邀约。后来即便雅虎又将价格提到了10亿美金以上,扎克伯格也不肯再接受雅虎的收购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雅虎正式进入了下滑的轨道,再也未能翻身。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8)

然而在2008年,运气向来不错的雅虎决策层又获得了最后一次被救赎的机会。微软决定以44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当时市值仅280亿美元的雅虎。在雅虎首次拒绝后,微软又将收购价格提高到了500亿美元,可雅虎认为自己值更多的钱,然后又一次拒绝了。

2011年,雅虎因争权内斗以低廉的价格卖出了大量的阿里巴巴股票。

2016年7月,雅虎被美国通讯巨头Verizon以48.3亿美元收购,相比10年前的微软给出的价位已不到十分之一。雅虎也正式改名为Altaba。

2017年6月13日,美国大型通信企业威瑞森通信宣布,已完成对Altaba全部核心业务的收购,这意味着在互联网世界纵横了22年的雅虎正式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3.雅虎衰败背后的商业逻辑

雅虎的落幕让许多人唏嘘不已,可我们翻看雅虎的历史,却发现它的衰败并不冤枉。

它在行业的空白期成立,在风口期成长,把持着绝对的先发优势,连幸运女神都无数次地站到了雅虎一侧。

最终雅虎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以低廉的价格被收购的结局,究其原因还是雅虎的决策层犯了太多的错误。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9)

其一,战略举棋不定、业务多而不精。从蒂姆·库格尔到特里·塞梅尔,从杨致远到卡罗尔·巴茨,雅虎二十二年里更换了七位CEO,这让雅虎的战略反复调整,始终无法在任何一个领域深耕细作。杨致远在很早的时候就预言,在电商之外,社区、内容、搜索和个性化是未来互联网的四个战略核心,但过于分散的发力,却让雅虎在这几大领域分别输给了亚马逊、Facebook、tiktok、谷歌和苹果。

其二,无视核心技术、落后时代浪潮。虽然杨致远和费罗早在1994年就搞出了门户网站这样领先时代的技术,但这也几乎是雅虎在核心技术领域唯一的荣光。作为昔日最受投资者青睐的互联网企业,雅虎在1995-2000年间尝尽了金融和销售的暴利。这让雅虎的整个决策层对核心技术嗤之以鼻,先后在几次互联网的技术改革中固步自封。在谷歌等新兴势力崛起后,雅虎凭借人工去打压高级程序的行为,如同当年马车公司抵制汽车行业发展一样无力。随着技术差距的不断拉大,雅虎在后来的竞争中,无数次地遭到了其它公司的降维打击。

其三,决策层缺乏商业眼光和坚毅的性格。一家企业的领头羊往往决定着一家企业发展的可能性,然而无论是杨致远还是费罗,似乎都不具备这样的领导才能。为了节省几亿甚至几千万美元,他们先后错过了谷歌、Facebook、百度等诸多标志着未来互联网发展方向的企业,两次拒绝微软的收购,也是其无法看清市场环境和自身定位的体现。在创业初期,杨致远面对孙正义的半强迫融资等抉择时,大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妥协。这也导致了雅虎的股权过于分散,在后期也因此衍生了内斗夺利、决策难以统一等顽疾。

雅虎互联网有前景吗(深圳大观传播深度解析)(10)

新时代的浪潮下,总会有后浪来推倒前浪,诺基亚、柯达等昔日大哥也都成为了后起之秀的垫脚石。目睹着行业巨头的落幕,我们不必为此唏嘘不已,而是要探寻它们的失败根源,将其作为一本教科书,来为我们的商业思维蓄积能量。

在当今时代,有着大量的机遇与危机并存。

大江东去,你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逆流而上。但是,千万不要停止不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