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1)

导读:

“以后如果客户问到,保险公司破产了我的保单该咋办?除了《保险法》87-89条的规定外,我相信用这三个实际案例会让客户对中国内地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产生更深的信任。”

在日常营销过程中,不少客户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做出质疑,而营销人员的回答一般就是咱们国家的保险法第87-89条规定了……但客户听后普遍还是因没有切实的案例而导致疑虑尚存,所以今天的文章笔者便用三个实际案例来告诉您内地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高?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2)

讲案例前我们先回顾下《保险法》中有关保险公司破产的相关规定:在中国内地的《保险法》中,第87-89条便严格规定了内地保险公司可申请破产,但人寿保险公司的所有保险合同及准备金则必须转移给另一家人寿保险公司进行接手,目的是不能损坏客户的利益。

除了我们熟知的以上法律规定外,其实《保险法》中还有一项规定也为保险公司的经营做好了风险保障:《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其实行接管:

(一)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

(二)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严重危及或者已经严重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的。

所以在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申请破产之前,中国内地的保险监管机构便会对保险公司进行接管,而且这个接管的范围不仅仅只针对人寿保险公司,还包括财产保险公司。鉴于中国内地的《保险法》对于保险公司的妥善经营有着如此之多的保障措施,足可见保险机构对于政府与国家的价值有多么大。至今中国内地还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申请破产,所以笔者以下介绍的三个实际案例其实都是与之前介绍的接管条例有关,请读者们注意。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3)

笔者要说的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新华人寿的。新华人寿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而早在2006年,新华人寿其实曾发生过一次被当时的保监会所接管的案例,原因是当时新华保险的董事长关国亮在任职期间挪用巨额公司资金。

2006年,新华人寿资金运用违规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同年9月23日,保监会正式派出检查组调查,调查发现,关国亮任新华人寿董事长的8年间,累计挪用公司资金130亿元,或被拆借给形形色色的利益伙伴入股并最终控制新华人寿;或用于大规模违规投资房地产等领域,至案发时尚有27亿元未能归还。

2006年12月底,关国亮被正式免除董事长职务。 此后,保监会于2007年5月24日宣布,由保险保障基金以市场价收购新华人寿问题股东手中的股权,解决资金挪用问题。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4)

被保险保障基金所接管后的新华人寿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与内部调整,并且在当时的市场上推出了不少的大卖产品,这一系列的措施让新华人寿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大环境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保险保障基金于2009年11月将所持的38.815%新华人寿股份以每股8.71元的价格一次性转让给了中央汇金公司,自此保险保障基金顺利完成退出。

两年后的2011年,新华保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成为内地第四家上市的保险公司。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5)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中华保险的。中华保险是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始建于1986年7月15日,前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是新中国之后我国成立的第二家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但在2006年,中华保险开始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2009年,在市场化重组无果的情况下,新疆兵团将其所持有的61%中华联合的股权交由保监会托管。随后保险保障基金采取渐进式管理救助措施。具体的指导原则是“先托管,后重组;先止血,后输血;先换人换机制,后引入战略投资者。”

2010年4月,保险保障基金受托管理中华联合75.13%股份,代行股东权利。

2010年8月,改选董事会,新聘管理层,组建规范的治理结构,推动转换经营机制。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复重组方案,保险保障基金获得中华联合57.4%股份。

2012年3月,保险保障基金向中华联合注资60亿元,对其持股比例由57.4%上升至91.5%,加快推动其市场化重组。

2012年9月,中华联合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注资78.1亿元,以51.01%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3年,保险保障基金便着手启动风险处置后续工作,研究制定退出工作方案。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6)

2015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将所持有的中华联合60亿股股份正式在北金所挂牌交易,最终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富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开公平的机制,获得了相应股权,最终三家公司以总价格144.05亿元受让保险保障基金持有的中华联合60亿股股份,各自竞得30亿股、20亿股、10亿股,分别持股19.60%、13.06%、6.53%比例。

2018年初,保险保障基金与富邦人寿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手中5.63%的中华联合保险的股权转让给富邦人寿,自此保险保障基金不再持有中华联合保险股权,顺利完成退出。

自保险保障基金接管中华联合保险后,其经历了诸多的内外部改革,并最终在2014年实现净利润18.12亿;2015年实现净利润23.55亿;2016年实现净利润8.52亿;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华保险总资产已达731.44亿元,发展之势已逐渐稳定。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7)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安邦保险的。安邦保险的大名可谓人尽皆知,其是中国保险行业的大型集团公司之一,总资产规模曾超过19000亿元。 但在2018年,因安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的个人违法行为,中国保监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安邦集团接管工作小组曾表示,将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完成股权重整,保持安邦集团民营性质不变。在接管的过程中,安邦集团的资产处置也在有序进行着。

2018年4月4日,安邦保险集团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608.04亿元,注册资本维持619亿元不变,并启动战略投资者遴选工作;

2018年5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其股东变更为3家: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持股1.2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持股0.55%)、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8.23%)

由于安邦集团体量过大,2019年2月,银保监会将原本一年的接管期延长至2020年2月22日。

2019年4月16日,安邦保险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安邦保险集团战略重组的统筹安排,经安邦保险集团接管工作组决议,安邦保险集团拟减少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将由人民币619亿元变更为人民币415.39亿元,即注册资本减少203.61亿元。

2019年6月25日,大家保险集团成立,注册资本203.6亿元,与安邦集团减少的注册资本金数额一致,股东结构也与安邦保险集团一致。

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要多久,从新华到中华再到安邦(8)

大家保险的成立显然意味着安邦已成历史,而目前保险保障基金依然持有大家保险绝大部分的股份,相信在日后随着大家保险的经营逐渐趋于稳定,保险保障基金亦会像之前两次案例一般以转让股份的方式完成退出,至于大家保险日后的发展到底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内地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或其高管人员发生风险时,保险监管部门都会在此时对其伸出援手,而接管保险公司只是第一步,必要时利用强大的保险保障基金再对其股份进行收购才是核心保障措施,但接管并非等于国有化,当保险公司的发展趋于稳定后,保险保障基金同样会顺势退出,将保险公司还给市场,所以在保险监管部门与保险保障基金的联合保障下,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即使在发生过资不抵债风险时亦没有走上申请破产之路,这也再次说明了内地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高,最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各位提供这方面的案例思考,本期文章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您的支持和关注是我前进最大的动力,如果您觉得文章写的还不错,请点个关注并且转发吧,万分感谢!

特别申明:此文由惟精维一原创,欢迎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