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武有真正的大师吗(与传武爱好者的对话)

传武有真正的大师吗(与传武爱好者的对话)(1)

中国传武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因为发表了关于杨露禅的一篇文章,许多热爱传武的朋友纷纷给我留言,认为我小觑了清末传武大师们,尤其是我对杨露禅父子事迹的质疑,更是激怒了许多传武爱好者。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我绝对相信这些传武爱好者之所以生气,是出于朴素的感情,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亵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出于什么现实利益纠葛;所以,我对他们朴素而炙热的感情是理解的。

但是,我必须说,这些和我辩论的传武爱好者,基本上都缺乏最基本的史料辨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盲目相信传武“大师”的后人以及徒子徒孙的一面之词,以至于他们和我辩论到最后基本上都陷入自己的逻辑走不出来。

为了更好展示我和部分传武爱好者的辩论,这篇文章我会采用FAQ,也就是问答的形式呈现。

Q:你说清末传武大师其实并不是清末练武术人里最厉害的,你有什么证据?

A:清末传武大师杨露禅、孙禄堂、李书文、李尧臣、高振东、王子平这些人都是河北人,绝不是偶然;有清一朝,大约产生了109位武状元、9600名武进士、100000名武举人、300000名武秀才;这其中直隶地区(今天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一部分)的武秀才以上功名获得者至少占了30%,其中武状元直隶地区占到26.8%.

可以说直隶地区武风就和江浙的文风一样,极盛。也因为直隶地区武举风气极盛,造成直隶地区武馆、把式房也很多;这些遍布直隶的武馆、把式房就像吸水泵一样,会把最适合武举的人才聚集起来,同样,在这个体系下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以清末民国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老家沧州为例,整个沧州地区在嘉庆以后,人口大约在40—60万人之间,而嘉庆年间一直到清朝废除武举这小80年时间里,一共有229人考取了武举人以上功名。

也就是说60万人里,每年大概有不到3个人获得武举人以上功名,如果把范围放低到武秀才这个群体,那么可以说沧州40—60万人,每年大概有10个人能获得武秀才功名。

如果传武大师们连每年10个名额都争不到,算什么顶级人才呢?

传武有真正的大师吗(与传武爱好者的对话)(2)

武术

Q:就不允许传武大师们淡泊名利,不愿意为爱新觉罗家族效力吗?

A:封建社会可不是现代社会,是严酷的等级社会,有功名的人与没有功名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待遇。大家不是经常嘲笑印度是1亿人外带10亿“牲口”吗?其实在封建社会,有功名的人才能说得上是“臣民”,没有功名的人只能算“草民”。

杨露禅、孙禄堂、李书文这些没有功名的传武大师,按照清朝惯例,见到官员是要下跪行礼的。我们假设李书文真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真当过北洋新军教官,那么李书文见袁世凯第一面一定是“叭唧”跪下行跪礼,口称“草民李书文叩见袁大人”。

而如果杨露禅、孙禄堂、李书文这些传武大师有功名,哪怕只是最低等级的武生员,见了达官贵人们也不用跪,只需要鞠躬,口称“学生/生员某某见过大人”。

另外,清朝老百姓要承担田赋、徭役以及各种苛捐杂税;清朝乾隆时期担任过广东学政的李调元,曾经把他与一位老家一位叫王泽润的老乡对话写成一篇文章,叫《卖田说》;里面详细记载了王泽润作为拥有十亩土地的自耕农,在清代究竟要负担多少赋税和徭役:

王家的十亩田,官府按田亩分摊徭役“每亩征银三分,每分加平三分三厘,则一钱矣”,交完之后,也还可以维持家庭生计。

但是地方官府只要遇到事情,就会加派徭役,“每钱加至一两”。而且地方官府的加派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常年十次、二十次的加派:“加派十次、二十次不等”,此外,官府的“过差、公馆、驿马、洒水、门包、长随、书吏、衙役、夫轿”开支,也都要按田亩摊派。

搞得王泽润这个拥有十亩土地的自耕农苦不堪言,最后决定干脆“不如卖田以佃田。”

王泽润这样拥有十亩水田的自耕农在乾隆盛世都过的苦不堪言,像杨露禅、孙禄堂、李书文这样出身穷苦的普通武术家只能过的更惨。

但是,如果拥有功名就不一样了,《卖田说》里王泽润告诉李调元,你是官身,和他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不一样,衙门里的粮差不敢压迫你;你还有免除差役徭役的特权,里正不敢上门骚扰。朝廷基本上不会压榨你,李调元唯一要担心的,是“须世世子孙读书有官”,如果有朝一日没了官身,恐怕就要阶层跌落,“与我(王泽润)辈等也”

传武有真正的大师吗(与传武爱好者的对话)(3)

武术

事实上类似的话,陈宝良教授在他的鸿篇巨著《明代社会生活史》里也提到过,他说明代不管一个家族有多富庶,只要三代没有出一个举人,再富庶的家族也会被衙门苛捐杂税以及贪婪的胥吏压榨返贫。

在清代社会,有了有功名会有哪些特权?

朝廷会免除本人的人头税、徭役,根据功名不同免除一定的田税;

会有几率获得国家补助,文武秀才都有,武秀才稍微少一点;

有功名者不用跪拜官员,成为犯罪嫌疑人后在没有革除功名前不允许用肉刑;

特权真的太多,一时半会说不完,说一个好玩的特权:

明清法律规定不允许当街骂街,骂街者与回骂者“打十小板子”,然而秀才当街骂街不用挨板子,只需要罚七厘银子;而且绝大多数地方官都不会受理秀才骂人事件。

也就是说,考上秀才(无论文武)就可以堵着平民家大门口骂街,什么难听骂什么,平民敢回骂,直接衙门打十板子。

在封建社会,有功名真的太重要了,有能力的人都会去考功名的,不去考,十有八九是因为他们考不上。

未完待续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