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天宝三载(744)进士。天宝年间,两度出塞。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判官等职。唐肃宗时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卒于成都,世称岑嘉州。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诗集》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可能就是岑参的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而写下了此诗。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2)

这首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西北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和边塞将士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展现了西北边塞瑰丽的自然风光。

第一部分,写西北边塞的奇妙雪景和奇特寒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前句中,不仅以“卷地”两字写出了边塞风势之狂猛浩荡,而且以“白草折”显现出风力之强劲无比。后句中用一个“”字,便活脱脱地显现出诗人对边塞风力强劲、八月飞雪的惊奇。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喻雪,传神地写出了雪花的皎洁、鲜润、明丽、飞动。将凛冽的北风比作温煦的春风,一夜间就吹开了“千树万树”之花,写出了飞雪万里、雪压冬林,到处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而“忽如”两字,不仅仅显示了大雪来得急骤,更显现了诗人清晨起身目睹这一景象时的欣喜惊奇之情。诗人为塞外这种难以见得的新鲜景象而着迷,放飞浪漫的情怀,大笔一挥,竟然将寒冷萧杀的北国冬景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春景的味道来,比喻新颖,联想奇特。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4)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那片片“飞雪”飘飘而来,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沾在幕帷上慢慢消融。“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导致“狐裘不暖”,就连御寒相当好的皮衣穿在身上都感觉不到暖和,裹着软乎的“锦衾”也只觉单薄。通过对人的肌肤感觉的描写,进一步显现出雪飘时室内同样是奇寒逼人。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5)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诗人注重细节刻画,选取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描写细致入微。将军的手冻得僵硬,连角弓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铠甲都冰冻的难以穿在身上。从这些细微处之处,写出了大雪带来的异常寒冷。虽然天气寒冷,甚至到了“不得控”的程度,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6)

第二部分,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将镜头由“珠帘罗幕”的营帐中拉出来,推向千里冰封、万里云凝的寥廓天地,进一步展示了边塞的奇寒景象;从雪中送别来看,一方面点明了广袤而又苦寒的背景,另一方面蕴含了诗人对武判官在如此气候下万里跋涉的担忧。“愁云”二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如满布天空的惨淡阴云,而且极为自然地从对大雪景象的描写转入对送别场面的刻画。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7)

第三部分,写雪中送别,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看似笔墨不多,只交待了饯别的场所和“胡琴”“琵琶”“羌笛”三种乐器,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8)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用奇特笔法写出了边地的风雪严寒 : 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一个“掣”字,写出了狂风之强劲迅猛、连续不断;而“红旗冻不翻”,则又写出了边塞的严寒已经到了或者是超过了滴水成冰的地步。在狂风吹掣下的红旗竟然能积上雪,可见雪之大;而旗上的积雪在将融未融的状态中竟然转眼冻成冰,可见天气已经寒冷到何种程度。在狂风呼啸、暮雪飞扬的动景中配上一面“冻不翻”的红旗,一静一动,一白一红,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显得更为明丽生动。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9)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蕴含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深情和惜别,充满了对友人归途中跋涉艰辛的关心。抒写了与朋友分离时的深沉真挚的别情,感人心扉。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10)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诗人深情目送友人远去,情融景中,余味深长。归客离去,渐行渐远,身影消失在山路之中,诗人伫立在雪地里翘首怅望,以目相送,直到人影消失,依然不舍得离去,凝视着归客去时留在雪地上的一行马蹄印迹,若有所失。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和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岑参白雪歌送官归京表达了什么(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边塞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11)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语言明朗优美,气势浑然雄劲,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