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

提到刘邦为什么能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先来看看刘邦自己是怎么说的。刘邦说我得到天下,项羽失去天下,我得益于三个人的帮助,萧何、韩信和张良。其中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可见刘邦对张良的评价之高。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1)

很多人只知道张良的封地留县非常小,但实际上,刘邦最初封给张良两万户,并且在富饶的齐地,只不过是张良自己执意推辞,才最后选择了与刘邦最初相识的留县而已。

张良的出身:从名门之后贵公子到颠沛流离的浪荡人。

那么张良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讲一句话:帝王师。和布衣出身的刘邦不同,张良出身韩国名门之后,其祖辈四代的韩国为国相,可谓根正苗红。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史记·留侯世家》

韩国灭亡的时候,张良家的仆从就有三百多人,弟弟死了他也不下葬,而是散尽了家财要为韩国报仇。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史记·留侯世家》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2)

因此对于秦灭韩这件事,张良心存怨恨,因此才雇佣勇士刺杀秦始皇嬴政,可惜误中副车没有成功,而被秦始皇通缉。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史记·留侯世家》

不过张良也明白了一点:单纯依靠刺杀的手段,是无法颠覆大秦帝国的。要想推翻秦朝,必须动摇秦朝的根基,针对秦始皇的斩首行动并不合适,自己绝不能重蹈荆轲的覆辙,因此,张良转换了身份,从一个刺客变成了一位智者。

沛公遇留侯:王者与智者之遇,一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时,张良看准时机,又出来跟随着韩王成身边。张良为韩王司徒,辅佐韩王成在韩国旧地颍川一带展开游击,但没有打开局面。

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史记·留侯世家》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3)

可见张良并不擅长统兵派将,具体的战术层面的东西非其所长,他的能力更多体现在战略层面,攻城略地却恰恰是刘邦的专场。但在宏观的战略布局上,刘邦的远远不如张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史记·留侯世家》

沛公刘邦率军西征,进入韩国旧地,张良引兵会合,这才打下了十多座县城。沛公命韩王成留守韩地,让张良跟随自己南下攻取南阳郡的宛城,按计划从武关迂回破秦。沛公前进阻挡了秦兵,韩王成当然乐意,就让张良代表自己护送沛公一同攻秦。张良有军师才能,非常高兴随从刘沛公做谋士,这样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4)

沛公刘邦得到张良的辅佐,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沛公军队一路上势如破竹,从武关迂回进入了咸阳。项羽迟后一个月,才从函谷关进入关中,于是就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故事。

项羽的霸道,刘邦的隐忍,背后是张良的智慧。

项羽凭借军力上的优势,抗命楚怀王说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擅自分封的天下十八路诸侯,自称西楚霸王,成为诸侯盟主。其中,项羽把秦国土地分为四份,关中地区分为三份,分封给三个秦朝的降将,章邯为雍王,占有咸阳以西的土地。;司马欣为塞王,占有咸阳以东的土地;董翳为翟王,占有陕北土地。汉中、巴蜀为一份,分给沛公刘邦作汉中王。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5)

对于这个分配方案,项羽解释说:“汉中也在关中,汉中王也就是关中王。”刘邦很不高兴,就想发动战争与项羽拼命,但这想法很不切合实际,项羽的兵力四倍于刘邦,如果发动战争,刘邦很快就会被项羽消灭。况且当时天下初定民心思安,大家都不希望继续战争,首先发动战争又师出无名,因此萧何和张良劝阻了刘邦。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6)

刘邦也及时放弃了自己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是拿出了重金去重谢张良,又通过张良用厚礼去结交项伯。张良也把刘邦给的赏赐,全都转赠给了项伯。

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史记·留侯世家》

通过项伯在项羽面前美言,刘邦获得项羽首肯,才踏上去汉中的路,如果不这样做,恐怕刘邦就要步韩王成的后尘了。

烧绝栈道的三个目的:麻痹项羽、阻断追击、预防逃兵。

公元前206年4月,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去就国。项羽命令汉王刘邦带3万人入汉中,张良要随韩王成回到韩地,他先送汉王刘邦一程。张良送汉王,为的是沿途观察地形,做好日后打回关中的准备。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史记·留侯世家》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7)

汉王刘邦一行从褒斜道入汉中,一路经过了绝壁、栈道,看着绝壁、栈道,刘邦不仅有些凄凉,恐怕入了汉中之后再难东出,同时刘邦也担心项羽在后面追击,如果项羽真这么做,恐怕自己就彻底没有希望了。张良发现了刘邦沮丧的神情,他也理解刘邦的担忧。这个时候总要做点什么,于是张良劝说汉王刘邦烧毁栈道,因为这样做可以有三个作用:第一麻痹项羽,表示汉王刘邦没有东出的意思;第二防止项羽和三秦王追击偷袭;第三阻止思乡心切的东方士兵逃散。这个计谋可谓一箭三雕,汉王认为这个计谋十分高明,一路行军一路放火烧了栈道,张良送汉王,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快看到汉中了,张良和刘邦才依依惜别。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8)

张良回到韩王成身边,项羽因为怨恨张良替沛公刘邦出谋划策,因此,不让韩王成就国,把韩王城带到了彭城,一直待在自己的身边。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史记·留侯世家》

不久之后山东齐王田荣反叛,张良写信对项羽说:“田氏不满项王分封,带头造反,是楚国的心腹大患,汉王烧掉了栈道,不想东出,安心做汉中王了。”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史记·留侯世家》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9)

这个时候的项羽正犹豫不决,没有想好到底用不用亲自统兵去平定齐国之乱,可眼见汉王烧毁了栈道,有加上张良的说辞,于是放心出兵征讨山东田氏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站在了刘邦和张良的肩膀上,烧绝栈道是基础。

又过了几个月,汉王刘邦派民工、军队大肆修整栈道,向章邯示意,汉王终究要东出,但修复栈道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一两年是修不成的。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10)

雍王章邯并不放在心上,原来这是韩信的诡计,他实行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谋略,修栈道是麻痹章邯,他已悄悄地率军出动了,出其不意地从陈仓进入关中,偷袭章邯大获全胜。章邯和韩信的部队打了两次,都被韩信击败了。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史记·高祖本纪》

很快韩信就率领军队平定了三秦,把章邯的残部包围在了雍王都城废丘。接着韩信则挥汉军出关,向东攻击楚国。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11)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史记·留侯世家》

项羽听到刘邦入定三秦,因此发怒杀了韩王成,张良于是逃出彭城,回归汉王刘邦麾下。从此以后,张良正式成为汉王刘邦的军师,帮助刘邦谋划天下大事。汉王灭楚的奇谋妙计,多出自张良之谋,汉朝建立后,张良受封为留侯。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12)

直到刘邦东出与楚争天下之前,刘邦在项羽面前处处示弱,表现出一副逆来顺受的可怜相,你让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刘邦的隐忍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烧绝栈道,在一般人看来似乎不可理解,这不是断绝了自己回东出的道路吗?我们很多人都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路,如果堵死了就没有路可走。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路是人想出来的,是人走出来的、是人铺设出来的。

汉张良为刘邦出过哪些奇谋(刘邦的变通加上张良的智慧)(13)

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可以做。这种事既可以叫做变通,也可以叫做智慧,懂得变通的刘邦,加上极富智慧的张良,就上演了烧绝栈道这样一出绝妙好戏。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