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

我是个恋旧的人,家庭聚会时时常会给家里的孩子们讲我们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住的四合院,院子角落里那口冬暖夏凉的水井,院坝里那个高高的草垛,院门口的牛圈和老牛,还有院门口的那口池塘。院子里的小伙伴每天放学后就一起玩耍,春天在田地里打泥巴仗,夏天在竹林里沾蜻蜓,秋天在田野里放风筝,冬天在院子里捉迷藏。那时的我们,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电话、没有兴趣班也没有补习班,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再没有其他多余的作业。

孩子们总是听得很认真,追着问各种小细节,他们觉得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自由的、无拘无束快乐的。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1)

童年是美好的


看纪录片《奇遇人生》第二季,音乐人小河老师做“寻找童谣”计划,谭维维和阿雅去杭州一起寻找童谣。当阿雅和谭维维随机对路人进行童谣问询时,大多数采访者的回答都是忘记了小时候听过或者唱过的童谣了。

那些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的童谣,其实就是被遗忘的过去。

在节目中,被小河老师他们寻找到的为数不多还能被记起的少数童谣,自带各地腔调,却无一例外的都透露着浓浓的爱意。有爸爸唱给女儿的,有叔叔唱给自己女儿和小伙伴的,也有外婆唱给外孙女的,一句句的歌词,质朴又口语化,被记起都是因为童年记忆里那一份和童谣相关的美好回忆,都是浓浓的爱的记忆。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2)

《奇遇人生》第二季剧照

所以阿雅在纪录片中说:“来到童年治愈现在。”

《奇遇人生》能持续热播,每一期的节目背后都有寻找和探索。这一期节目的背后,是对童谣的记录,也是对现在孩子们缺少童谣整天只能传唱成人歌曲的弥补。通过小河老师的计划,通过这样的形式,虽然遗失的还是很多,但是毕竟有人开始行动了,我们在积极努力的进行挽救。

有异曲同工作用的,是董浩叔叔。

80后和90后都很熟悉的董浩叔叔,是伴随着我们童年的《大风车》主持人。8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的电视机,让每天18:18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大风车》成了每个孩子每天的期待。那时还没有少儿频道,这个时间点,是很多家庭的晚饭前时间,所以在晚饭前守着电视机看《大风车》,听着董浩叔叔熟悉的开场白是我们的固定生活节奏。董浩叔叔对于我们而言,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我们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3)

董浩叔叔

童年的记忆还在脑海里,我们逐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一代。

2016年,董浩叔叔退休了,这则新闻当年还刮起了一阵感慨风,似乎董浩叔叔的退休暗示着80、90后的我们童年真的结束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董浩叔叔退休后的这几年,在忙活什么呢?

一直到我拿到《复归婴儿》,并在这个周末安安静静的把这套书一口气翻完,才真的明白董浩叔叔退休这几年干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4)

《复归婴儿》封面

《复归婴儿》,是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11月出版的董浩的80副婴戏图套装书,套装外壳带磁铁函,有《读本》、《图本》和《画评》三本册子。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5)

《复归婴儿》

其中《读本》和《图本》采用裸脊锁线精装,《画评》采用风琴折页的设计,非常精美有传统文化特色。随书还附赠范扬绘董浩叔叔人物画卡片一张,以及“董浩叔叔”字样书签一张。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6)

书签和卡片

整套书,董浩叔叔用国画图的形式画了80幅婴戏图,重温和记录了70种中华民族传统亲子游戏。滚铁环、划拳、顶牛、抖空竹、吹泥哨、跳房子、做面人儿、翻花绳等都一一记录在册,涵盖了集体游戏、单人游戏;自然类、手工类、玩具类;益智类、运动类等各种不同种类的游戏。每种游戏董浩叔叔都配以了简单的游戏玩法说明,让人一目了然。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童年游戏)(7)

《旧京童趣》


把传统游戏用国画的形式来记录,这种设计和安排本身就是内容之外一种形式上的传承。(董浩叔叔原来还有另外一个画家的身份,而且自幼师从名师董希文,曾经出过多本画册,办过多场画展,专业杠杠滴!这样的跨界实在不能太棒!所以在《画评》上都说“孩子王画孩子的游戏!”)

除了游戏图和文字说明以外,董浩叔叔还纂写了12篇回忆自己童年玩耍时的文字,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童年时代的董浩叔叔玩耍时的快乐和聪慧。

现代心理学研究得出结论,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游戏。

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众多亲子游戏中,原本不论是哪种游戏类型都有。只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浪潮涌入,古老的传统亲子游戏日渐被新潮的新鲜游戏所淹没,九连环没有乐高受欢迎,跳房子扳手腕没有轮滑受喜爱……

成年的我们尚且还有这些传统亲子游戏的记忆,可是我们的孩子有多少听说过这些游戏呢?如果不是有董浩叔叔《复归婴儿》这样的记录,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记忆也会同那些被遗忘的童谣一样,被彻底的遗忘,再也找寻不到一丁点痕迹。这是莫大的悲哀,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遗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看《复归婴儿》的整个过程中,12岁的儿子也和我一起看,那些我曾经对他讲过的游戏以及我不曾对他讲过的游戏,少年的他都极其认真的一一和我进行了沟通和比划,这个周末,因为这本书和这些游戏,我们母子俩度过了一段极其温馨的时光。看得出来,这套书的阅读对12岁的少年也是有启发的,他感受到传统民族游戏的魅力了!

谢谢董浩叔叔,给了我们一整个童年的陪伴和记忆;谢谢《复归婴儿》,让80后的我,在这个冬日的周末,重温了童年时代的游戏;也让00后的儿子,感受到了妈妈小时候的游戏乐趣!

继承传统,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