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

在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五部小说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不忍细读的悲剧男主,例如乔峰、胡斐、狄云。他们身上无不背负着巨大的血海深仇,以及世人曲解,但对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他们的悲剧再大也不过如乔峰这种夹杂着民族冲突的取舍,可在戏外,他终究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实际上作为《天龙八部》反派男一号的,一心只想复国的慕容复,远比乔峰悲剧上更多。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1)

很多人不觉得慕容复可怜,是因为他不过是想光复姑苏慕容家在十六国时期的辉煌,重建燕国,做自己的皇帝美梦。但是你或许不曾想到,当年建立燕国的鲜卑族慕容氏,他们的同支还建立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政权—吐谷浑。

但是到了隋末唐初,不管是中原还是西域都风起云涌,吐谷浑在隋、唐和吐蕃之间几经流转。它不仅经历了大隋的再统天下,见证了唐起,更使得吐蕃成为西域第一强国,最后间接带动了盛唐的强盛和灭亡,而后流浪于西域和中原之间,受尽压迫,成为盛世之下的微观,而关于慕容复最完整的故事,正要从吐谷浑灭亡说起。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2)

唐龙朔三年(663年),早前被李靖、李道宗、侯君集等唐初大将几番揉捏,归属大唐的吐谷浑,却在吐蕃大军的攻击下灭国,国土全部被其占领。虽然唐高宗闻训后又遣大将薛仁贵西征吐蕃,但不想兵败大非川,吐谷浑永远失去了复国的机会。

虽然国家被灭,但是民族还存在,于是唐仪凤三年(678年)高宗将凉州的吐谷浑迁到了关内道,设置羁縻浑州,并给予相对的自治,其中吐谷浑王族慕容氏被迁到安乐州,并任命为刺史。由于大唐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对于异族的吐谷浑并无戒心,甚至恩宠备至。例如吐谷浑王诺葛钵去世之后,其子慕容忠袭其爵位,被赐婚李唐皇室会稽郡王李道恩的三女儿金城县主。等到慕容忠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慕容宣赵也承袭了其"青海王"的爵位,封"左豹韬卫员外大将军"。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3)

不仅如此,在大唐安置下的吐谷浑虽然也承担唐王朝一定徭役和兵役,但其贡税却可以不上交户部,所以相对汉人来说,其负担要小很多。

没错,这里的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姑苏慕容氏祖先,因为前燕奠基人慕容廆正是建立吐谷浑的慕容吐谷浑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而《天龙八部》中虚构的姑苏慕容一直说自己想复燕国,但是燕国一支并没有流传后世,唯独是吐谷浑留了下来。由此来看,慕容复想要复国,并不单只是自己贪图权势,更应该是想解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吐谷浑一族。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4)

当然姑苏慕容是小说中的虚构,且不讨论了。我们回到文中,那到这里就有人说了,大唐对吐谷浑这么好,有什么好解救的?然而这世上哪有平白无故的好,都不过是等价交换罢了。

例如唐嗣圣十六年(699年),因吐蕃内乱,在吐谷浑王族慕容氏的干涉下,总共两次,合计8400帐吐谷浑人归附唐朝;唐开元三年,吐谷浑另一支大首领慕容道奴和高丽首领高文简,共率万帐归属大唐;还有唐开元十一年,吐蕃辖下的吐谷浑又有一支迁徙到唐内,成为大唐子民。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5)

虽然唐王朝对归附的吐谷浑采取河西四州就地安置的策略,但是身为王族的慕容氏却被固定在离长安更近的安乐州,除去派遣汉族官员管理这些吐谷浑诸部以外,慕容氏也必须每年对其部族进行巡视,并向唐皇报备。可见对于吐谷浑来说,虽然明面上唐朝给了诸多的优待,但是亡国之人就是亡国之人,及不上故土的自由,而大唐对外族再开明,外族也终究是外族。好比借宿在亲戚家的你,哪怕再亲,也总有不一样的地方,更何况这本身就是大唐"以夷制夷"国策中的一部分,是特意针对边疆的棋子。

我们总是称赞大唐的盛世,万国来朝,山呼万岁,情不自禁的骄傲和自豪,为盛世歌舞。但是在辽阔的1237万平方公里以内(唐朝龙朔年间领土),又有多少吐谷浑一样被限制的部族呢?而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这盛世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功劳,只是在盛世之下,一切都被长安的灯火辉煌给掩盖了。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6)

不过公允来说,生活在唐内的吐谷浑部,要比被吐蕃统治的族人幸福太多。当年吐谷浑国灭之后,慕容王室带领着部分部众逃离青海,然而绝大多数吐谷浑人固土难离,成为了吐蕃王朝的臣民。根据历史记载,在吐蕃统治吐谷浑长达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面,虽然吐谷浑邦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王室已经成为吐蕃的傀儡,百姓更是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御史吕温出使吐蕃,途径吐谷浑时亲眼目睹了他们在吐蕃奴役下的惨状,悲愤万千,逐写下《蕃中答推浑词二首》:

其一退浑儿,退浑儿,朔风长在气何衰。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其二退浑儿,退浑儿,冰消青海草如丝。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7)

虽历史已经跨越千年,可念及此诗,犹感吐谷浑之泣如历历在目。

可更为讽刺的是,当初也正是因为吞下了吐谷浑,建国不过半个世纪的吐蕃王朝开始崛起,甚至已经不将大唐放在眼里。公元670年薛仁贵大非川之役失败后,吐蕃乘势攻陷了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举唐震惊。而安史之乱后,吐蕃更是利用唐朝的衰落,在公元762年攻打下了长安城,使得唐代宗仓皇逃往陕州。至贞元十七年(791年),河陇诸州及、辖地皆为吐蕃所并。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8)

相信这个时候,吐蕃的百姓一定像开元盛世长安城里的百姓一样,排山倒海的欢呼和骄傲。只是不知道,作为吐蕃出征粮仓和兵役地的吐谷浑,他们是否觉得这盛世不来也罢?

相对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我们一定会觉得生活唐朝的吐谷浑很满意,然而事实却是当年吐蕃攻破长安的时候,其中就有早前归附唐王朝多达20万的吐谷浑和党项联军给前者带路, 其中党项人亦是唐王朝安置在羁縻州的归属部族。

吐谷浑是怎么服唐朝的(被盛世掩盖的凄凉)(9)

从大唐的感情出发,骂一句"忘恩负义"自然是非常快意的一件事,但是从吐谷浑和党项的情感出发,他们为何会玩命一般举部叛变,估计血泪都被埋在盛世欢呼之下,没有人去在意了。

唐亡之后,生存在中原境内夹缝求生,历史最后的记载是他们又在北宋和辽国之间几经周转,最终经过元朝的大统一,他们和故人一同消失在柴达木盆地上。

再美的盛世,也缺不了蚍蜉。只是相对于乱世,他们更容易掩埋在盛世的尘埃下,不见光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