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

如今,随着中产阶层和新生代消费者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新兴运动,如马拉松、滑雪、露营等都成为了大众的日常活动。

有数据表明,疫情之前,我们国家每年规模以上的马拉松赛事,即参与人数在800人以上的赛事有1000多场。马拉松不仅是全民健身的运动,更是全国大小城市宣传自己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的载体。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1)

马拉松不仅是全民健身的运动,更是全国大小城市宣传自己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的载体。/图·unsplash

除了严格意义上的42.195公里的马拉松,还出现了“半马”“迷你马”等新形式的马拉松,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户外健步跑、健步走的活动中来。

而依托于冬奥会的举办,滑雪运动得以进一步发展。举办冬奥会之前,我国的冰雪场地以室外为主,室内滑雪场仅为少数,但现在国内滑雪场的数量已超过800家,全国冰场的数量更是超过400家。

国家对建设冰雪、滑雪场馆的重视,也带动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一些冰雪资源比较好的地区,比如东北、新疆、内蒙古,尤其是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其粉雪质量可以和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的雪相媲美。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2)

依托于冬奥会的举办,滑雪运动得以进一步发展。/图·unsplash

另一方面,露营的兴起跟人们渴望探索户外大自然、结交新友的目的分不开。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搭乘房车出行的露营爱好者总是挤满了城市周边的各个角落。

一时之间,这些新兴的运动方式,除去锻炼身体的功能之外,还被赋予一种与消费相关的、新的生活方式的意义。那么,这些新兴运动项目兴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为此,我们采访到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蒋依依。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3)

2020年11月28日,成都,融创雪世界,人们在室内滑雪场体验滑雪。(图 / 视觉中国)

《新周刊》:马拉松等同于跑步,所以它的装备性、受环境的限制性是否会比滑雪好一点?

蒋依依:一般来说,滑雪有装备要求和技术要求,所以这项运动存在消费门槛和技术门槛。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滑雪旅游消费总体并不高,但是除滑雪门票、租赁服装或请教练之外,很多滑雪者会选择远途滑雪,比如从北京去吉林、新疆、黑龙江等地滑雪旅游的话,那消费就更高了。

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马拉松的门槛相对来说低一些。不过,对于一些我们称之为“精英跑者”的马拉松运动员就有较高的装备要求,比如鞋、衣服等,而且他们会跨越城市,跑遍所有有代表性的城市马拉松。此时,马拉松项目就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它还产生了旅游消费,因此,对于这部分运动型游客,其消费也会比较高。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4)

滑雪有装备要求和技术要求,所以这项运动存在消费门槛和技术门槛。/图·unsplash

《新周刊》:将滑雪、露营定义为中产甚至高产消费是否合理?

蒋依依:其实像露营、滑雪,是能找到一种比较便宜的消费方式的,比如野营,你只需要买一些装备,如帐篷、睡袋,那么成本并不算高。但是目前很多运动,包括马拉松、滑雪在内,人们更多地将其塑造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如今的媒体宣传中,更是将其塑造为城市中产阶层脱离繁琐工作与日常生活、亲近大自然,或者通过运动体现自律的生活方式。但真正从消费角度而言,所有运动项目都存在高端和低端选择。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5)

目前很多运动,包括马拉松、滑雪在内,人们更多地将其塑造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图·unsplash

《新周刊》:这些新兴运动的兴起,跟人们消费能力或者消费意识有什么样的关系?

蒋依依: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断上升。中国大中型城市的中产家庭更愿意为消费场景、健康利益去付费,比如酒店住宿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在大众旅游刚兴起的时候,为了省钱,多数游客会选择招待所或者低星级酒店进行住宿。但现在大量的精品酒店和高端酒店兴起,使酒店本身也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场景以及社交的渠道,因此,大家很愿意为住宿的消费场景付费。

同样地,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就愿意选择参与高端露营或称之为“奢华露营”的项目,而不是山野型的艰苦露营。

这可以变相理解为当代人的一种仪式感。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6)

不同于前代的运动方式变相代表了当代人的一种仪式感。/图·unsplash

《新周刊》:新冠肺炎疫情是如何对这些新兴运动产生影响的?

蒋依依:首先,现在出境不方便,所以出国旅游消费就会由国际循环转化为国内循环,变成国内旅游消费。此外,国内疫情在各个地方零星散发的情况,让跨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因此,城市周边游反而比较火,比如北京市延庆区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有大量城市客流涌入,酒店经常客满,特别是精品酒店,其节假日的价格高昂,说明了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的存在。

其次,由于疫情防控,室内项目往往会实施限流措施,而且在户内密闭环境中,疫情传播几率较高,这都促使人们从室内走向室外。

因此,原来去国外的留在国内,待在室内的又走向室外,在疫情等多因素影响之下,城市周边的户外健身,可以增强抵抗力的马拉松、露营等项目,就变成很多城市居民的首选。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7)

在疫情等多因素影响之下,城市周边的户外健身,可以增强抵抗力的马拉松、露营等项目,就变成很多城市居民的首选。/图·unsplash

《新周刊》:疫情结束后,国内运动潮是否会大幅度消退?

蒋依依:应该不会存在断崖式下滑。只能说疫情期间增长速度快一些,疫情之后增长速度缓慢一些。目前的疫情存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运动习惯已然形成,比如跑马拉松的人,每周、每个月都去跑。

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马拉松、露营还是滑雪,都有非常强的社交属性,马拉松可能会结识很多的朋友,露营可能是朋友、家庭、情侣结伴出行,滑雪也一样。

因此,疫情之后,人们会更希望和人亲近、交流沟通,社交意愿也更强烈。这都是促进这些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而这会成为一种惯性,消费习惯的形成加上消费能力的不断上升,即使以后疫情结束了,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户外运动中去。

马拉松登山赛(马拉松滑雪露营)(8)

马拉松、滑雪等运动都是社交属性很强的运动方式。/图·unsplash

《新周刊》:这些运动潮的逐渐兴起是好现象吗?为什么?

蒋依依:当然是,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表面上看起来是新兴运动在兴起,实际上支撑这些运动发展的,既有经济增长导致的消费意识的变化,也有制造业的发展支撑了我们对于设备、设施的需求,这都折射出中国在不断向前发展。

冬奥会为什么提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因为我国目前对于体育、对于运动的概念不再仅仅是追求成绩、追求金牌,以前我们总说要用多少块金牌证明自己,但现在我们发展体育、发展运动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带动老百姓真正受益,让大众健康、全民体质都能够得到提升。所以,这些新兴运动兴起的背后,是我国国民意识在发生变化、我们国家经济在飞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