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古道文化(汉中寻古千年驿站今何在)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情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  汉中褒城驿诞生于秦汉,辉煌于隋唐,低迷于南宋,中兴于元明,清末民初则遭废弃,遗址在今汉台区龙江镇打钟寺。 

汉中古道文化(汉中寻古千年驿站今何在)(1)

 一  据史料记载:早期的公文和军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递,在春秋时期,人们把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邮”。邮距为50里,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设置的“十里一亭”,既是乡以下的行政治安架构,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称为“邮亭”。汉高祖刘邦起事前,就是沛县泗水亭长。汉初“改邮为置”,即改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并规定“三十里一驿”,传递区间由50里扩大为300里。到了开放的唐代,朝廷干脆改邮驿为馆驿,以突出其迎来送往的“馆舍”功能。在盛唐时,全国有馆驿1643个,从事驿站工作的人员有2万多人。  巴蜀与秦川,古代靠几条栈道联系通行。其中的褒斜道最负盛名。它南起褒谷口(龙江镇打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名。  褒斜栈道历史悠久,始于战国范雎相秦时。前314(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秦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即经此道,原来的谷道此时已开凿成能通过大部队和辎重的栈道了。褒斜道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干道路,一直是南北兵家必争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全长500里。蜀汉及西南丰富的物资通过褒斜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长安三辅地区发达的文化流传蜀汉,发展了南北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  汉中褒城驿,因地处褒国旧址而得名,后因驿设城为褒城,以城定名褒城驿。当时的秦巴山地,层峦叠嶂,虎狼穿行,途中除驿站外往往百里无人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驿站的职能就显得特别重要。若穿越秦巴山地,驿站是往来官吏、驿使、行人的唯一栖身之所。  褒城驿在唐代号称“天下第一驿”。一是它位居汉中盆地,地处秦岭巴山之中,是翻越秦岭巴山,联结巴蜀与秦川的途中换乘点;二是它规模恢宏,有庭除堂庑华轩,可供官吏兵民休息;有骏马百匹,可供来往人换骑;有沼池舟船,可泛舟垂钓;有千杆竹,万树梨,风景如画,陶冶疲惫身心。  据考证,褒城驿之设,始于褒斜道之开通。秦汉以来,无论从都城长安去汉中或经汉中入巴蜀,一般经褒斜道来往,路途遥远,必在褒城驿休整。《史记·货殖列传》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盛唐时的褒城驿“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来以去,毂交蹄 ”。驿骑及使命官员,在这里“夕得其庇,饥得其饱”,往来频繁,“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辇”。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 820),任监察御使的诗人元稹曾七过褒城驿,留存诗作《褒城驿》:“严秦修此驿,兼涨驿前池。已种千竿竹,又栽千树梨。四年三月半,新笋牡丹时。怅望东川去,等闲题作诗。”读元稹有关褒城驿的诗可知,当时的褒城驿建筑恢宏,有苑圃、池塘、果林,花木成荫,景色秀丽。  三  唐晚期藩镇割据,社会动荡,唐王朝气数渐尽。政衰则路衰,路衰则驿败。此时的褒城驿破败不堪,每况愈下,也是情理中事。公元880年,随唐僖宗避黄巢之乱南逃岐陇的官员,著名文人孙樵,面对满目疮痍的褒城驿感慨万千,写出了千古议政名篇《书褒城驿壁》:“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茅;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其芜,堂庑其残,乌见其所谓宏丽者?”孙樵还借老农之口,说明当时的州县都破败得和褒城驿一样,隐晦指出曾经辉煌的唐王朝已进入风雨飘摇的末路困境。  宋代时,沿嘉陵江流向另辟捷径,褒斜道被废弃。秦蜀驿道经凤州、两当、徽县、青泥驿,兴州(略阳)、大安驿(宁强)入川。褒城驿风光不再,仅留守杂役管护。  元代,舍弃了宋代沿嘉陵江而下的川陕路线,改行以宝鸡“益门镇”为起点,经散关、凤州、留坝、褒城、宁强入川。位于褒谷口的褒城驿起死回生,兴盛时有驿马56匹,驿丁近百人。  明初,曾对经战乱毁损的褒斜道进行过一次大的整修,险要处固旧栈道,缘山绕坡行,随坡势削岩,砌岸,逐渐变栈道为碥路,褒斜道成了川陕冲衢。同时,褒城驿的重要性也为之显现,屡得朝廷拨款整修,恢复盛唐胜景。  清代,入川驿路仍走褒斜道。时宝鸡至褒城间有驿11站,计有陈仓驿、东河驿、草凉驿、梁山驿、山岔驿、松林驿、留坝驿、武关驿、马道驿、青桥驿、开山驿,全程630里。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大清邮政”创办,裁汰驿站。宣统元年(公元1909)5月,褒城开办邮政代办。民国二年(公元1913),北洋政府下令撤消全国驿站,褒城驿遭废弃。  斗转星移,沧桑变化;兴衰起伏,皆为天命。历史悠久的褒城驿从此隐埋于历史。寻古褒城驿,只能在古汉台博物馆褒斜栈道的展室里,这里放有一个褒城驿站模型,依据唐代诗人元稹的诗作《褒城驿》,再现了盛唐时褒城驿的恢宏建筑。  附文:《书褒城驿壁》(唐)孙樵①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②,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④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  ①孙樵,唐晚期著名文学家,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广明(公元880年)初,黄巢入长安。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樵尝删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称是韩愈的四传弟子。  ②劘(mo):磨擦。《论衡·明雩》:"砥石劘厉,欲求铦也。"  ③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  ④矧(shen):况且,何况.“四大犹幻尘,衣冠矧外物。”--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