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

在海洋中的动植物或其他种类中,能被人类做成昂贵工艺品与艺术品的并不多,而海柳恰好就是其中之一。前些年,出自艺术大师陈佛顺先生之手的《九龙托弥勒佛》这款百年海柳烟嘴作品卖到了168万元天价,从而引起无数收藏家和诸多网友的热议。也是因为该作品的出现,海柳这一物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不禁好奇,海柳是什么?它为何比黄金还珍贵?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1)

01

海柳,已有千年历史

对于第一次听说或接触海柳的人来说,很容易被平平无奇的名字所误导。其实,海柳学名黑珊瑚,系珊瑚科的一种,是珊瑚虫吸收大海的精华生长成的海中瑰宝,是珍贵的有机宝石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无法在实验室中生成的宝石。海柳通常生在水深30多米以下的海底岩石上,身高长达3-4米,因其状如树枝,枝条纤美,质地柔韧,类似于陆地上的柳树,故获名“海柳”。虽形似树木,但其实属腔肠动物类的铁木科。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2)

海柳寿命茫长,长期浸生沧海沙烁之中,贝类壳类多喜附其身之上,故柳身斑驳硬铮。但一经长时间打磨擦拭之后,柳身便立现其特独的流水行云纹理,色彩各异。海柳的使用也有着远古的历史,在 1000多年的墓葬里,就曾经发现过用海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和装饰品,这曾经是帝王将相富人豪客追求的奢侈品。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3)

1958年,在东山岛官路尾村古代金石巡简司遗址附近发掘到一座宋代古墓。从陪葬品中发现有一些完好无损的、用海柳雕刻的手镯、工夫茶具等陪葬品。据史料记载:官路尾村曾是宋朝末代少帝赵丙及左右丞相陆秀夫、陈宜中逃亡路过之地,因此称为“官路尾”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可见海柳有多么惊人的耐腐力。

02

海底神木 浑身是宝

因海柳特殊的生长结构与上千年的骨骼沉淀,才形成了无比坚韧的质地及很高的密度,有“水渗不腐、火焚不损”的特点,故又有“海底神木”的美称。但是,海柳的价值远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4)

艺术价值:海柳气干密度高达1.3,入水即沉,经打磨后其表面没有海黄、紫檀等陆地上木质材料所有的气孔,而是光滑细腻,润泽通透的玻璃质感,虽呈木质,却是陆地上所有木质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海柳的特性,通过剪、刨、磨、挫、钻等工序,雕塑出各种精美玲珑的烟斗、盆景、手镯、茶杯、戒指、佛珠等艺术珍品,也就是为何被古代帝王将相备受珍爱的原因。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5)

“晴雨表”功能:海柳中的一种赤柳,颜色鲜艳悦目,初出水面时,枝头上的小叶闪闪发光,树枝富有弹性,离水一段时间后,枝干就变得十分坚硬。由于海柳出水变干后能变为黑铁色,所以又被称为海铁树,更有趣的是,每当天快要下雨时,其表面颜色会变得暗淡无光,并分泌出微量的粘液,故有“小气象台”之称。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6)

医用价值:经海洋科学家对海柳进行结构测定及药理和药效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N元素,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解毒作用,还具有较好的降血压、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抗血管及回肠的痉挛、耐缺氧、具有抗癌、脾肠积火、凉脾通便,尤其对痔疮有特殊疗效。《本草纲目》《唐本草》等古代医用药典中对于海柳的药用功效也都有记载。潮汕及福建沿海,常以海柳治病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用海柳制作烟斗烟嘴也是由来已久,其吸附泥古丁及烟油的特性非常明显,且长期使用有凉喉解热,缩痔清肺等特点。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7)

03

海柳为何比黄金高贵?

虽然说海柳加工成文玩,盘玩效果漂亮,常常让文玩人爱不释手,但因为海柳的生长极其缓慢:海柳是由珊瑚虫骨骼、微生物堆积,体内没有共生海藻,它是养不大的“千金”,科学家测试证实,每年才长高5毫米,一株海柳长成1米高,起码得200年时间。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8)

海柳品种多样,大体分为赤柳、乌柳、石柳、藤柳等品种。其中乌柳、赤柳较为常见,两者在海柳市场上占据80%以上。赤柳的色泽纹理多种多样,根据色泽的不同可细分出黑皮赤柳、赤皮赤柳、红柳、金丝柳等品种。尤其是金丝柳,表面呈金黄色,与赤柳、红柳在色泽上有明显区别,其极为罕见。因其一般生长在百米以下的深海,人工无法采集,加之数量稀少,其原材料价格已比黄花梨木更贵,可遇不可求的金丝柳,其原材料价格已接近黄金。

如今海柳资源非常稀少,仅温带海域才有,目前大陆海柳主要分布于福建平潭岛、东山岛以及广东南澳岛。但因为人为开采严重,国内海域已濒临灭绝,大部分的海柳是从东南亚和南非进口的原料。不过,全世界海柳原料库存也不足100吨,预计再过3~5年海柳资源会严重稀缺。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9)

而另一方面,由于海柳里面常附有牡蛎、贝壳、沙石,其有效利用率仅为20~30%,所以由海柳打造的每一颗精美的佛珠、每一件优秀的雕刻工艺作品更显得弥足珍贵。而在纪录片《水下中国》中,也生动的记录了一枝枝海柳在陈佛顺先生手中,如何被打造成一幅幅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艺术品。陈佛顺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山海柳雕继承人,也在片中表示:虽然近些年海柳逐渐被关注与保护,但也难以改变海柳资源正面临枯竭现状。

海底神木的寿命(海柳水火不侵)(10)

海柳,是大海与珊瑚共同打造的宝石,用千年的时间,从帝王将相的奢侈品飞入了民间万家。它的珍贵不仅仅是自身体现出来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种,一旦灭绝,将会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损失与遗憾。或许现在,我们得更加认真思考如何保护海柳,以及如何与珊瑚和谐相处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