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看贾宝玉的玉(薛宝钗当众试探宝玉对金玉良缘的态度)

薛宝钗当初进京,无论是否真的为了入宫待选,在她戴上那沉甸甸的金项圈起,便已将贾宝玉视为可借力上青云的“好风”了。

薛宝钗看贾宝玉的玉(薛宝钗当众试探宝玉对金玉良缘的态度)(1)

在第八回,听闻薛宝钗染恙,贾宝玉前去探视,然而自进门到离开,除了宝玉一句问候“姐姐可大安了”,便再无关于宝钗病情的表述,有的仅仅是薛姨妈见到宝玉进门,如获至宝的表现。还有宝玉进了宝钗房间后,从通灵宝玉谈到了宝钗带着的金锁,一旁的丫环莺儿则有意无意透露些微妙的信息。总之,“金玉良缘”就此露出了意思。而宝钗在见到宝玉后,其注意力皆在宝玉项上的通灵宝玉,与黛玉初见宝玉时,仅打量其神态眉目有霄壤之别,可见宝钗对宝玉的这块玉,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第二十八回,元妃端午赐礼,仅宝钗和宝玉是一致的,黛玉则和贾府三春一致,连宝玉都觉得不太对味,疑心是否拿错了,宝钗如此聪敏,自然也能猜着元春的意思几分,那么宝钗是什么反应呢?文中称: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然而心里每意思的宝钗,很快将自己和宝玉独有的红麝串戴在了手腕上,为此生出宝玉看痴她手臂的一段风波来。可见宝钗的没好意思,是作者的狡猾之笔,在这种笔下,反而将宝姑娘塑造成了一个心口不一的人物了。

很快,作者再次渲染宝钗对通灵宝玉的浓厚兴趣。

薛宝钗看贾宝玉的玉(薛宝钗当众试探宝玉对金玉良缘的态度)(2)

在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后,在众人面前,袭人催促宝玉请求薛宝钗,要借莺儿打络子(此举可见袭人为了在众人面前推崇宝钗,多么用心良苦了)。众人离开后,莺儿来了,彼时房间仅她和宝玉两个人,两人聊起了闲话,宝玉闲闲谈起宝钗的好,莺儿便迫不及待要告诉宝玉“我们姑娘几样别人不知的好处”来,待要开说,宝钗很巧的进来了,问莺儿在打什么,知道是为宝玉的汗巾子打的络子后,便笑道:

“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得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宝钗道:“若用鸦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原先要打的络子是给汗巾子系的,然而宝钗一来,便主动称不如给通灵宝玉打一个系上,可知宝钗对贾宝玉这颗通灵宝玉,是到了心中藏之、何日忘之的地步了。而在谈到系通灵宝玉的这根络子的配色时,宝钗更是提出了要用金线来配的言论。金线意味着什么?系在玉上又意味着什么?用意不言而喻了,这分明是在试探宝玉对“金线系玉”的态度啊,可怜宝玉并未意会过来,还只是称好。及至第六十二回,宝钗故伎重演,宝玉一眼识破,终于给出了答案。

薛宝钗看贾宝玉的玉(薛宝钗当众试探宝玉对金玉良缘的态度)(3)

在第六十二回,众钗在红香圃设宴,为宝玉、平儿、邢岫烟及宝琴四人庆生,期间玩起了拇战、射覆等游戏,宝钗又借机碰瓷了宝玉。湘云玩过后,正巧是宝钗和宝玉对了点子,宝钗便覆了一个“宝”字。这“宝”字,不仅仅是暗示二人名字中各有一个“宝”字,是天作之合,更是直指宝玉的通灵宝玉。文中写道宝玉的反应:

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

这一回,宝钗可是在众人面前,将心灵深处的隐秘都暴露出来了,连宝玉都一眼看出。然而宝玉怎么回应的呢?文中写道:

宝玉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

宝钗用“宝”字直覆宝玉的“通灵宝玉”,宝玉则用“钗”字回射之,真真棋逢对手。然而宝玉所射的诗句就很有用意了。

在宋末佚名编《诗家鼎脔》卷上,“玉钗”二字连用,在旧诗中连篇累牍,俯拾即是。譬如南朝齐梁沈约《日出东南隅行》云:“罗衣夕解带,玉钗暮垂冠。”;又如李白《白伫辞》“玉钗挂缨君莫违”;更有许浑《听歌鹧鸪辞》“犹梦玉钗金缕衣”等等,不仅仅唐朝,连两宋期间诗词都不胜枚举。

薛宝钗看贾宝玉的玉(薛宝钗当众试探宝玉对金玉良缘的态度)(4)

宝玉是个杂学旁收的主,对这些诗句必不陌生,何以一句不用,反而用《题邸间壁》中的“敲断玉钗红烛冷”呢?只有一个缘故,那就是此诗中的“敲断”正是宝玉所想表达的情感,在宝玉的潜意识中,恨不能将“玉”和“钗”敲断,正如其梦中所喊骂的“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一样,宝玉对“金玉良缘”的厌恶,可见一斑啊。

宝玉这七个字一出,于薛宝钗不亚于头上炸了个焦雷,轰去了神魂,这分明是自取其辱嘛。所以在后面,宝姑娘再也不发一言,这正是作者的不写之写,宝姑娘为何不说话?除了黯然神伤,还能做什么呢?一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