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脱贫致富(合作社让利于民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在村企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万元,同比增长14.7%;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97万元,环比增长19.7%。”8月28日,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张雄强算了一笔账。

  为了发展富民产业,和平村将群众口碑好、社会责任心强、示范带动能力突出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玉安发展为致富带头人,承担起带领群众稳定致富增收的责任。

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脱贫致富(合作社让利于民带动群众致富增收)(1)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的理想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富。”王玉安牵头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商品薯种植、市场化营销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为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搭建平台。

  今年以来,为扎实推进国家巩固衔接考核评估反馈“产业链延伸不足”“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整改落实,隆德县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带头、农户参与,因地制宜发展冷凉蔬菜、肉牛、马铃薯和中药材等产业。

  和平村发挥海拔高、气候冷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生产高品质马铃薯的资源优势,按照“农村土地统一经营与农民分项获利、高效节灌设施统一建设与分业配套、农业经营主体改革统一组织与分工协作”的“三统三分”办法,流转土地3500亩,创建集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原种种植、商品薯生产于一体的高海拔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脱贫致富(合作社让利于民带动群众致富增收)(2)

  同时,建成庄稼医院、农业综合服务站、田间培训学校及马铃薯贮藏窖、机械式冷库,购置马铃薯规模种植、采收运输、分拣包装等农机具65台,为农户提供现代耕作服务。

  为了让好产品买上好价钱,王玉安紧盯高品质马铃薯市场前景好、品牌潜力大的优势,注册“隆山源”马铃薯商标,突出“马铃薯”生态农业主题,创新“马铃薯 ”经营管理思路,探索良种繁育、种植、加工、农技科普、电子商务多元化经营模式。 

  依托村电商平台,建立“互联网 新零售”营销模式,线上线下销售马铃薯产品,实现村电商与合作社双赢发展。紧扣市场消费需求,利用马铃薯季节差价,引导农户发展早熟品种,让马铃薯从传统的秋季采挖提前到夏季,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保障了农户的“钱袋子”。

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脱贫致富(合作社让利于民带动群众致富增收)(3)

  “改变以往装袋、贮藏销售的粗放模式,吸纳当地闲置劳动力,将马铃薯按照品相、大小分拣,精细化装袋分装,销往周边各大城市,提升马铃薯产品附加值,市场销售价格从每公斤0.9元提高到3.2元。”在王玉安带动下,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合作社通过与农业部门达成马铃薯定向采购销售协议,政府给予合作社适当补贴,由合作社向农户免费提供种薯,使农户种薯采购投入成本亩均降低80元。让利代购代销有机肥,提供田间管理培训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让农户掌握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效益,预计商品薯亩均产量从15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以上,亩均产值提高500元。 

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脱贫致富(合作社让利于民带动群众致富增收)(4)

 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探索产业富民新路径,通过发展小杂粮、高品质果蔬等特色富民产业,种植玉米、谷子、小番茄等设施果蔬,实施订单农业,带动返乡农户种植设施果蔬,收益480多万元。

  王玉安积极参与开展“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社会公益活动,带动138名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1.85万元;向村内孤寡老人、特困户家庭捐赠大米、农资,向县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捐款,用实际行动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增砖添瓦。(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