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奶妈是谁(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是最忠诚的仆人)

(作者:至真斋主 简爱)

李嬷嬷是贾宝玉的奶妈。贾宝玉是贾政、王夫人的宝贝儿子,贾母的孙子。长辈们视贾宝玉为心头肉,掌上明珠。贾府的仆人们对贾宝玉众星捧月一般。宁荣二公对贾家这个重孙子寄予了厚望。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准备迎接绛珠妹子生魂前来游玩的几位仙子见是贾宝玉来了,都不屑地称他为“浊物”,来太虚幻境是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警幻仙子向众姊妹解释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甲戌本侧批: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甲戌本侧批: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在警幻引贾宝玉跟秦可卿亲昵的时候,又有一段议论。警幻道:“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甲戌本侧批:说得恳切恰当之至!〗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甲戌本侧批: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我们从警幻调教贾宝玉,使他最终“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可知宁荣二公的良苦用心。孔孟之道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的核心思想和中国儒学文化的源头。孔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风貌。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为:一、仁义之道。孔子尚仁,孟子重义,仁义之道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孔孟的其他思想都是建立在仁义基础上的。仁、义、礼、智、信,并称为“五常”,其中仁是核心,义是仁的展开,礼、智、信,又是仁、义的展开。二、忠恕之道。忠恕是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之道强调以待自己之心待人,体现了仁的精神。三、中庸之道。庸者,用也。中庸的完整含义应该是以中和为用。中庸既是道德状态和道德标准,也是处理问题的智慧。中庸是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因为过犹不及。四、礼仪之道。礼是国家的典制。礼是社会秩序,如果人人遵守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社会秩序,家国便可长治久安;反之,社会秩序违反了礼仪,不合规矩,家国就可能动荡不安。礼是人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应遵守符合自己身份的行为规范,以礼来对待他人。五、诚信之道。就是知人知己,说到做到。“诚”是天道,认识天道,效法天道就是“信”。六、孝悌之道。善事父母谓之孝,兄友弟恭谓之悌。七、民本之道。民贵君轻,与民同乐,有教无类。八、内圣外王之道。《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普遍被视为内圣外王的途径。

警幻说的“经济之道”不是我们现代的概念,而是指经世济民之道。“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即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能做到“经济”二字的人必须文能安邦兴业,武能御侮却敌。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儒家学派的贤士,要按照《大学》中“三纲八目”的要求去做学问、做人。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国平天下”。

那么贾宝玉的行止又如何呢?在贾宝玉出场的时候有《西江月》词二首贬低他: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的行止不符合儒家“三纲八目”要求,所以,宁荣二公委托警幻对他进行调教,让他“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贾宝玉衔玉而生。至真斋主在文章《揭秘贾宝玉“赤瑕宫神瑛侍者”之特殊身份》中,认为作者设计贾府是影射明皇宫,通灵玉影射传国玉玺,贾宝玉是华夏江山未来继承人的特殊身份,也可以说他是“皇太子”。那么,我们看看古代皇室是如何给皇子选奶妈的。

贾宝玉的奶妈是谁(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是最忠诚的仆人)(1)

据史料记载,皇室为了加强对太子、世子的教育,早在西周时期就建立了乳保教育制度,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的事务。乳母名义上是以乳汁哺育幼小的太子、世子,但实际上由于乳母与幼儿朝夕相伴,无形中其自身的道德、知识等素养对幼小的太子、世子们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当时对乳母的选择也非常慎重,乳母均在大夫之妾或士人之妻中选择。汉唐时期的皇室也多用奶妈为新生儿哺乳。由于帝王嫔妃众多,宫女无数,孕产不时发生,所以宫廷要时时准备奶妈。皇子女出生后,无论生母奶汁如何,都一律由奶妈专门哺乳。皇子女一旦离开母体,便不得再接受生母提供的营养。奶妈担负着哺育皇子女的任务,责任重大。唐玄宗在位时,代宗出生,作为皇孙的代宗单薄瘦弱。玄宗要奶妈把皇孙抱来,奶妈惶恐不安,惟恐皇孙的瘦弱是她的责任。没想到玄宗对这个小皇孙喜爱备至,奶妈这才松了一口气。

明清时期,内务府衙门专门负责对奶妈的挑选和管理,其挑选奶妈的条件十分苛刻。如年龄要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家庭必须子女双全、生完孩子刚满三个月,因为这个时候奶水充足;奶妈所生子女必须健康、容貌端正;奶妈本人身体也要健康无病。奶妈在正式入宫前还要进行礼节训练。当奶妈不仅具备上述严苛条件,还得离开刚刚出生不久的子女,忍受与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据说,为了确保奶妈奶水充足,奶妈每天要吃一碗不放盐酱的肥猪肘子肉,这种肉长期吃就难以忍受了。奶妈一但留用,则是“终身制”、“铁饭碗”。她们可以从光禄寺领取丰厚的报酬。这是许多民间妇女争相去做奶妈的根本原因。

奶妈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着显赫的地位,特别是皇家的奶妈,一旦其哺育的皇子登基,她便成了极为显耀的人物,自然也会平步青云受到尊封。因为奶妈与皇子长期生活在一起,两人已形同“母子”,情感颇深。那些在皇宫里长大的皇子女们对自己的直系亲属和朝中大臣,都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却惟独对自己的奶妈感情深厚,宛如母子。历代的皇帝对奶妈都十分尊敬。皇帝的奶妈死后可以厚葬。当然有的奶妈也往往会有恃无恐,无所不为。

历史上有名的奶妈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汉武帝刘彻的奶妈,即东武侯郭蒙的母亲。汉武帝长大后,尊称这位奶妈为“大乳母”。“大乳母”借着汉武帝的感恩,一个月里总要进宫瞧刘彻两次。奶妈的名帖送交宫门侍卫传入时,汉武帝刘彻便指派幸臣马游卿,赏给奶妈锦帛五十匹,外加美餐一顿。“大乳母”越发得势,她相中了某块土地,汉武帝立即将那块土地赏赐给她。奶妈提出任何要求,汉武帝刘彻几乎没有不答应的。汉武帝还专门下诏,让奶妈可以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上驰骋。那些王公大臣们都敬畏这个皇帝的奶妈。因此,“大乳母”家的儿孙、奴仆们都纷纷得意忘形起来,以致为非作歹,无恶不作,造成民怨沸腾。汉武帝也无可奈何。后来有大臣上书要求遣送“大乳母”一家到边疆,以消除民怨。汉武帝最终点头同意。临行前“大乳母”再三注视汉武帝,几步一回首,作依依不舍状。汉武帝身边有个宠臣郭舍人深知皇上不忍心遣送自己的奶妈,于是趁机当着汉武帝的面,故意大声呵斥“大乳母”道:“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乳而活邪?!”意思是:皇上如今长大了,你指望他还要吃你的奶水吗?!汉武帝见此情景,悲悯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当下赦免了奶妈的罪行。

即便我们不认为贾府是影射皇宫,贾府作为公侯豪门在为子孙选奶妈时也一定会很严格。对奶妈的人品、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作为贾宝玉的奶妈其遴选条件也会比一般人更高。根据贾宝玉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有理由认为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贾府众多奶妈、仆人中的素质、地位是首屈一指的。我们看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后李嬷嬷第一次出场的情景: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贾宝玉的奶妈是谁(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是最忠诚的仆人)(2)

看这段情节我们知道,奶妈李嬷嬷是要陪侍贾宝玉休息的,这场面是多么温馨啊。一般的婆子只能在二门外等候指令。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地位这么“显赫”,可是,她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是一个“多管闲事”、“馋嘴”、“倚老卖老”、“无端骂人”的讨厌形象。

第八回,宝玉在薛家喝酒有些醉了,回来后贾宝玉问晴雯:“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贾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茶来,问茜雪:“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茜雪说:“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贾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质问茜雪:“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去立刻回贾母,撵李嬷嬷。

第十九回,已经告老回家的李嬷嬷拄拐来瞧贾宝玉,见他不在家,就问丫鬟们:“宝玉如今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候睡觉”。丫鬟们不理睬她。李嬷嬷又问道:“这盖碗里是酥酪,怎不送与我去?我就吃了罢”说毕,拿匙就吃。一个丫头道:“快别动!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回来又惹气了。你老人家自己承认,别带累我们受气。”李嬷嬷听了,又气又愧,便说道:“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我偏吃了,看怎么样!你们看袭人不知怎样,那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一面说,一面赌气将酥酪吃尽。又一丫头笑道:“他们不会说话,怨不得你老人家生气。宝玉还时常送东西孝敬你老去,岂有为这个不自在的。”李嬷嬷道:“你们也不必妆狐媚子哄我,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明儿有了不是,我再来领!”说着,赌气去了。

第二十回,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讥刺取笑,忽然听见李嬷嬷在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把袭人骂哭了。贾宝玉过去替袭人辩解几句,李嬷嬷越发生气了,说道:“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我只和你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去讲了。把你奶了这么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旁,逞着丫头们要我的强。”边说边哭。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过来劝解,李嬷嬷就拉着她们诉委屈,把“当日吃茶”、“茜雪出去”、“吃酥酪”等事,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幸好王熙凤来了把李嬷嬷劝走。李嬷嬷一边走一边还说:“我也不要这老命了,越性今儿没了规矩,闹一场子,讨个没脸,强如受那娼妇蹄子的气!”

那么李嬷嬷真是一个品行不端的奶妈嘛?非也!贾府当初选李嬷嬷做宝玉的奶妈绝对没看走眼,且李嬷嬷在贾府多年,如果品行不端早就被赶走了。李嬷嬷的品行,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平时都是应该看在眼里的,他们对李嬷嬷的品行应该是很认可的。李嬷嬷在书中出场的情节并不多,在作者安排的有限出场情节中,我们恰恰看到了李嬷嬷对贾宝玉的尽职尽责。我们再回到第八回贾宝玉到薛家吃酒的情节,去品味一下作者对李嬷嬷的描写。

贾宝玉想起薛宝钗在家养病,就去看她。闲话时,薛宝钗看了贾宝玉的通灵玉,贾宝玉看了薛宝钗的金锁。这时候林黛玉也来了。外面下了雪。李嬷嬷就让贾宝玉同姐姐妹妹一处顽顽,又叫丫头去取斗篷,让小幺儿们散去。贾宝玉应允了李嬷嬷的安排。在这里蒙府本有一条侧批:〖极力写嬷嬷周旋,是反衬下文。〗

薛姨妈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甲戌本侧批:〖是溺爱,非势利。〗贾宝玉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甲戌本侧批:〖是溺爱,非夸富。〗贾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甲戌本侧批:〖愈见溺爱。〗

贾宝玉的奶妈是谁(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是最忠诚的仆人)(3)

李嬷嬷见贾宝玉要喝酒,便上来劝阻道:“姨太太,酒倒罢了。”甲戌本眉批:〖余最恨无调教之家,任其子侄肆行哺啜,观此则知大家风范。〗这条批语实际上是在夸赞李嬷嬷有大家风范!可是贾宝玉非要喝酒,央求李嬷嬷道:“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在这里,李嬷嬷说出了贾母溺爱贾宝玉,有时候纵容贾宝玉喝酒,有时候又不许贾宝玉喝酒,弄得李嬷嬷很难办。从李嬷嬷的话中我们也能听出弦外之音,就是对薛姨妈缺乏礼仪的讽刺意味。而贾宝玉喝了酒还容易醉酒耍酒疯。在这里甲戌本有一条侧批:〖浪酒闲茶,原不相宜。〗也就是说批书人也觉得这酒不该喝,同时,批书人也在提示我们注意薛家人的教养。

可是我们看薛姨妈是什么态度?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一面令小丫鬟:“来,让你奶奶们去,也吃杯搪搪雪气。”李嬷嬷无法驳薛姨妈的面子,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姐妹,贾宝玉的姨娘。尽管李嬷嬷心里有气也无可奈何,只好由着薛姨妈。

贾宝玉的奶妈是谁(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是最忠诚的仆人)(4)

贾宝玉想吃冷酒,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这时候薛宝钗突然来了一句:“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在薛宝钗的话语间,甲戌本有两条批语值得深思。其一,甲戌本侧批:〖着眼!若不是宝卿说出,竟不知玉卿日就何业。〗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薛宝钗透露给众人,大家还不知道宝玉平时喜欢看杂书,不务正业。看杂书在那个时代的大家族子女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不知薛宝钗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她的话等于是揭了贾宝玉的老底儿。其二,甲戌本眉批:〖在宝卿口中说出玉兄学业,是作微露卸春挂之萌耳,是书勿看正面为幸。〗“卸春挂”的意思为“逃离对春闱的谋画、谋取”,即“逃离参加科举”。这条批语的意思是:通过薛宝钗之口说出宝玉喜欢看杂书,是稍微透露了贾宝玉不喜欢科举考试,不想走仕途之路的心思,这部书不要只看正面。通过薛宝钗的话也可以判断她平时也喜欢看杂书,既然她知道喝冷酒伤身体,难道不知道喝醉酒同样伤身体吗?尤其是对小儿来说喝醉酒伤害更大。为什么作者要通过薛宝钗之口透露贾宝玉看杂书不务正业的实情呢?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同时,这也关系到薛宝钗的出身和人物评价问题。作者说薛宝钗是“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纵观全书薛宝钗的情节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恰恰相反,作者是在说反话。

贾宝玉喝了三杯酒。李嬷嬷又上来拦阻。贾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奶妈在关心贾宝玉读书的事情,可是众人却都不在意。林黛玉数落李嬷嬷。薛姨妈在鼓动宝玉:“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由此可见,薛家是什么家庭素养,薛姨妈是什么心思,大家还难判断吗?

李嬷嬷的火气没处撒,只得找个借口走了。李嬷嬷一走,作者写道:“这里虽还有三两个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见李嬷嬷走了,也都悄悄去寻方便去了。只剩了两个小丫头子,乐得讨宝玉的欢喜。”之后就发生了李嬷嬷拿走贾宝玉给晴雯留的豆腐皮的包子,给自己的孙子吃,还喝了贾宝玉的枫露茶。李嬷嬷真的嘴馋爱贪小便宜吗?李嬷嬷在贾府多年什么好吃的东西没吃过?还在乎这个?这其实不是李嬷嬷嘴馋,而是李嬷嬷对贾宝玉不听劝的发泄行为。她是在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试图警醒贾宝玉:“你要好好读书走正路,不要整天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迷失在脂粉堆里。”可是,贾宝玉并不醒悟,依然陶醉其中而乐此不疲。

已经告老回家的李嬷嬷依然关心着贾宝玉:“宝玉如今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候睡觉”。可是丫鬟们不但只顾玩闹,还骂她:“好一个讨厌的老货!”李嬷嬷不禁叹息道:“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了样儿了,别的妈妈们越不敢说你们了。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只知嫌人家脏,这是他的屋子,由着你们糟蹋,越不成体统了。”在这里庚辰本有一条双行夹批:〖补得好!宝玉虽不吃乳,岂无伴从之媪妪哉?〗也就是说,李嬷嬷走后,那些剩下的使唤婆婆们有谁还真心对贾宝玉负责?有谁还规劝贾宝玉走正路?她们都是形同虚设。也不要怪随后李嬷嬷痛骂袭人,痛骂贾宝玉。骂贾宝玉或许大家都能理解,贾宝玉这个不肖子孙不但令李嬷嬷痛心,也让贾政很头疼。但是骂“贤袭人”很多人都为袭人鸣冤。袭人真的是“贤袭人”吗?我认为不是,她其实是个功利心很强且自私自利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择手段地排挤对她构成威胁的人。她劝贾宝玉读书也只是让他装装样子不让老爷生气。至于她对贾宝玉的日常生活照顾的周到,也只是尽了一个丫鬟的本分而已。至于茜雪是谁赶走的,无需论证,一个正直、善良、忠心、负责的老嬷嬷是不会说谎的。一个老人伤心的眼泪也不是演戏给人看的。

在第五十七回,宝玉因紫鹃说黛玉要离开贾府急得患重病的时候,李嬷嬷捶床捣枕说:“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的心了。”这是李嬷嬷的真情流露。她跟贾宝玉的感情视同母子,她怕贾宝玉不成器,她怕贾宝玉有啥闪失。李嬷嬷的儿子李贵负责陪伴贾宝玉读书,同时也是贾宝玉众男仆的头目,从闹学堂看李贵处理得非常好。母子俩都在为贾宝玉忠诚负责,且李嬷嬷没有像迎春的奶妈那样行为不端,也没有像贾琏的奶妈那样为儿子谋肥缺。这样的仆人对于贾府来说是最应该值得尊重的。

宁府的焦大是个忠心耿耿的仆人,当年把贾家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才有了贾府几代的荣耀。他看着贾家从兴起到衰落,忍不住对败家子们痛骂。荣府的李嬷嬷负责哺育、引导贾宝玉,告老回家了还对贾宝玉行止很关心,她眼睁睁地看着贾宝玉不听规劝,整天陶醉在脂粉堆里而沉沦下去,也忍不住痛哭怒骂。焦大和李嬷嬷,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贾府最忠诚的仆人,可是有谁把他们当回事呢?不尊重这些喜欢说逆耳忠言的有功之臣,这也是贾家败亡的原因之一。当贾家败亡之后,到处流浪的贾宝玉回首往事,不知幡然醒悟了没有?批书人在第一回说:“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我们感悟出《红楼梦》是“以家喻国”的更深层内涵了吗?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