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则灵的龙眼核传说)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荔枝奴”这个称呼,这代表了古人对于龙眼的认识程度,由于和荔枝生长在一个地方,但无论是块头还是果肉都逊色于荔枝一头,再加上成熟的时间要晚于荔枝,所以古人通常将龙眼核直接归在荔枝的分类里,将之称为荔枝奴、亚荔枝、细荔……总之就是不如荔枝的意思。

喜欢吃龙眼的人不少,但对龙眼核也感兴趣的人就不多了。

吃完果肉,吐出果核,流水线般丝滑的操作,让人们基本不会注意到那颗黑黑圆圆仿佛眼珠子般油亮的果核,有时候就算是注意到了也只会是因为嫌这么大颗果核太碍事,平白占了果肉那么多地方,要是没了这果核,那肥厚多汁的龙眼吃起来那得多爽快!

然而,事实上龙眼核倒也不是白长了那么大的块头,在中医领域,龙眼核一直有着诸多妙用。

(心诚则灵的龙眼核传说)(1)

龙眼核

龙眼起源

要说龙眼核,那么就不得不提前补一补龙眼的课了。

龙眼是中国本土的植物,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种植于我国南方,具体位置至今难以确定,不过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龙眼的原产地就在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云南一带,都是典型的南方省份,其理由也很简单,一来,研究人员们在这一带发现了野生龙眼群落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古代的古籍上对此有不少记载。

如果是在古籍中直接找“龙眼”这个名字的话估计收获不会很大,因为其在历史上的别名实在是太多,比如《本草别录》中将之称为“龙眼”、而《本草纲目》中就将之称为“龙目”这个时候如果再去看《本草图经》就会发现上面还有“木弹”的称呼。

至于其他的如骊珠、燕卵、荔枝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据邱武凌引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所写的内容来看,之所以现在会将之叫为龙眼,是顺应了那句“龙眼之目,象形也”的说法,本质上还是通过形状来命名的,只不过想来并没有人见过龙到底长什么样子,所以龙眼为何像龙的眼睛也就不得而知了。

(心诚则灵的龙眼核传说)(2)

龙眼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荔枝奴”这个称呼,这代表了古人对于龙眼的认识程度,由于和荔枝生长在一个地方,但无论是块头还是果肉都逊色于荔枝一头,再加上成熟的时间要晚于荔枝,所以古人通常将龙眼核直接归在荔枝的分类里,将之称为荔枝奴、亚荔枝、细荔……总之就是不如荔枝的意思。

《南方草木状》中记载:“然荔枝过则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言常随其后也。”,嵇含倒也没有直接看不起龙眼的味道,反而解释说,叫它荔枝奴,只是因为它成熟得比荔枝慢而已。

但后面一些人就不给面子了,比如康熙,他老人家尝过了以后大笔一挥,在《阳江县志》中写道:“圆眼,味甘,香稍次于荔,昔人呼为荔奴,以其后荔而熟也。”,当真是一点也不看龙眼脸色。

《龙眼谱》中更是过分,写:“果谱载荔枝以林禽为兄,石榴为弟,龙眼为奴,盖绿荔枝先熟,而龙眼继之,恒熟于初秋之候云。况又因其色与香味皆不及荔枝,故以呼之。”

龙眼脸都绿了,康熙也就算了,一个外行,再说人家是皇帝,龙眼敢怒而不敢言,但《龙眼谱》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中国古代几乎找不出一本有关龙眼的专著来,要找龙眼只能杂七杂八的在各路典籍中寻找,清代赵古撰写的《龙眼谱》算是独一份了,相当于龙眼的自传,在自传里面这样说它……它龙眼也是要面子的啊!

当然,这种观点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比如说元代王祯所著的《王祯农书》,里面就夸赞龙眼:“夫龙眼与荔枝齐名,味亦甚美,登盘姐而充岁贡,称于魏文之诏,泳于左思之赋,又岂凡果之可比哉。

《后汉书》中也记载:“龙眼之见珍,自汉已然。”,说是汉朝开始龙眼就已经被当做一种贡品,供皇帝享用了。

(心诚则灵的龙眼核传说)(3)

龙眼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其实很早就开始食用龙眼了,公元前111年,当汉武帝攻破南越后, 建造扶荔宫以广植南方奇花异草时,龙眼和荔枝都曾被作为珍品移植于扶荔宫中,这是龙眼等热带果树向西北移植的最早尝试。

至于其他地方自然演化的结果自然要慢上一些,但也慢不了多少,据左思在《蜀都赋》中记载的“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来看,四川地区种植龙眼起码已经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而国外但凡是具备一定数量的龙眼栽培,都是从我国传出的,比如英国H.F麦克米伦所著的《热带园艺植物手册》中就写:“龙眼与荔枝并肩于1978 年由中国传入印度”。

龙眼核的传说

有一个佛教小故事是这么说的,相传有一个不识字的贫穷老妇人以佣工为生,一次到一家新雇主家中伺候一位少奶奶,那位少奶奶信佛,天天在静室内诵经念佛,平时就需要老妇人伺候茶水上贡

老妇人见女主人如此虔诚念佛,心有所托,自然是心生羡慕,也想学习女主人念佛经,但奈何自己不识字,于是恳求女主人教它。

女主人不肯,因为佛经深奥,她也没能参悟出真谛,再加之觉得老妇人又老又蠢又笨,不是块学习的料于是便说没法教。

老妇人再次恳请女主人教她,只用教几句简单的话,让她念念就行了。

女主人告诉她念经不能那么随便,要沐浴,焚香,诚心才有效,她又脏又不恭敬,就算念了也没有用的。

老妇人依旧恳求,希望女主人能教它,哪怕一句都好。

女主人被她烦不过,就问她想要学那一句,老妇人说就学女主人平时最常念的那一句。

平日里女主人念大悲咒都是从“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开始,但她心想就算教了老妇人也学不会,于是就教老妇人念:“南无荔枝龙眼核。

老妇人如获重宝,每天十分虔诚的祷念,后来一天,她的儿子在一次航海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船沉了,不知从哪里飘来了一大批荔枝和龙眼核,堆积成筏,救了儿子一命。

儿子回来后将此事告诉母亲,老妇人连连感叹,真是菩萨保佑啊,这句话她每天都念。

(心诚则灵的龙眼核传说)(4)

龙眼核

如今国内有关龙眼核的研究仍多集中在对其药用价值的探讨,相信将来人们还会在龙眼核身上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用途。

参考资料:

[1] 刘冬莹. 清代广东龙眼的栽培利用研究[D].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2] 唐媚媚. 我国龙眼栽培利用史研究文献综述[J]. 现代园艺. 2017

[3] 韩冬梅. “南方人参”龙眼[J]. 中国果菜. 2014

[4]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