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

回想起儿时经历,我不折不扣是个错失良机的音乐启蒙失败者。出生于80年代上海的我,父亲爱评书,母亲爱沪剧,五岁前似乎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音乐。五岁以后被母亲说,小时候把你寄放在工厂的托儿所里,你一直哭,嗓子哭坏了,唱不了歌,没有音乐细胞的。这个标签对我影响非常深,一直以来我不会唱歌,害怕在众人面前露一嗓子,卡拉OK这样的活动能逃则逃。

小玄出生后,我就希望他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我相信,每个孩子天性是热爱音乐的。我要给他做音乐启蒙。但是怎么做呢?两年的育儿生活里,我阅读奥尔夫音乐理论,一些琴童父母的感想,每周参加图书馆的音乐活动,带孩子上音乐早教班,有了不少心得。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1)

从出生开始,母亲才是最好的启蒙者

小玄出生时,我道听途说莫扎特音乐和巴赫的BWV1080复调会有利于孩子大脑开发,于是家里日夜放着莫扎特和巴赫,但小婴儿的反应淡泊。娃爸对我指出,养育者(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歌声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音乐启蒙。婆婆从小对着老公三兄妹唱着各种童谣,哼着名曲,甚至他们每人的名字都在曲子里被唱出来,每人有属于自己的歌谣。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娃爸各种童谣信手拈来,抱着刚出生的小宝宝各种哄唱。

这个真是我的短板呀!你也唱呀,唱吧!每次被娃爸邀请时,我都窘迫不已,内心动摇,我会唱什么?小燕子?红歌?可以呀!什么都可以唱!娃爸不断激励着我。当了妈,短板能补则补。

于是,硬着头皮,英语和日语童谣赶快学起来。孩子三个月的时候,我初略掌握了Wheels on the bus,Row row row your boat,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一些英语童谣,以及迷路的小猫,古老的大钟,饭盒歌等日语童谣,至少用袋鼠包背着宝宝出门时,有料儿唱了。直接回报就是,听着背景乐的小宝宝没多大反应,但经常奥唔奥唔地回应着我的歌声,不时眯眯笑地望着我。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2)

三个月以后,孩子手的控制能力增加,可以握着沙球摇一摇,摸摸电子琴键,但依旧是父母享受音乐,他附带被熏陶。我始终坚持,各种音乐都播放。只要是我们喜欢的,无论交响乐,还是重金属,还是轻音乐,都抱着宝宝一起轻轻跳上一段,转上几圈。这个就像每天喂奶,读绘本一样,变得极其自然。

六个月以后,我每周都带孩子去图书馆两次,看着老师带大家一起唱歌,做动作,但他始终是个静静的观察者,回家后我也没有特意花时间练习。而随着手部控制能力增强以后,我提供了更多会发声的东西。沙球,电子琴,摇铃之类的小乐器以外,金属的锅子,盘子,木质的勺子,任凭他敲和打。

同时,也提供了几个能放不同曲子的玩具。不久,小玄开始自己选择曲子,喜欢的曲子反复按放,并且开始随着音乐自主性摇摆着手了。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3)

上音乐早教班前的反思

一岁以后,我们开始考虑音乐早教班了。我又回忆起那个音乐启蒙失败的自己。绘本启蒙,英语启蒙越来越早,而且容易形成系统,为什么音乐启蒙带着这么多盲目性呢?放着背景音乐的,叫做音乐启蒙吗?带去上早教班,叫做音乐启蒙呢?为什么很多琴童都痛苦不堪,难以坚持?将来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学乐器?学什么呢?怎么学呢?

考虑这些问题是不是太早了?但当我读了不少琴童父母的经验后发现,考虑这些问题一点都不早。无论是当年错过音乐启蒙的自己,还是在父母要求下突然战斗在考级路途上痛苦不堪的琴童们,都存在几个问题:

  1. 前期听得太少,缺少足够量的磨耳朵;
  2. 为考级而学乐器真是本末倒置,把学乐器当成学演奏技巧,缺乏情感,不是发自内心热爱音乐和该乐器;
  3. 乐理知识难倒了初学者,掌握不实,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导致中高级阶段难以坚持。

想清楚这些后,我也明确了自己如何启蒙的方向和目标,在正式学习音乐之前,让孩子爱上音乐,体会到音乐是用来传达喜怒哀乐,即可以当做语言交流,也可以用做肢体表现。这一年里,我这么做的。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4)

将肢体大运动发展和音乐联系起来

孩子一岁左右,大运动能力得到突破性发展,不仅给他读Eric Carle的绘本From head to toe,我也给他看卡拉扬指挥的1987年维也纳音乐会中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视频。(尽管美国小儿科医生指出两岁前孩子不能看电视,但一些脑科学研究者还是赞成让孩子通过视频接受信息的。前提是,画面变化不快,刺激不大,父母控制好内容和时间。)-大J注:对于不好把握度的父母,建议可以自己从简单儿歌学起,然后教孩子如何用肢体表达。

这段短小的视频里有几个白衣舞女翩翩起舞跳华尔兹,每当放到这一段,小玄都看得目不转睛。一段时间后,小玄自发随着画面一起抬手,旋转,甚至模仿卡拉扬指挥动作。

一岁半以后,他对音乐的感受更用肢体动作直接表达了出来。第一次听到快节奏的Jumping Josie,就不停来回双脚跳,点头。而对耳熟能详的英语童谣,比如Wheels on the bus,Itsy bitsy spider等曲子,不知不觉中已经能做出整套动作。无论是记忆性的动作,或是偶发性的动作,随着音乐摆动身体都是孩子享受音乐时最直接的输出表达。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5)

将不同旋律当做生活语言

记得在日本W大的中央图书馆自习时,临近闭馆,馆内响起的是卡农。五分钟后,乐曲低缓,接近尾声,学生们早都自觉整理好书包,纷纷出馆。期间,没有一次广播放送。当音乐成为一种生活语言时,不同的旋律能让人产生不同的共鸣,并且逐渐成为生活习惯。怎么让各种旋律成为小玄的生活语言呢?

开始了音乐早教班后,我发现这里的音乐课从问候到道别,以及中间的命令,老师都是唱出来的,让孩子们完全浸润在音乐语言里。而拿到早教班的CD一听,我惊讶的是里面一些选曲分明不是歌曲,只能算是说故事,这也叫音乐?

于是,我问了老师。老师告诉我,这就是说唱乐的原型。几首歌曲的中间,来上这么一曲大白说唱乐,配上夸张的故事动作,孩子们确实看得十分投入。同时,我也问了老师,为什么CD里选了那么多民谣,而不是儿童歌曲?

很简单,老师说,比起甜美的儿童歌曲,民谣更能传递出人们生活中各种真实感情,这也是希望孩子们体会到的。无论是All around the kitchen,还是Train to the city,都是朴实忙碌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小玄每每听到Train to the city里的火车声,都会表现得很兴奋,好像他真搭上了开往郊外的列车去探望爷爷奶奶一样。

<All Around The Kitchen>

唱出我的指令来

要求小玄收拾玩具时,我挥挥手唱Bye bye toys,他明显有了动力。要求他静下心来听我讲话时,我低声缓缓地唱道,邦——邦,还在淘气兴奋的小玄一下子安静下来看着我。

而翻唱不同旋律,我也运用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去。要求小玄洗手刷牙时,我翻唱Row row row your boat。洗,洗,洗小手,洗洗你的手。刷,刷,刷牙牙,刷刷你的牙。

要求小玄快快配合做出门的准备时,我选择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穿衣服,穿衣服,快快快快快快快。比起直接的催促,在熟悉的乐曲里,孩子的抵触感明显变弱,笑着就配合完成了。

(建议大家可以去听一下录音,里面就有这些指令唱歌的真实演绎)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6)

模仿乐器,进行表达

看多了图书馆的live show,街头演出以后,我让他逐渐留意起各种乐器,并且模仿乐器的演奏。小提琴,钢琴,吉他,笛子,架子鼓,沙球等,一边听,一边动手模仿。

比起模仿动物,模仿乐器演奏有时需要双手协调地完成不同的动作,难度更高。不到22个月,小玄已经认识了好多乐器,我相信将来选择一款乐器来学习时,于他,已不再陌生。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7)

数学和音乐一起启蒙

记得我第一次学习五线谱等乐理知识时,算节拍很吃力,拼命拆分分数。这是因为没有用身体直接感受过节拍。所以,我们常常进行节拍游戏。

等车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拍手,跺脚;孩子拿起锅勺或木棍想敲敲打打时,都是练习节拍,把握节奏的好机会。正确拍打出2/4拍,3/4拍,4/4拍等节拍,对将来学习乐器都有百利无一弊。而时轻时重时快时慢,变换着力度强度,或者重复性地拍手或敲打,也是让孩子熟悉速度旋律的好方法。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8)

听各种音乐,重视古典乐

父母心中即使有大树,也需要每天的灌溉施肥。和外语启蒙一样,音乐启蒙也贵在多听。除了每周早教班以外,我两周一次带小玄去图书馆的儿童live show,观看街头艺人表演,公园里听鸟啼溪流,海边听波浪咆哮水鸽高鸣。每天起床后,小玄都主动要求听音乐,从早教班的CD到各种古典乐,柴可夫斯基,肖邦,贝多芬,舒伯特,有时无造作地播放,有时选择一个音乐家重点播放。

进行曲,圆舞曲,独奏曲,爵士乐,甚至是原声配乐,POP歌手名曲,非洲鼓乐,拉美舞曲,不拘泥某种特定形式,泛听各种音乐。现在,每天在家播放音乐达四个小时以上,小玄不时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跳动,非常有节奏感。出门在外,一听见自驾车里流出的音乐,路人的手机铃声,他都会身不由己地扭上一段。

音乐基础启蒙0-3岁(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9)

两年不到,我从一个不会哼歌的音痴变成了一个用歌声给孩子发号指令的妈妈;陪着孩子敲摆小乐器小道具,抱着孩子旋转跳舞,孩子也非常愉快地享受着各种音乐。

接下来我将温故知新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用游戏帮助孩子听音识符;跟孩子一起,不仅泛听古典乐,逐渐过渡到精听某一些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背景,情绪,有机会也带孩子去听交响乐的儿童场。

我相信,只有每天的日积月累,才能让音乐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将来孩子进入正式的音乐学习时,早已水到渠成。

作者介绍

Yujie,生长于上海石库门,曾留学工作于日本十余年,现住美国纽约。爱折腾,关注早期教育,实践多语育儿。养育好运动、爱音乐的二岁小男娃一枚。

推荐阅读

几岁上什么兴趣班?比这更关键的问题我们却从未想过

在家音乐启蒙并不难,但也绝对不是放放歌曲就好了

英语启蒙不会?早教课太贵?这份歌单你一定要收藏

大部分父母都不懂,孩子的画作不是用来看的,而是。。。

不上昂贵画画班,父母也能成为孩子的艺术启蒙老师

又好又贵的运动早教班,精髓在这里,了解了在家也能做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的作者,大J小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