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海洋环境改善明显)

海纳百川。海洋承接着来自陆海的双重开发压力和污染损害。

作为“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场标志性战役之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历经三年,于2020年底结束,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海洋环境改善明显)(1)

天津坚持渤海治污与岸线治理相结合,图为2021年6月7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人工沙滩。

“十四五”时期,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两个重点海域也纳入攻坚“主战场”。

2021年8月26日,在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提到,“十三五”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最大、改善程度最高的五年。“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所承载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治理亟待加强。”

浒苔暴发反映海洋生态环境还未取得“质变”

已经连续15年受浒苔之害的青岛,2021年6月遭遇最大规模浒苔侵袭。根据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结果,2021年黄海浒苔最大分布范围约为6万平方公里,是2020年的2.3倍左右。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海洋环境改善明显)(2)

2021年7月17日,游客在暂时关闭的青岛第六海水浴场附近。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图)

浒苔是一种藻类植物,呈鲜绿色。浒苔大规模暴发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它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散发出恶臭气;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等。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浒苔的暴发可能与海区水文动力基础环境条件、浒苔藻种种源、海水富营养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

张志锋称,黄海浒苔连续多年暴发且年际间出现反复,反映我国近海生态环境长期受到高强度人为活动、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改善还未从“量变”转为“质变”,近海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沿海仍处于污染排放高峰期

浒苔暴发于近海岸。2020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了77.4%,如期完成了“70%左右”的“十三五”水质改善目标。但根据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公报,2020年我国近海岸劣四类水质面积同比增加1730万公里。

为何不降反增?张志锋称,当前我国沿海及相关地区总体上仍处在污染排放的高峰期,已有的治理成效还不稳固,部分海湾河口出现污染波动反弹。

近岸局部海域水质改善任务也依然艰巨。目前,我国多数重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治理深度和治理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我国陆海统筹的制度机制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海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仍有待健全完善;国家和地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弱项,特别是监测监管等基础性、支撑性、保障性能力方面短板突出。

他介绍,“十四五”将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划定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三大重点海域为主战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还将以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为契机,系统谋划和设计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长江口、珠江口海域将重点攻坚

作为“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场标志性战役之一,和海洋领域污染防治攻坚的首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自2018年开始实施,2020年底结束。

经过三年攻坚,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2.3%,高出73%的攻坚战目标要求9.3个百分点;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入海河流断面消劣、滨海湿地和岸线整治修复等核心目标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

在环渤海地区,不同地区水质差异大,但均有改善。天津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2017年只有16.6%左右,2020年大幅提升至70.4%,三年时间增长53.8个百分点;河北省2020年首次实现近岸海域全面消除劣四类水体,北戴河主要海水浴场水质在旅游旺季全部达到一类标准。

虽然渤海综合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张志锋也强调,渤海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仍面临着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成效尚不稳固、海洋生物生态退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等突出问题。

上述问题不仅出现在渤海,在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其他重点海域也同样存在。张志锋透露,“十四五”期间,既要在渤海进一步巩固深化攻坚成效,也要针对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突出问题,延伸拓展深入打好这两个重点海域的攻坚战,以此推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