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枯枝的禅意句子(留得残荷听雨声)

又到云南的雨季,今年的雨季特别长,大雨小雨暴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里,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我们都无法拒绝“听雨”到底是雨打湿了心情,还是心情为了配合雨而变得湿漉漉的呢?下雨天,哪里也去不成,就在窗前听听雨声吧,或许也能听出一首诗,一幅画,一篇美文,一段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残荷枯枝的禅意句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残荷枯枝的禅意句子(留得残荷听雨声)

残荷枯枝的禅意句子

又到云南的雨季,今年的雨季特别长,大雨小雨暴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里,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我们都无法拒绝“听雨”。到底是雨打湿了心情,还是心情为了配合雨而变得湿漉漉的呢?下雨天,哪里也去不成,就在窗前听听雨声吧,或许也能听出一首诗,一幅画,一篇美文,一段故事……

中学时看《红楼梦》,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当时觉得这是多么美妙的韵律,这一句诗竟如画般的展现在你的面前:残败的荷叶、雨淋的声音、凄凉的空气,再加上黛玉自哀自怜的心情意境,相当符合十多岁时的我“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对林黛玉这样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绝顶的聪明,高傲的气质,在这个钟鸣鼎食、勾心斗角的大家庭中,最使她受不了的是“孤独”。在她感到无助的孤独时,唯一能安慰她的是大自然的声音——天籁。有人曾做这样的实验,把一个人关在空屋子里,若能够听到外面的声音,他能够忍受很久;若屋子的墙是隔音的,他听不到外面任何声音,彻底孤独了,他支持不了多久,神经就会彻底垮掉。林黛玉在大自然的声音中,最喜欢的是雨声。对雨,她有很多描述:“冷雨敲窗被未温”(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更是浓墨重彩地大大描写了一番秋天的风雨。因此,她在最不喜欢的李商隐诗中独独欣赏“留得残荷听雨声”是理所当然的。

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很多的,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而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属南宋时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蒋捷的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南宋末期进士,尚未授官职,南宋王朝很快就灭亡了。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使人凄然泪下。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蒋捷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从小我就喜欢听雨落下的声音,幼时家里阳台下就是农田,听着雨点从头顶上落到农田里稻谷叶子的声音,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稻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悠然抬头,看到窗外,浓绿一片,雨丝像玉帘一般,在这一片浓绿中画上了线。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雨滴敲在院子的雨篷上面,叮当作响,上面铁皮上雨点和檐溜敲打得叮叮当当,宛如白居易《琵琶行》的琵琶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其声清越,缓急有节,敲打不停,似有间歇。其声不像贝多芬的音乐,不像肖邦的音乐,不像莫扎特的音乐,不像任何大音乐家的音乐;然而谛听起来,却真又似贝多芬,似肖邦,似莫扎特。其实觉得在雨声中更能觉得安静。王籍诗曰“鸟鸣山更幽”,有人以为奇怪:鸟不鸣不是比鸣更为幽静吗?山中的经验如此,雨中这样的经验却是“雨响室更幽”,眼前就是这样。伏在桌前,奋笔疾书,虽雨声不断,但听而乐之,心旷神怡。心灵觉得特别幽静,文思如泉水涌起,深深地享受着雨声带给写作时的情趣。头顶上滴声未息,而院子里幽静有加,让人仿佛离开了嘈杂的尘寰,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