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传说(金鳞岂是池中物)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传说(金鳞岂是池中物)(1)

【“许昌大儒慕甲荣”连载之11】

许昌秀才卖豆腐‖老家许昌

文‖蒋晓云

(接上期。欲欣赏“许昌大儒慕甲荣”连载之10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州城为啥炸了锅?‖蒋晓云)

乘兴而去,扫兴而归。他悻悻地往回走,脑海里却充斥着挥之不去的往事。他记得第一次见到慧能和尚是七岁那年。

慕甲荣跟着母亲来菩萨庙上香,慧能和尚穿着一身砖灰色的宽松大褂,衣领是有四指宽的白颜色的粗布,腿上用扎腿长袋裹缠着,头皮锃亮,两腿盘坐在蒲团上,右手立于胸前一直闭着眼睛,不断地敲击手中的木鱼。

慕甲荣在这样的地方看着他,感觉他很神秘,而且也很伟大,对他十分的敬仰。

母亲跪在蒲团上,虔诚地叩拜。当她嘴里念叨出慕甲荣的名字时,正在闭着眼睛敲着木鱼的慧能和尚,突然睁开双眼喷撒着光亮,流露出惊喜之色。

这一细微变化,没人能够注意到,只有他自己才能体悟。

他按捺着激动的心情,依然沉着冷静,语调不疾不徐,表现出很淡然的样子,问道:“请问施主,这孩子可是慕甲荣?慕冠胪?”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传说(金鳞岂是池中物)(2)

慕李氏有些受宠若惊,答道:“正是我儿慕甲荣,慕冠胪。”

慧能和尚又问:“可是庚寅年十月十五日出生?”

慕李氏回答:“正是。多谢高僧对我儿生日记得如此清楚。”

慕甲荣牵着母亲的手,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眼前这个和尚。慧能和尚说罢对着慕甲荣施了一礼:“小施主乃文曲星下凡,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李慕氏说:“多谢大师点化。”

慕甲荣眨巴着长长的睫毛,一边牵着母亲的手往家走一边问:“娘,啥是文曲星呀?啥是池中物呀?”

慕李氏想了想说道:“文曲星就是可多可多学问,肚子里装很多书本,将来要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办好事的人,池中物大概是说池塘中的东西吧。总而言之,儿子,你将来一定不是凡人。”

慕甲荣停了下来,挡在母亲前边,一脸严肃地说:“那个和尚说我是文曲星下凡,我要为老百姓办好事,我肚子里怎样才能装很多书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传说(金鳞岂是池中物)(3)

慕李氏笑了:“傻孩子,肚子里装很多书,就是把书里的文章装进脑袋瓜里,用书本上的知识,让自己知道很多、懂得很多、聪明得很多!”

慕甲荣回到家里就翻找书籍,从此开始更加勤奋地学习。慧能和尚的那句话,便成了他永远的激励。

没过多久,大慕庄多了二十五名戴“头巾”,着蓝色礼袍的青年。这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种装束叫“秀才服”,秀才是有身份的人了。在清朝,秀才服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混穿的,也就是说,只有秀才才能有这身打扮,不论是地位高低还是富有贫穷,只要是秀才就都能穿。

这不,卖豆腐的慕德祐也是这身装束。虽然他考中了秀才,但他仍然挑着担走街串巷卖豆腐,于是人们很少再喊他的名字,从此以后都叫他豆腐秀才。

豆腐秀才走在大街上,慕德胜看见了,对他也是尊重略带几分夸赞。他上前搭讪:“哎哟,这不是豆腐秀才吗?真了不得,也考中了秀才,这下子你可为我们家争了脸面,这可是我们祖祖辈辈没有的荣耀。咋中了秀才,还挑着担卖豆腐呀?真真的可惜了!真屈了才了!大哥支持你,来,买一块豆腐,你也能早点回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我支持你,你还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传说(金鳞岂是池中物)(4)

豆腐秀才笑笑说道:“大哥,我听你的,以后多在书本上用功,为咱家族争脸面!”

大慕庄的人一时间争相购买豆腐秀才的豆腐,这种支持是无形的,这让豆腐秀才很是感动,更加发奋学习。

这二十五名秀才是大慕庄的骄傲。大慕庄的人们在明里暗里尊重、支持着他们,把他们当成宝贝,很多人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都以他们为榜样,教育他们将来也做个读书人。

宋兆谦是灵井保西临土城保大路宋村的村民,他勤奋好学,父亲死得早,跟着哥嫂过日子。家里贫穷,一心要读书,述德堂私塾里弟子已经招满,再也盛不下一个弟子。为了能进述德堂,能当慕甲荣的学子,他就托大伯慕珮来说情。

还有几个家长找到家里,情愿多拿一百吊钱也要求学于慕甲荣的私塾。可是,述德堂就那么大地方,根本满足不了求学者的要求,慕甲荣只好一一婉言谢绝。

事后,妻子孙大妮却埋怨:“你呀,你傻呀,能多收就多收个呗。你不会算账呀,一个弟子一年七十五吊钱(相当于现在的三千元)呢,那可是一年五亩地的收入。多收两个那可是十亩地一年的收入。”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传说(金鳞岂是池中物)(5)

慕甲荣一听急了:“钱钱钱,你心里唯有钱!”

孙大妮辩道:“咱大伯来说情,不也是这么说的。”

慕甲荣不再理会孙大妮,就拂袖离去。他跨出屋门,自言自语道:“妇人之见,真乃妇人之见也!”

慕甲荣今天特意穿上那件平时舍不得穿的秀才服。在跨进述德堂门之前停顿了一下,他扶了扶帽子,又拂了拂衣袖,拿下夹在胳肢窝里的书,这才迈步跨进门槛。

教室内座无虚席,今天还多了刚刚考上秀才的二十五名弟子。后边一片蓝帽、蓝长褂,就如镶嵌了一道蓝边的锦绣。他们是来感谢慕甲荣老师的,也是要跟着慕甲荣先生继续求学的。

这出乎了慕甲荣的意料。他们如今身份不同了,和自己一样都是秀才。慕甲荣曾经劝过他们,并推荐他们到许州一流的书院深造,可他们不愿意离开述德堂,在他们的意念里,只要跟着慕甲荣,将来就能中举、考中进士。

(慕甲荣门生考中二十五名秀才的事迹,受到了质疑。特别在朝中,素有大臣与黄钺不和者就递上奏折,参黄钺有泄露试题的嫌疑。于是,乾隆皇帝开始呵斥这位许州主考……精彩故事明天继续。)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传说(金鳞岂是池中物)(6)

​【作者简介】蒋晓云,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在起点中文网发表长篇历史小说《褒姒传奇》;长篇历史小说《窑变》入选《中原实力派文丛》,201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被评选为“中国钧瓷优秀图书”,许昌市、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人物传记《许昌大儒慕甲荣》,被评为“建安区第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小小说创作成绩突出,在《百花园》、《小小说出版》、《参花》、《奔流》、《郑州日报》、《河南科技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小小说《心中有盏灯》入选《2015河南小小说年选》,中篇小说《伐桂》获得首届师陀小说奖新人佳作奖等。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