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金饼收藏(金银璀璨贺新春)

黄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作为货币和馈赠的记录,至战国时广为流通,主要用于赏赐、馈赠、以及大宗交易和军事支出等各个方面。在汉武帝之前,黄金货币以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金饼为主要形制。

01

左中括号

一次偶然的发现

左中括号

1999年11月2日,在西安北郊的新华砖厂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推土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金灿灿的物件,仔细一看,竟是金饼。警方闻讯随即赶往现场,经过全力追缴,收回金饼112枚。在追缴进行期间,又发现第二个金饼坑,并出土金饼107枚。这两次共发现金饼219枚。

因推土机大面积作业,现场遗迹已荡然无存。经过寻访和调查得知,两个金饼坑相距2米左右,深约3-4米。

02

左中括号

金饼的形制

左中括号

这些金饼的重量大多在250克左右,形制基本一致呈圆饼形,一面凸起,一面凹陷,仅在大小、厚薄和重量上有所不同。每枚金饼的直径在5.6-6.6厘米左右,凸面一般表面粗糙,凹面一般表面光洁,并且普遍有冰裂现象。每枚金饼表面都有锤打和磕碰痕迹,绝大多数还打有戳记、戳印,部分兼有刻铭和刻划的文字、符号等。

汉代金饼收藏(金银璀璨贺新春)(1)

其中钤盖戳印比较普遍,共有208枚,字体多为阳文小篆,部分介于篆隶之间。印文有“黄”、“千”、“且”、“全”等。这些印文大多字迹清晰,容易辨别,那这些文字都有什么含义呢?经研究发现,这些印文的内容主要与黄金的属性、检验和归属有关。比如金饼上戳印的“黄”字,一般指黄金,所谓“黄(金)、白(银)、赤(铜)”是也。它又是“横”字的省文,“横”即“衡”也。金饼钤“黄”印,也许一字双关,或许更偏重于“横(衡)”,即通过称量检验之意。还有的印文与刻铭主要与地名、水名、市肆、姓氏、吉祥语、装饰修辞、赁贷计息的凭记等有关。

汉代金饼收藏(金银璀璨贺新春)(2)

钤“黄”印金饼

03

左中括号

如何断代

左中括号

汉代金饼收藏(金银璀璨贺新春)(3)

金饼出土位置

《记西安北郊谭家乡出土的汉代金饼》

金饼埋藏坑西距汉长安城遗址约4公里,南距唐大明宫遗址约2公里,北有渭水,东临泸河、灞河,周围地势较平坦、开阔。20世纪5O年代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谭家乡一带曾有古代墓葬封土7O余座,其中多为汉墓。

从制作工艺来看,秦汉时期的金饼多使用陶制模具浇筑而成,模具使用都是一次性的,所以每枚金饼的大小不完全一致。金饼的厚薄、大小、形制的差别还与铸地不同和工匠的个人技术有关。这次发现的金饼的直径长短和边廓厚薄均有差别,应该是用小型陶模具浇铸而成。

此外从形制上看,这批金饼有“黄”、“齊”、“v”等戳印、刻铭,与它们器型相同的金饼在湖南、山西等地的汉代墓葬中也有发现。并且从文字特点来看,这批金饼戳印的字体属西汉的阳文小篆,类似的写法也出现于汉印和汉代瓦当中。此外,“千”、“市”、“齊”字均带有时代特征,在秦汉的陶文、简牍、封泥中都有发现。

汉代金饼收藏(金银璀璨贺新春)(4)

刻有“齊”字的金饼

《史记·平准书》曰:“一黄金一斤”。《汉书·食货志》云:“黄金方寸,而重一斤”。西汉的一斤合今约250克,也有学者认为合今245克。按照天石先生的研究,西汉前期(文帝至武帝时期)的一斤合今244-250克,我们取其中间值为247克。这批金饼平均重247.11克,与之十分接近。

出土地与有关背景分析

谭家乡金饼的出土地就在汉长安城清明门外的东偏南方向,该区域历史上属汉代中小型墓葬区。但此次发现的金饼实物,应与墓葬无关。联系到新莽末年战乱,以及国家库存黄金流失的史实(长安一带曾出现“黄金一斤,易豆五升”的货币贬值现象),这批金饼可能并不是正常埋藏。种种迹象表明,这219枚金饼应该属于西汉遗物,其铸造年代的上限可至文、景帝时期,埋藏下限可能晚到新莽末年前后。

参考资料:《记西安北郊谭家乡出土的汉代金饼》

《神韵与辉煌》

编辑&图片:郑华

来源: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