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

有一位来自四川的女党员,她21岁离开故乡后就再没回去过;23岁时,她怀着身孕与结婚只有半年的丈夫依依惜别,余生再未能相逢;一年多以后,24岁的她把只有14个月大的儿子送到孩子的堂伯父家寄养,又是一次后会无期。而三次永别,都只是为了一件当时要实现信仰就不得不去做的事:革命。

她明明是个地道的川妹子,却隐姓埋名在东北抗日根据地,有时候甚至要装作哑巴来应付日寇和伪军的盘查。在经历重伤被俘、逃脱后再次被捕,受尽各种极端酷刑之后,她在开往刑场的车上,用没了指甲的手给儿子留下一封遗书。牺牲时,她只有31岁。

她就是在东北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令人无限唏嘘的是,直到她牺牲16年后,她的姐姐才通过一张20年前寄出的照片得知妹妹去了东北;而她的儿子,则直到28岁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母亲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赵一曼,留着热泪在档案馆里抄下了母亲在刑车上给自己写的遗书。

01、 不断冲破旧家庭束缚的青春之歌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2)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李一超,字淑宁,到东北参加工作时化名赵一曼,于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宜宾(县)距离县城120多里的一个地主家庭,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7,是家里最小的女孩,因此备受父母宠爱。她8岁进入家里的私塾读书,13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便由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大哥和大嫂当家了。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和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新思想也以锐不可当之势传到了赵一曼的故乡。赵一曼的大姐夫陈佑之是我党在宜宾地区的组织创建者之一,通过他,正值青春期的赵一曼接触到了《新青年》、《妇女周报》等进步刊物并深受其影响,产生了推翻阶级压迫、解放女性等想法。

但在当家的大哥大嫂眼里,这显然都是些离经叛道的“危险”读物,因此不但强烈反对她读这些,连赵一曼进城读书的愿望也不由分说地拒绝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24年,18岁的赵一曼以洋洋洒洒的三千字长文《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控诉了旧式家庭对她的束缚。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3)

在大姐夫郑佑之的帮助下,这篇文章发表在由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上。

“我自生长在这黑暗的家庭中数十载以来,并没有见过丝毫的光亮……我极想挺身起来,实行解放,自去读书。奈何家长哥哥专横,不承认我们女子是人,更不愿送我读书……请全世界的姊妹们和女权运动者,帮我设法,看我如何才能脱离这个地域家庭,如何才能完全独立?”

——节选自赵一曼《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

思想迅速成熟的赵一曼越是想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就越是受到哥嫂的极力反对和阻挠。无奈之下,1926年正月的一天,对外面的世界向往已久的赵一曼趁哥嫂出门之际,背上简单的行囊离开了山沟里这个让她失望透顶的家,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二姐李坤杰的帮助下,赵一曼先到宜宾县城的女子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组织和领导了“五卅”运动一周年之际,由宜宾党团组织发动的“抵制仇货”爱国运动。运动取得了胜利,但组织和参加运动的爱国学生却遭到反动当局的报复,被开除了学籍。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4)

好在他们很快就进入宜宾县党部创办的中山中学女生部就读了。1926年11月,在大姐夫陈佑之和二姐李坤杰的关心下,21岁的赵一曼离开故乡,前往武汉报考国民党在那里设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从此,赵一曼再也没有踏上过故乡的土地。

1927年初,赵一曼如愿以偿地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213名女学生中的一员,她们也是我国军事院校史上招收的第一批女学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赵一曼参加了由恽代英改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师,在迎击军阀夏斗寅、保卫武昌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随后,她又被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5)

从最初走出山区,与那个反对她读书和学习、接受新思想的旧式家庭决裂,到离开故乡,投身革命事业的巨大洪流,再到受命留学,为参加更为重要和艰苦的革命事业做准备,赵一曼的每一步都走得看似决绝,实际上却在不断地贴近自己的理想。

她以看似“决绝”的行动,不断突破在顽固的旧式家庭中出生和长大的自己,去寻找和建立一个属于新时代的、负有伟大理想和革命使命的全新自我。这一系列的突破,也是赵一曼独特的“青春之歌”。

02、 她为什么先后离开新婚半年的丈夫和只有一岁的儿子?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6)

1927年9月,赵一曼和一批年轻人一起,在上海吴淞口外登上一艘前往苏联的商船。由于是第一次搭乘海轮,赵一曼晕船十分严重,不仅头晕目眩,胃里也时常“翻江倒海”,难以平静。这时候,一个叫陈达邦的男人进入了她的视线。

见她独自一人止不住地难过,陈达邦对她嘘寒问暖,给她端茶送饭。在异国他乡的船上,异性的关怀备至和贴心照顾尤其使人感到温暖。陈达邦比她大5岁,也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登陆后,二人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时常一起讨论。

长时间的相处和共同的革命理想,加上在船上就带给彼此的温暖,使两颗年轻的心灵终于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到莫斯科的第二年,也就是1928年4月,二人在莫斯科结为伉俪。

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总是因为短暂而显得尤为珍贵。二人的幸福时光没有持续多久,赵一曼就因为旧疾复发而不得不中断学业进行修养。同时,由于莫斯科气候严寒,不利于养病,加上国内急缺妇女干部,党组织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安排赵一曼回国工作。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7)

本应只是一次普通的暂时分别,这对新人却嗅出了不同的味道。赵一曼此时已经怀孕在身,本可以向组织提出生产之后再回国,但她认为这是组织的安排,不能讨价还价;当丈夫提出陪她一起回国时,她也以不能因为家庭影响党安排的学业为由拒绝了,要丈夫安心完成学业。这时候,他们结婚才刚半年。

陈达邦为赵一曼戴上一枚金戒指,又送给她一块怀表,让她无论如何多保重,注意安全。他们心里明白,在战事频仍、危机四伏的年代,每一次分离,都有可能就成为永别。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即将为人父母的新婚夫妇,此次离别也成了后会无期。

赵一曼回国不久就被安排到湖北宜昌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但是在1929年2月初,临产的赵一曼却被房东撵了出来,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孕妇在哪里怀孕就要在哪里生产,房东认为不是在她家怀孕的,在她家生产会破坏她家的风水。

没有丈夫,没有亲人,挺着大肚子的赵一曼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一家屋檐旁边的草堆里。一个好心的搬运工人收留了她,不仅为她隔了半间棚子出来,还安排他的妻子为赵一曼接生。当晚,她诞下一个男孩儿,为他取名“宁儿”,取“健康安宁”之意。生逢乱世,这是每一位母亲对于孩子最为深切的祝福。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8)

但是,宁儿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年,却过得一点儿也不安宁。还在月子里时,收留他们母子的搬运工人因为赌博打架被抓进警察局,赵一曼拿丈夫给她的金戒指把他赎了回来。但一个家徒四壁的人家却拿得出金戒指,不免令人生疑。为了不被发现,赵一曼只好抱着宁儿重新找地方落脚。

宁儿半岁时,赵一曼被调到南昌的中共江西省委,与一名姓王的同志假扮成夫妻,作为工作上的掩护。仅仅过了三个月,由于叛徒出卖,江西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赵一曼不得不在雪夜抱着儿子走了整整一晚躲避敌人的追捕。后来,赵一曼把陈达邦送的那块怀表充作路费,母子俩才得以坐船到上海,向中央报告江西省委的变故。

思前想后,为了孩子不再跟着自己到处东躲西藏、颠沛流离,也为了能够安心工作,赵一曼决定按照回国之前与丈夫的约定,把孩子送到陈达邦的堂兄家抚养。出发之前,她抱着儿子在照相馆拍了两张照片,一张寄给莫斯科的丈夫,一张交给在武汉的同学,请她想办法寄给在宜宾的二姐李坤杰。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9)

1930年4月,只有14个月大的宁儿(长大后名叫陈掖贤)被送到武汉的堂伯父陈岳云家抚养。此后,赵一曼只能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一遍一遍地思念着不在身边的儿子。直到她6年后牺牲,母子也没有再见过面;而宁儿更是在28岁时,才得知自己亲生母亲的悲壮故事,忍不住泣涕涟涟,泪如雨下。

虽说战乱年代,每个人随时都可能遭受与亲人的骨肉分离,但无论什么年代,骨肉分离都是一件令人感到万分痛苦的事,尤其是像赵一曼这样与丈夫、儿子相守如此短暂、分离又都如此漫长的。身处和平的人们,在转头回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的痛别,心头也不免平添几分悲悯。

03、“我要一生进行革命,要一心一意,一贯到底”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

——歌曲《松花江上》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故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却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仅仅四个月,东北就全部沦陷。日本在这里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3000多万同胞长达14年铁桶般的残暴统治。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0)

“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出大批优秀干部深入东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赵一曼”这个名字就是她在东北工作期间使用的。1932年春,赵一曼到达沈阳,先是在大英烟草公司和纺纱厂做女工,随后在这年秋天到了中共满洲省委驻地哈尔滨,领导哈尔滨总工会的同时,做满洲省总工会的筹备工作。

赵一曼先是担任满洲总工会秘书和组织部长,一年后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她与同样来自上海的工作搭档“老曹”假扮成夫妻的模样。白天,老曹外出工作时,赵一曼就要上街买菜,回家洗衣、做饭,俨然一个“家庭妇女”的形象。其实,她是通过“买菜”来传递党的文件和消息。一到晚上,她就要在遮蔽严实的房间里一直工作到深夜。

赵一曼和老曹曾经成功领导了著名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二人配合十分默契。但是1934年3月,我党在哈尔滨的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老曹被捕牺牲,赵一曼也暴露在危险之中。她凭借娴熟的化妆技术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戴着面纱的俄国贵妇,用几句俄语巧妙地摆脱了特务。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1)

7月,赵一曼转移到哈尔滨东南山区珠河(今尚志)县抗日游击区,成为这里的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的负责人。不久,赵尚志、张寿篯(李兆麟)等领导的珠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活动范围涉及珠河、滨江、宾县等十余个县。

刚到珠河的赵一曼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一起劳动,很快就与老乡们打成一片。她借着烧火做饭、看孩子,做针线活以及教妇女们认字、唱歌的机会适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还组织了抗日妇女会,组织女村民为抗日游击队缝制军衣、军鞋,为游击队送情报、送给养。

作为地道的南方人,赵一曼在生活习惯上虽然能够尽可能融入当地,但口音却难以迅速改变,也就成了最容易暴露自己的软肋。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2)

有一次,挎着鸡蛋篮子的赵一曼和同住的当地人吕妈妈被伪军堵在村子里盘查,之前吕妈妈就交代过她一句话都不要说。因此敌人盘问时,吕妈妈给赵一曼递个眼色,赵一曼就心领神会地装成哑巴的样子,“啊-啊-啊”地冲着伪军叫了几声,吕妈妈告诉他们,这是她的哑巴闺女,伪军才放过了她们。

此后,赵一曼和吕妈妈真的像母女一样形影不离,深入群众家中动员和组织抗日力量。尤其是吕妈妈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儿媳先后牺牲后,她更是把赵一曼当作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疼爱。

她到珠河不久,人们就发现她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而且军事才能尤为出色。

当时,珠河地下党弄到一批枪支,但是没办法运到村里来。赵一曼自告奋勇,把枪和子弹都用油纸包好,藏在粪车里。结果过岗哨时,盘查的守城捂着鼻子让她赶紧走。赵一曼也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3)

还有一次,三军一师二团在侯林乡遭到四五百日伪军围困。情急之下,赵一曼率领游击连对敌人后方发动突袭,使得我军转败为胜。

当时,珠河游击区有好几位姓李的女党员,同志们为了方便区分,把她们叫做“白李”、“黑李”,赵一曼则因为长得清瘦,被同志们唤为“瘦李”;但在不知情的人当中,因为赵一曼能文能武,和三军军长赵尚志一样聪明睿智,令敌人感到神出鬼没,便被误认为是赵尚志的妹妹。

当被问起为什么要给自己起“赵一曼”这个名字时,她说:“我喜欢‘一’,我原来叫一超,现在叫一曼,‘一’表示我要一生进行革命,要一心一意,一贯到底。”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4)

1935年秋,日军对珠河游击区变本加厉,实行疯狂的“归屯并户”、“集团部落”政策,迫使居民们全部搬迁到铁丝网围起来的大屯子里集中居住,企图彻底切断抗联队伍与居民们的联系。

三军主力被迫向方正、勃利和汤原一带转移,开辟新的游击区,赵一曼带领的游击连则被编入三军一师二团,由她担任团政委,带领二团留下来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的兵力。

04、两度被俘、宁死不屈的女英雄

由于根据地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和持续进攻,二团的处境举步维艰。 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以及50多名战士被敌人包围在左撇子沟附近。突围过程中,王惠同受伤被俘,队伍被打散,赵一曼的左腕也受伤了。

她和宣传部长周伯学、16岁的妇女会员杨桂兰、战士老于和交通员刘福生五人潜入小西北沟的一间空房子养伤,一周后被搜山的伪军发现并包围。老于和刘福生在战斗中牺牲,赵一曼的左大腿骨被一粒子弹击中。她昏迷后,和杨桂兰一起被捕了。

敌人抓了两名群众,用担架把赵一曼抬下山,又找了一辆牛车把她运往县城。车子每颠簸一下,躺在车上的赵一曼就要忍受无比的巨痛,但她始终连呻吟都没有一声。大腿上的伤口处,鲜血汩汩地往外涌,裤管都被浸透了。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5)

赵一曼被捕(剧照)

半昏半醒的赵一曼不忘找机会告诉杨桂兰,审讯时就说自己只是赵一曼他们找来照顾伤员的,让她把一切责任都推到赵一曼身上。抓不到真凭实据的敌人,果然在28天后释放了杨桂兰。

赵一曼被拉到县里之后,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见赵一曼伤势严重,怕她很快死去,就连夜进行审讯。结果无论他们怎样折磨她,用鞭子抽她腕上的伤口,还是用鞭杆戳她腿上的伤口,几次审讯下来,敌人都一无所获。

经过对其他被捕人员的审讯,大野泰治判定赵一曼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6)

赵一曼则忍痛怒斥日本无耻的侵略行径和“伪满洲国”阴谋的险恶用心,让他们不用白费心机了。当被问到“为什么进行抗日活动”这样可笑的问题时,赵一曼回答:

“我是中国人,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中国人民反抗这样的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

——大野泰治《日本侵略者杀害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经过》

赵一曼的坚强不屈令敌人更加确信她是反满抗日的重要人物,于是在被捕五天后,敌人把她送到哈尔滨,关在伪滨江省警务厅地下室的看守所。警务厅特务科研究了大野泰治对赵一曼的审讯情况,也认定赵一曼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物。

为了得到重要情报,他们决定把腿部伤口已经溃烂、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赵一曼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医生发现,赵一曼的伤口已经化脓,左大腿骨粉碎性骨折,20多块小骨头连同未取出的子弹一起嵌在血肉当中,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好在她的主治医生张柏岩是一位医术精湛的爱国者。经过他三个月的悉心治疗,赵一曼已经能够拄着拐杖在医院里散步了。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7)

张柏岩医生

日军为了迷惑群众,制造自己的“亲和”形象,在报纸上发布赵一曼被捕的照片和消息,说“红妆白马女匪首”对住院治疗异常感激。

1936年4月上旬,敌人为了便于审讯,把伤势好转的赵一曼从多人病房转移到单人病房,并对她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轮番的审讯、毒打和折磨。赵一曼仍旧和以前一样面无惧色、毫不屈服。

“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会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运动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

——赵一曼在此期间对日本审讯者所说的话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危险而艰苦的环境中,赵一曼竟然成功策反了看守她的伪警察之一董宪勋和看护她的女护士韩勇义。她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他们。

6月底的一个雨夜,在三人的周密计划下,赵一曼坐上了韩勇义和董宪勋事先雇来的小汽车,下车后坐轿子到了董宪勋的叔叔董元策家里。第二天晚上,又在董元策的帮助下乘坐村民魏玉恒的马车奔向山区寻找游击队。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8)

不幸的是,就在马车距离游击区只剩二十多里时,赵一曼被发现她逃脱的日军追上,再度落入魔掌。

再次抓到赵一曼的日本人这次对她更为凶狠。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的日本特务、特高股长林宽重(外号林大头)亲自审讯赵一曼。他几乎用遍了当时的所有刑罚,也始终没能从这个身形瘦小的中国女人嘴里获得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竹签一根一根地扎进指(趾)甲缝内,再一根一根拔出来,换成更粗更长的签子再一根一根扎进指(趾)甲缝内……铁签烧红后扎进一个个指(趾)甲缝内;最后,把翘裂开的手指、脚指甲一片片拔下……不断地用鞭子把儿蘸着粗盐捅她手腕和大腿上的枪伤伤口,是一点一点地往里拧,碰到骨头后再不停地搅动伤口……赵一曼女士脸色灰白,冷汗涔涔而下,未发一声呻吟……昏迷了过去。审室里充满了刺鼻的皮肉烧焦的糊味……”

——日寇对赵一曼的审讯报告中对赵一曼受刑的记录

经过对赵一曼一个多月的审讯和惨无人道的折磨,日本人发现无论如何也不能使这个倔强的女人屈服,便决定把她送回抓捕地点珠河县,游街示众后处死。1936年8月2日凌晨,敌人把赵一曼押上赴珠河的火车。赵一曼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就要来临,内心反而无比平静。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19)

她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和人民,却唯一放心不下日思夜想6年的儿子宁儿。6年前,她把儿子送往陈岳云家寄养时,小宁儿才只有14个月大啊!想到这里,赵一曼不顾身体的伤痛,向押送她的日军要了纸笔,用已经没有了指甲的双手,含泪写下了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这简短的一百多字,饱含了一位即将离世的母亲对于尚未成年的儿子多大的深情啊!

1936年8月2日,党的好女儿、年仅31岁的赵一曼在珠河县小北门外英勇就义。

05、简短的结语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20)

赵一曼牺牲后,她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东北的大街小巷。人们都知道赵一曼这个名字,和她在东北的英雄事迹,知道她是共产党员,是抗联的英雄,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名是什么,来自哪里。就连曾经待赵一曼如亲闺女的吕老妈妈,也只知道她姓李,来自上海。

因为按照党的纪律,地下工作是不能和家里联系的,也不能和原来所在的组织联系。

1950年,糅合了几位“抗联”李姓女共产党员事迹的电影《赵一曼》上映。1952年,苦寻妹妹多年的李坤杰突然收到妹妹20多年前寄给自己的照片,同时知道妹妹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去了东北参加抗联。

1956年,《工人日报》的记者带着李坤杰手上那张妹妹和儿子合影的照片到东北给曾经与赵一曼朝夕相处的战士和乡亲们辨认,他们一眼就认出那是他们的赵一曼!记者又到哈尔滨市档案馆,意外收获了日本人拍摄的赵一曼被捕和在病床上的照片。两相比对,赵一曼就是来自四川宜宾的李坤杰的妹妹李坤泰无疑了!

也直到这一年,赵一曼28岁的儿子陈掖贤(宁儿),才知道自己的母亲原来就是东北无人不知的抗日英雄赵一曼,也才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饱含热泪抄下了母亲留给他的遗书。

赵一曼腿部受伤(赵一曼受伤昏迷后被俘)(21)

长大后的陈掖贤

我们不能遗忘历史,也不能遗忘英雄。正如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他的《论中国》中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一批人保护得很好。”

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历以来就有一种不怕牺牲、永不屈服的特性,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也正是因为这种蕴藏在血脉中的力量,所以中华民族每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总会有无数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地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血肉筑成钢铁般的长城,捍卫着身后的国家和人民。

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须回忆烈士所受的非人的摧残和折磨,但应当铭记这位坚韧不拔、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所宣示的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意志和气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