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素材全梳理(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素材全梳理(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知识梳理)(1)

文/新课堂整理

三、古文阅读

[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

【答案】已,同 “矣”, 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

【答案】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

【答案】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

【答案】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5.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________

【答案】反,通“返”,返回。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__

【答案】振,通“震”,震慑。

7.卒起不意____________

【答案】 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8.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

【答案】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9.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

【答案】要,通“邀”,邀请。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

【答案】倍,通“背”,背叛。

1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

【答案】 蚤,通“早”,早早。

12.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

【答案】郤,通“隙”,隔阂,嫌怨。

[实 词]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杂少量虚词例句供辨析)

1.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__________

②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推辞。②告辞。

2.敢

①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敢与忤视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冒昧地,客气的说法。②有勇气做,敢于。

3.封

①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

②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

③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使……成为边境。②疆界。③分封。

4.图

①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

②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考虑。②地图。

5.说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

②范增说项羽曰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悦”,高兴。②shuì,劝说。

6.兵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____________

②不得持尺兵________________

③不及召下兵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军队。②兵器,武器。③士兵,武士。

7.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_____________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如果,果真。②的确,确实。

8.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_____________

②荆轲顾笑武阳_______________

③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②回头。③顾忌,考虑。

9.发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_

②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

③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出发。②头发。③打开。

10.就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________________

②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登上。②成功。

11.使

①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___

②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前“使”,派遣;后“使”,使者。②前“使”,让;后“使”,使命。

12.度

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______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__

【答案】①dù,常态,气度。②duó,估计。

13.故

①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

②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________________

③鲰生说我……故听之_____________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_

【答案】①特意。②缘故。③所以。④旧交。

14.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_____________

②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走投无路。②穷尽,完结。

15.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____________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指身子向上起。②举起。

16.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__________

②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举起。②尽。

17.谢

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__________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

③哙拜谢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谢罪。②道歉。③感谢。

18.军

①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

②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驻军。②军队。

19.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不胜杯杓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尽。②经得起,承受得住。

20.如

①固不如也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起如厕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及,比得上。②往,到。

[虚 词]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杂少量实词例句供辨析)

1.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_______________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代词,何。③疑问代词,哪里。

2.与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

②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和,跟。②动词,结交,亲附。

3.其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

③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

④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代词,指代“那件事”。②代词,指代“行李”。③代词,自己的。④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4.之

①公从之________________

②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

③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_____

④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助词,相当于“的”。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⑤动词,到。

5.而

①今急而求子________________

②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________________

⑤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________________

⑥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__________

⑦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_________

⑧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_____

⑨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

【答案】①连词,表顺承,才。②连词,表方式或状态,不译。③连词,表转折,却。④连词,表并列,可不译。⑤连词,表递进,并且。⑥连词,表因果,因而。⑦连词,表转折,却。⑧连词,表方式或状态,就,或不译。⑨连词,表方式或状态,不译。

6.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

②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

③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拿,用。③连词,表目的,来。④介词,把。

7.为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____________

④为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

⑤乃为装遣荆轲______________

⑥乃令秦武阳为副_____________

⑦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__________

⑧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

【答案】①动词,做。②动词,给予。③介词,表被动,被。④介词,对。⑤动词,准备。⑥动词,担任。⑦介词,为了。⑧动词,发出。

8.且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

③臣死且不避________________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

【答案】①连词,表并列,又,并且。②连词,表递进,况且。③连词,表让步,尚且。④副词,将要。

[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敢以烦执事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那人,指秦穆公。今:对别人的妻子的尊称。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眼泪。今:鼻涕。

6.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①年纪大、辈分高的人;②年高有德的人。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可以用它来…… 今:表可能、能够、许可。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礼品。今:货币。

9.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 古:跑。今:步行。

10.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宫廷的侍卫。今:指中医。

11.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12.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指意外的变故。今: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十分,极。

1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北省。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河南省。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1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答案】古: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

【答案】亡:使……灭亡。

②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利:使……得利。

③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封:使……成为疆界。

④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闻:使……听到。

⑤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

【答案】 ⑤止:使……停止,阻止。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

【答案】 ⑥活:使……活,救活。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_

【答案】 ⑦从:使……跟从,率领。

⑧拔剑撞而破之_______________

【答案】⑧破:使……破,打破。

2.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鄙:把……当做边邑。

②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迟:认为……迟。

③群臣怪之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怪:认为……奇怪。

3.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夜:在夜里。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

【答案】 ②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东:在东边。

④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北:向北。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⑤日夜:每日每夜。

⑥函封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⑥函:用木匣。

⑦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

【答案】⑦上:向上。

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⑧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⑨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⑨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军:驻扎。

②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盟:结盟,订立同盟。

③樊於期乃前曰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前:上前。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_____

【答案】④衣冠:穿衣,戴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______________

【答案】⑤朝服:穿上朝服。

⑥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

【答案】⑥王:做王,称王。

⑦亡去不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⑦义:恪守信义。

⑧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

【答案】⑧前:走上前。

⑨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

【答案】⑨目:使眼色。

⑩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

【答案】⑩刑:处罚,用刑。

⑪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_

【答案】⑪籍:登记。

⑫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⑫道:取道。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

【答案】赐:恩惠。

6.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乏困:缺少的东西。

③其人居远未来_____________

【答案】③远:远方。

④此其志不在小_____________

【答案】④小:小的方面。

⑤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_

【答案】⑤故:老交情。

[文言句式]

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燕王拜送于庭

⑨群臣侍殿上者

⑩妇女无所幸

⑪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⑫不然,籍何以至此

⑬若属皆且为所虏

⑭客何为者

⑮此亡秦之续耳

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⑰大王来何操

⑱沛公安在

⑲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⑳吾属今为之虏矣

判断句:______________

被动句: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____________

定语后置:____________

介宾短语后置:________

【答案】①⑤⑥⑪⑮⑯⑲ / ④⑩⑬⑳ ③⑫⑭⑰⑱ / ⑦⑨ / ②⑧

2.按正常语序调整下列倒装句。

①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_______________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__________

④给贡职如郡县_______________

⑤贪于财货________________

⑥具告以事________________

⑦长于臣________________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其于晋无礼 ②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③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④如郡县给贡职 ⑤于财货贪 ⑥以事具告 ⑦于臣长 ⑧得于此复见将军

3.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郑)敢以(之)烦执事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⑤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__________

【答案】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⑥取之百金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⑥取之(以)百金

⑦人不敢与忤视______________

【答案】⑦人不敢与(之)忤视

⑧荆轲有所待,欲与俱______________

【答案】⑧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去)

⑨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

【答案】⑨为(我)击破沛公军

[对接训练Ⅰ]

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同。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答案】B(陪:增加。)

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夺取。

B.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侍:侍奉。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购买。

【答案】D(购:重金征求。)

3.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戮:杀戮。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匣子,用匣子。

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D.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立:站着。

【答案】D(立:立马。)

4.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金币。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C.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上前。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之闻、让……听到。

【答案】A(币:礼品。)

5.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D.至易水,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

【答案】A(怪:感到奇怪。)

6.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飨:犒劳。

B.素善留侯张良 素:曾经。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D.距关,无内诸侯 内:接纳。

【答案】B(素:一向。)

7.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恶。

【答案】D(厌:通“餍”,满足。)

8.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于是。

C.沛公起如厕 如:往。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考虑。

【答案】B(因:趁机、顺势。)

9.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 目:递眼色。

B.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之活、救活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中间。

【答案】D(间:抄小路。)

10.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缒:用绳子系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见识短浅。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希望。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答案】B(鄙:边邑,这里作动词,当作边邑。)

1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抓。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打开。

C.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幸: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答案】A(提:投掷。)

1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老交情。

D.张良是时从沛公 从:跟随。

【答案】B(从:带领,使……跟随。)

13.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胜:胜利。

C.图穷而匕首见 见:显露出来。

D.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股:大腿。

【答案】B(胜:尽。)

14.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

B.子犯请击之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因人之力而敝之

【答案】C(之:助词,取消独立性。其他三项为代词。)

15.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以其无礼于晋

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D.因击沛公于坐

【答案】D(于:介词,在。其他三项为介词“对”“对于”。)

16.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答案】C(以:介词,把、拿。其他三项,连词,“用来、来”。)

17.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良乃入,具告沛公

C.乃令张良留谢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D(乃:副词,竟然。其他三项为副词,“于是、就”。)

18.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啖之

B.今行而无信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D.又前而为歌曰

【答案】B(而:转折连词,但是。其他三项表顺承连词,可不译。)

19.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此其志不在小

C.虏赵王,尽收其地

D.吾其还也

【答案】D(其:连词,表选择,带有商量请求语气,还是。其他三项,人称代词,他的。)

20.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君为我呼入

【答案】A(为:介词,被。其他三项,介词,替、给。)

[断 句]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参考译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有别于人的著作。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就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对接训练Ⅱ]

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

1.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明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①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节选自《北史·庾信传》)

【注】①十围:这里当以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为一围。

【答案】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明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参考译文】庾信字子山,南阳郡新野县人。祖名易,父名肩吾,他们的传记都载在《南史》。庾信从小超群出众,聪明机敏。他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庾信身高八尺,腰带十围,容仪举止,庄重恭顺,有人所不及之处。他的父亲庾肩吾在梁朝官为太子中庶子,负责掌管文书。

2.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答案】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司空裴寂说:“近来有臣下上书奏告国事,分条一一列举的很多,我总是把这些奏章贴在屋内的墙壁上,进出的时候观看反省。我所以孜孜不倦的原因,是为了彻底了解臣下的心愿。每当考虑到国家大事的时候,我有时候到三更时候才睡觉。我也希望您们用心国事不知疲倦,以此来与我的忧国之情相符合。”

3.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

(节选自《唐文粹》)

【答案】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

【参考译文】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抵达项城县。大概将要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令李侃,不知做什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叛贼来犯,应当守卫。力量不足够,为此而死,这是你的职守。您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4.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节选自《封氏闻见记》)

【答案】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参考译文】茶采得早的叫做茶,采得晚的叫作茗。《本草》说:“茶能止渴,使人不想睡觉。”南方人喜欢喝茶,北方人原来并不多喝茶。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位称降魔师的和尚大力提倡禅宗,坐禅时必须不打瞌睡,又不吃晚饭,于是允许和尚们喝茶。

5.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郭令①曾将出见修宅者谓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郭令闻之怆然动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请老

(节选自《因话录》)

【注】①〔郭令〕指郭子仪,其曾任中书令,故称。

【答案】郭令曾将出/见修宅者/谓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郭令闻之/怆然动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请老/

【参考译文】郭子仪曾要出门,看见修建住宅的工匠,说:“好好地夯这墙,不要让它不牢固。”夯墙的工匠放下锤子,回答说:“几十年来,京城达官贵人家的墙都是我夯的。只看见改换主人,墙却都还在。”郭子仪听了,脸上的表情都惨然变了,于是,他上朝报告了这件事,就此坚决请求退休。

[句子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晋国,哪里有知足的时候啊?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便)又想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行。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5.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来和意外变故。

7.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对接训练Ⅲ]

翻译下面课外的文言句子或语段

1.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节选自《元史·虞集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

2.王叔文者,越州山阴人也。以棋待诏,粗知书,好言理道。德宗令直东宫。太子尝与侍读论政道,因言宫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见上,当极言之。”

(节选自《旧唐书·王叔文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叔文是越州山阴县人。因棋艺任翰林院待诏,略知诗书,喜欢谈论治国方略。唐德宗命他侍奉太子。太子曾和侍读们议论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太子说:“我见皇上时,将尽力陈述这看法。”

3.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

(节选自袁枚《游武夷山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是学古文的人,用文章谈论山水:武夷山就像文章没有直笔,所以曲折;没有平笔,所以陡峭;没有重笔,所以新奇;没有散笔,所以紧凑。

4.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节选自《宋史·赵概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

5.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节选自韩日缵《甘霖亭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获?”一个月不下雨称作“干旱”,两个月不下雨称作“亢旱”,三个月不下雨称作“枯槁”,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上天是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上是上天抛弃太守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