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智治人(道法自然人力辅之)

文/小七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表达了一种看法:“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清爽”正是水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才创造出了许许多多跟水有关的意象和诗句。

周敦颐爱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就是水的功劳了,不经清涟濯洗哪来荷花洁白无瑕?

苏轼夜游承天寺捕捉到的一片竹、柏疏影横斜之姿态也该尽归功于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水之美动人心扉,可世间万事哪得十全十美?即便是春水也有被东风吹皱的危险,引得诗人愁绪滚滚如江水东奔。诗人之喜乐三分境遇,七分自扰。可天下百姓之悲欢就是实实在在的了,对此最有体会的当是泸州人。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智治人(道法自然人力辅之)(1)

1、 水之愁

泸州占据了长、沱两江水利之优势,也承受着洪水侵袭的危机。还记得2012的特大洪水吗?那次洪水将泸州城区淹没了三分之一。1991年的洪水损失更严重,据《泸州市志》记载,泸州市范围内 246.82 万人受灾,死 亡 28 人,倒塌房屋 1.15 万间。

水多为患,水少亦为灾。

泸州范围内水系确实发达,但地形更加复杂,山地走向造成了部分地区严重缺水。以古蔺县马蹄镇马岭村为例。这个村前面是深沟,沟里有马蹄河经过流水潺潺,可是村子在高崖之上没有水源。村民吃水只能去马蹄河里背。一上坡一下坡就是十多里路,来回至少需要3个小时。

一个人一次能背多少水?一家人生活一天要背多少桶水?吃水成了最大难题,背水成了马岭村人最心酸的回忆。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智治人(道法自然人力辅之)(2)

2、 水之乐

水之愁在于泛滥或干旱,水之乐在于利民。如何变水患为水利?唯有治水。

古人治水以堵为首选方法,直至大禹才提出了“导”的方法。疏导自然优于堵塞。到了战国时期李冰又找到了更好的治水之法。

李冰任蜀郡太守期间遵循自然规律建堰治水。他在岷江流域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都江堰。其实李冰治水最大的意义还不在于修建都江堰而在于他治水的主导思想:用水。

直至今日,用水依然是治水的最高境界,在这方面泸州人最有发言权。

泸州范围内水系发达,为了解决水患泸州市政府采用了多项措施。在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和加强城镇防洪减灾设施建设之外,着重兴建调蓄工程。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就落实水利投资50亿元,建成合江县锁口水库、叙永倒流河水库、古蔺县观文水库等3座中型水库。截至目前,泸州市已建或在建水库464座。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智治人(道法自然人力辅之)(3)

兴建水库益处颇多,一能防洪,二能供水,三能进行农业灌溉,四能改善生态环境。

泸州水务局工作细致,尤为值得点赞的是在调水、蓄水工程上他们既从大处着手又没有忽略细微处。比如上文提到的马蹄镇,现在村民再也不用背水上坡了。因为政府在崖上建了蓄水池,将管道铺进每家每户。现在老百姓在家里一拧水龙头甘甜的自来水就哗啦啦地流。

水库建设是大,蓄水池是小。不论大小都体现着当地政府用真心办实事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的行事作风。

其实修建水库还只是泸州人用水治水的一小步,更大的手笔在水电站的建设和种植业的迅速崛起。

在四川泸州龙马潭区洞窝风景区里面,有一座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电站,它叫“洞窝水电站”。这可是一座不服老的“老战士”啊,如今已经将近百岁的它依然在工作。目前,洞窝水电站年均发电约600万度,是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重要电能生产基地,同时为洞窝周边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预计今年10月份泸州目前最大的水电站海崖寨水电站也将投入使用。届时将彻底解决叙永县石坝彝族乡、水潦彝族乡、赤水镇等贫困乡镇历史以来的干旱问题,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条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智治人(道法自然人力辅之)(4)

百岁高龄的洞窝水电站也好,泸州最大最年轻的海崖寨水电站也罢,它们都肩负着共同的使命、怀着同一个心愿:用水治水,以水利民,造福一方!

它们做到了吗?

做到了!

泸州人做到了。

在汩汩清流的滋润下,泸州人培育出了超千亩的优质甜橙。红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压弯枝条,映红了果农的脸,笑弯了果农的腰。

在奔腾的沱河之畔,泸州人酿出了浓香馥郁的泸州老窖。400多年国窖珍酿推开国门走向了世界,自信地接受着全世界的赞美和推崇。

真不愧是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泸州人用水之道早已经炉火纯青:不困于水,不受制于水,以水为舟,载泸州经济扬帆远航!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智治人(道法自然人力辅之)(5)

3、 道法自然,人力辅之

《荀子·哀公》里记录过孔子对鲁哀公说的一段话:“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孔子本意是要以水为喻指点鲁哀公治国的,但这个道理用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极为合适的。

世间万物多有两面性,就连金钱都是把双刃剑何况水呢?

水资源分布不均、洪涝、干旱这都是自然现象。文人雅士歌唱的水必定是温润驯服的,没有人会去歌颂如猛兽的洪水。我们从不吝啬对大自然的歌颂,但对于后者我们只能送给它一个字,那就是“制”。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说得对极了: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珍爱它。但珍爱不等于放纵,遵循自然规律并运用自然规律再借助人力去兴建水利工程才是正解。

道法自然,人力辅之,合理用水造福于民。做好这些之后,才是吟诗作画吟赏烟霞之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智治人(道法自然人力辅之)(6)

结束语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当年李白舟过泸州匆匆而去,不知他可曾看清了清溪谷的美景?想来可惜,杜甫都尝到了泸州的老窖,他却没有。

既为诗仙,我想也许有一天他也能玩一回时尚。何不穿越来泸州一回?带上粉丝杜甫,再邀一邀苏轼,借泸州地界上这96条河来一回真人版流觞曲水吧。放心,泸州老窖管饱。咱泸州人要求也不高,赋诗300首就行,无需太多。

(#水韵泸州 美“利”酒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