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喜推荐剧(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部)

金敏喜推荐剧(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部)(1)

第284篇推文,送给654个窝友,

想看本片影迷,关、私援通道。

我很喜欢金敏喜,但看她的电影并不是很多,想来是因为她跟洪常秀合作了太多作品。

只要想到金敏喜,就难免会考虑自己是否看得惯洪常秀。

这挺没道理的,把一个人几乎绑定在另一个人身上。

但似乎,又极其的合适。

她,就应该拍他的电影。

金敏喜推荐剧(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部)(2)

《小说家的电影》截图

挑选了一部最近的《小说家的电影》,是我比较喜欢的文艺片风格。

并不是我不喜欢洪常秀,而是那种明明很喜欢,却又不太想去靠近的东西。

就好像,你一旦接近你喜欢的东西,就会害怕失去之前的喜欢。

对于绝大多数电影我是不抱这种心态的,但好的电影、导演、演员……我就会有这种顾虑。

《小说家的电影》是一部黑白片,虽然最后出现了几分钟的色彩。

金敏喜推荐剧(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部)(3)

《小说家的电影》截图

影片围绕一个陷入瓶颈的小说家,偶然遇到喜欢的演员,然后心生拍一部短片的故事。

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剧情片,也不能把他归为纪录片。

感觉是,在诠释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对他的电影出生,做出一个最接近现实的概括。

从剧本的诞生,到演员的择选,然后是故事的解构,最后的拍摄与放映。

其实,就是电影创作的完整过程。这过程融入了创作者们各自对于作品的真实感想,怎样把乏味的生活片段,制作成一部有意义的电影。

「小说家」只是一个代表,电影的创造者可以是任何人。只是电影的诞生和制作,却是一件十分巧合的事件。

影片的色彩就不用说了,黑白所呈现的单调回归到了最本质的东西,无色彩的画面反而给观众「电影本该如此」的感觉。

金敏喜推荐剧(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部)(4)

《小说家的电影》截图

但黑白片在现在的电影制作中,只是一种特定的文艺片形式而已。

更多的商业片,是不可能用黑白来呈现的,大多数观众们不会为了看一部乏味的黑白片而掏腰包。

所以,黑白文艺片是小众的,不能给投资者太多的回报。

但不可否认的是,文艺片是不可或缺的类型片之一。

因为它架起了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的桥梁,以比较通俗的方式把看电影这件事,变成既能挣点小钱有能娱乐大众的活动。

这是《小说家的电影》给我的比较直观的感受,而它的内容也挺值得讨论的。

影片的角色人物和场景并不多,这极大地把我所能感受到的电影立意表现出来,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日常闲聊,还是工作协作,都通过了几个小聚会联系在一起。

陌生的人相遇,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相遇,极其亲密睡过一觉的人相遇,从尴尬到熟络的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比较有意思的肯定是几位演员坐在书店喝酒聊天那一段情节,导演用了非常狭小的空间拍了这么一段长镜头。

金敏喜推荐剧(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部)(5)

《小说家的电影》截图

这样的场景被不少导演运用,比如《让子弹飞》里葛优、姜文、周润发那段。

不过,姜文与洪常秀在剪辑上用了完全相反的手法,一个是以不删减的长镜头彰显真实,一个用频繁的剪辑来渲染气氛。

这两个极端,也充分说明了相同的场景下,多重创作方式可能给电影带来完全不同的观感。

只是在这部影片里,洪常秀几乎是把能摘除的空间都摘除了,有点像日本的那种非常私密的隔间。

就是在这样一个小空间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流变得有趣起来。

当把各种问题塞进这样一个不能逃离的空间时,它所传递出来的东西其实很复杂,因为充满了太多真实与谎言。

五个人,一男四女,有清醒的,有喝醉的,有后辈,有前辈,有同事,有相互欣赏的人,有一起睡过的人……

通过一部还在构思阶段的作品,把电影里的人和电影外的人全部审视了一遍,不得不说这段场景简直是教科书般的神作。

以前觉得《十二怒汉》那种场景设定已经无法超越了,但电影总是给人带来无法预料的奇迹。

金敏喜推荐剧(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部)(6)

《十二怒汉》剧照

就这部电影的整体而言,应该适合比较喜欢文艺片的观众来看。

倒不是说喜欢大众片的影迷看不懂,只是觉得没有必要。

毕竟这种近乎没有戏剧性的故事,确实让人觉得很乏味。

当然对于喜欢金敏喜的粉丝来说,我们是想看某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吗?

我们就是馋她!

最后说,看不看这部电影不重要,给我这篇文来个三连比较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