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jù)对龙蟠(pán)。

【注释】:易对难:清朝的彭端淑写过一篇《为学》,其中讲到了难和易之间的关系,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虎踞、龙蟠: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踞,蹲坐。蟠,屈曲,环绕,盘伏,多形容地势险要。虎踞龙蟠也作“虎踞龙盘”。如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云:“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龙舟对凤辇(niǎn),白鹤对青鸾。

【注释】:龙舟:帝王所乘坐的大船。最著名的莫过于隋炀帝开运河,乘龙舟亲临扬州赏琼花的传说。《隋书》记载,“炀帝龙舟幸江都,舳舰相接二百余里”。此外,也可以指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是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赛龙舟

凤辇:古代可以指仙人的车乘或皇帝的车驾或华贵的车驾。辇是古代用人拉的车,后来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白鹤:俗称仙鹤,传说中多为仙人坐骑。李白《寻雍尊师隐居》诗云:“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4)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又叫苍鸾、青鸟,据说青鸾是常伴西王母的神鸟,也是西王母的信使。也有说法是青鸾是凤凰一类的鸟,赤色多者叫凤,青色多者叫鸾。唐朝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风淅淅,露漙漙(tuán tuán),绣毂(gǔ)对雕鞍。

【注释】: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或下雪声。比如可以说“淅淅沥沥的小雨。”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5)

漙漙:露水很多的样子。《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约。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绣毂:装饰精美的车。毂,本义是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后来代指车或车轮。

雕鞍: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马鞍。辛弃疾词中有“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6)

鱼游荷叶沼,鹭立蓼(liǎo)花滩。

【注释】:鱼在荷塘里嬉戏。《乐府诗集·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7)

鹭:一种水鸟。在古诗词中非常常见,如杜甫《绝句》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花多为淡红色或白色,结瘦果。生长在水边或水中。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8)

有酒阮(ruǎn)貂奚用解,无鱼冯铗(jiá)必须弹。

【注释】:有酒阮貂奚用解:晋朝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的儿子阮孚特别喜欢喝酒,他在做安东参军时,整天在军中饮酒作乐,醉眼朦胧,丝毫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皇帝派他去作车骑将军的长史,劝他少喝酒,他更是纵情狂饮,经常是烂醉如泥,有时甚至用他佩戴的金貂去换酒喝。貂,这里指金貂。金貂是皇帝左右侍臣的帽子上的装饰物,用黄金和貂尾做成。后来用金貂换酒来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奚,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为什么”之意。什么,哪里。

无鱼冯铗必须弹:《战国策》中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叫冯谖的人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家里做门客,开始的时候没有人重视他,他就弹着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知道了,就派人给他鱼吃。后来他又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知道了,就派人给他车坐。后来他又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知道了,就给他钱粮让他奉养母亲。

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去其老家薛地收债,并购些家中所缺之物。结果冯谖把欠债人叫来,当众将欠债凭证全烧了,还说:“孟尝君说了,你们欠的债全免了!”众人皆欢呼“万岁”!冯谖向孟尝君回报时说:“君家富甲天下,什么也不缺,我就只为您买来了人心。”孟尝君郁闷不已,幸亏他是个极好面子的人,才没当场发作追究冯谖大胆之举,只是又渐渐疏远了冯谖。

后来,孟尝君失势,被齐王驱回老家薛地,三千门客也散了个七七八八。但薛地人民却因当年“免债之恩”,扶老携幼,远道相迎孟尝君。孟尝君才感受到了还一直追随着他的冯谖为其“市义”的价值,以及看清了富有远见的冯谖是个难得的人才。

后在冯谖的策划运作之下,孟尝君又重新当上了齐国的相国。并在野、在朝、以及在他国都享有了崇高的声望与人气,“狡兔三窟”已成,可进可退,处处可以安身立命,从而数十年安枕无忧。

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文郎画竹,枝梢倏(shū)尔长毫端。

【注释】: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丁固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有一天做梦,梦到自己肚子上长出了一棵松树,就说松这个字拆开讲就是“十八公”,这预示着我十八年后会升到三公的位置。十八年后,他果然担任了司徒。

文郎画竹,枝梢倏尔长毫端:文郎指北宋画家文同(文与可),他擅长画竹子。苏轼说他画竹一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来仔细的观察,就会看到他所想画的竹子,急起挥笔,依照心里竹子的形象,一气呵成。整个过程好像兔子跳跃飞奔、鹰隼俯冲下搏一样,稍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成语“胸有成竹”就和文同画竹有关。倏尔,迅疾的样子,常形容时间短暂。毫,指毛笔。

《声律启蒙• 一东》(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9)

【译文】:

多与少对应,容易与困难对应。虎踞与龙蟠对应。

古代帝王乘坐的龙舟与皇帝的车驾对应,白鹤与青鸾对应。

风声淅淅,露水,彩绘的车辐与精雕细镂的弓鞍对应。

在池塘的荷花丛中,游鱼嬉戏,忽东忽西;白鹭鸟安静地立在开满红蓼花的滩头。

要是有酒喝,晋朝阮孚就不用解下身上的貂皮来换;没有鱼吃,战国时的冯谖弹长铗吟唱。

汉朝丁固梦见有松树突然长在肚子上;宋朝文与可擅长画竹,转眼间竹枝就出现在笔下。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雨、八气、九绝、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